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逆贼 » 第十一章 先稳定再求发展

第十一章 先稳定再求发展

    “郭某今日请诸公过府,是有几桩急务须得尽快拟定个章程,头一条便是王允造乱之事,诸公有何建议,但说不妨。”

    郭汜懒得说什么寒暄的废话,在主位上落了座之后,直接就将最敏感的问题丢了出来。

    “……”

    这话,真就没谁敢接——耿直敢言的重臣早就被杀光了,剩下的这些,不是怯弱之辈,就是明哲保身之人。

    至于太常黄琬等与王允同谋者,更是噤若寒蝉,就怕郭汜会拿他们来开刀。

    “杨太尉,您老的意见呢?”

    沉默?

    那可不行。

    郭汜笑了笑之后,直接就点了杨彪的名。

    “一切听凭大将军处置。”

    杨彪很想说王允有功无过,但这话,他根本不敢说出口来。

    与此同时,在担心会引火烧身的情况下,他又不敢保持沉默,最终也就只能无奈地带头表了个态。

    “诸公也是这么个意思吗,嗯?”

    郭汜再次笑了。

    “……”

    众臣们还是没敢说话,只是在西凉诸将们的怒视下,却是不得不各自躬了下身子,以表示绝无异议。

    “既然诸公都如此谦逊,那,就请恕郭某僭越了,王允以卑劣手段,勾连吕布,谋害董公,又妄杀我郭家五口,此间种种皆死罪,绝无可恕,本该诛灭其九族。”

    “然,念在其已自尽谢罪的份上,郭某就不为己甚了,吾意已决,王允本人,枭首,以祭祀董公在天之灵,祭奠过后,准其亲眷为其收尸。”

    “没收王氏家族所有财产,并将其后人全部削职为民,赶出关中,永不叙用,除此外,暂不追究同案之人,诸公以为如何啊?”

    王允家眷可以免罪,以示宽仁,但,同案犯么,却是都得先记在小本子上,听话,那就既往不咎;敢调皮,老账新账一起算。

    这,就是郭汜打算悬在众臣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将军宽仁,我等别无异议。”

    “大将军仁义无双,我等叹服。”

    ……

    众臣们原本以为郭汜会因家小被杀一事而大肆报复,却万万没想到郭汜竟会如此大度,一时间难免都有些个感佩不已。

    “诸公谬赞了,如今关东诸雄纷纷割据,朝廷维持不易,国事日艰,若欲重振汉室,道远路长,我等还得相忍为国啊。”

    “如今司徒之位出缺,为防朝局混乱,当得尽快增补为宜,郭某以为皇甫老将军德高望重,可当此任;马日磾、马老大人擅民政,当晋司空之位。”

    “贾诩,国之栋梁,当可为尚书,樊稠将军劳苦功高,应封万年候,晋后将军;李蒙将军有功于国,当封平阳侯,晋镇东将军……”

    郭汜并未因众臣们的夸赞而飘飘然,概因他很清楚这帮老货心底里其实根本就瞧不起西凉军诸将,如今的低头,不过只是因屠刀架在了脖子上的缘故罢了。

    所以,该为西凉诸将争取的利益,郭汜那是一点都不客气,不止是樊稠、胡轸等原本与郭汜并列的几位大将得以封侯,已死的张济、李傕二将也得到了追封。

    至于张绣、徐晃等后起之秀,也都得了中郎将的官爵。

    “大将军英明。”

    郭汜先前已投了桃,众臣们不管心里头是何想法,在此时,都只能报之于李。

    “诸公抬爱,郭某感激不尽,还有一事,朝廷须得有新鲜血液,依我之见,当下招贤令,广招天下贤才进京任职,以重振我汉室雄风,诸公之意呢?”

    人才,郭汜一向是不嫌多的,诏书而已,写完让人盖上玉玺就成,并不费事,反正就是广撒网,捕到一条都算是赚的。

    “此策可行。”

    “下官以为可以。”

    ……

    招贤不招贤的,根本无关众臣们的得失,他们自然不会在这等小事上跟郭汜别苗头。

    “如此甚好,明日早朝时便提请圣上下此诏书,另,我朝廷国库已近枯竭,仓廪不足,当得尽快解决,郭某有二策,当得……”

    对朝臣们的配合态度,郭汜表示很满意,趁热打铁上一番理所当然。

    “大将军心系百姓福祉,老朽感佩。”

    “此二策若能实行,何愁我汉室不中兴。”

    “大将军英明无双。”

    ……

    朝臣们是真没想到郭汜这么个武夫居然还能拿出如此合理的安民手段,在高唱赞歌时,明显多了几分真心。

    “能得诸公襄助,大事可成矣,来人,摆宴!”

    郭汜并不奢望这般老家伙能跟自己同心同德,就只求他们不拖后腿便成。

    但消能稳住几年,于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至于将来的事么,那就将来再说好了……

    年幼的汉献帝就是一傀儡而已,朝廷大事根本轮不到他来置喙,在郭汜已跟朝中重臣们取得一致意向的情况下,次日的朝会自然是进展顺利,各项决议都毫无争议地通过了。

    在调来一批低级文官充实大将军府后,各项决议迅速开始落实——招贤诏书一道道发了出去,樊稠、李蒙等大将各率兵马赶赴函谷、武关、散关。萧关等要隘。

    张汜奉命率部押解被俘的关中将士在京兆、右扶风左冯翎等各处沿河地带开始兴修水利、开渠拓荒。

    贾诩则是召集了不少在京的商贾,准备展开牛羊马匹之商贸,整个关中浑然就是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

    就在这等繁忙时节,不速之客突然不请自来了——韩遂与马腾各率一万五千余兵马过了陇山,一路直奔长安。

    “先生怎么看此事?”

    当初在兵进长安时,郭汜确实曾给马、韩二人发去了召集令,那时节,二将倒是都答应了要起兵来助,但却是光听楼梯响,没见人下来。

    如今,朝局都已初步稳定了,这两位才巴巴地赶了来,这里头若说别无蹊跷,那才是怪事了。

    “此二人与朝臣必有勾连。”

    马腾、韩遂虽说也打着西凉军的旗号,可实际上么,他俩都是叛贼出身,与董卓所部的西凉军其实没太多的瓜葛。

    贾诩对这二人明显有些不太看得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