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篆香沉 » 第七章 心若寒蝉

第七章 心若寒蝉

    大门外,众人簇拥着一头戴笼巾,中等身材,身着深褐色宽袍大袖的中年男子,正襟立于马车前头,手里尚握着一卷书轴。

    见李绩文从府内踉踉跄跄跑出来,中年男子目光如炬,悠悠哉哉打开卷轴,宣读诏书:“武建元年,十月初八,奉武帝之命,特诏庶民李绩文进京面圣,不得有误。”

    “是。”

    李绩文颤颤巍巍从中年男子手中接过圣旨。

    中年男子顺势从旁边随从递过来的深黑色托盘中,取出一块上好的宝玉腰牌,晶莹剔透,于日光下,散发着贵族的气息。

    轻轻地递给正在地上跪着的李绩文,中年男子严肃地说了一句:“即刻启程,三日到京,延误者,杀无赦。”

    语气中透露着不容置疑,吓得李绩文后背直冒冷汗,“是。”

    中年男子随即与众仆从转身离去,直到没了人影。

    跪在地上的李绩文汗珠子摔在地上,成了八瓣,双腿发软。

    仆从们见状,忙去搀扶。

    跪在大门里面的如墨和卓冷蒿,小跑着来到李绩文的面前,从仆从的手里接过,搀扶着走进饭厅。

    “怎么回事?你一届庶民,平时交友甚少,也不过问世事,怎么会惹来朝廷的圣旨?”

    安顿好李绩文,如墨从他手里拿过圣旨,丝滑的绢帛,上面不过寥寥数字,加盖玉玺,翻来覆去,再也看不出端倪。

    坐在饭厅正位上的李绩文,此刻安了神,抓起桌子上的一杯绿茶,一饮而尽,神色缓和了些许。

    “我也不知道,明日就动身前往京都,你和蒿儿好好待在家里,若我有什么不测,赶紧准备银钱,逃窜西北。”

    如墨愣了神,些许恍惚。

    昨日还好好的收割高粱,种下小麦,怎奈今日就要走向逃亡之路,再看看旁边趴在桌子上。

    年幼的女儿卓冷蒿,好奇地眼睛忽闪忽闪,望着爹爹和自己,心中更是悲情万分。

    不由得,眼泪不听话的滑落下来。

    “那怎么行,我们一家人,就算死也要在一起,明日我和蒿儿一起与你进京,是死是活,也要弄个明白。”

    如墨趴在李绩文的背上,呜咽地说着,眼泪浸湿了他的衣服。

    卓冷蒿见状,淡定地在桌子上画圈圈,稚嫩地童声响起:“爹爹,娘亲,这还不知道什么事情呢,先哭做什么?明日才出发呢,今日不如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就算死,也要做一个饱死鬼。”

    听闻女儿的一番言语,夫妻二人竟然破涕为笑,面面相觑。

    李绩文拍了拍如墨,心中自是有了底气,这底气来自于八岁的女儿,亦是一段佳话。

    “好,就听女儿的,我们先吃饭,明日出发京都,无论结果如何,一家人都要在一起。”

    说着,三人一起用餐。

    饭毕,丫鬟婆子们进进出出,端来秋季新下的玫瑰香葡萄,一人一串,吃了个肚饱腔圆。

    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如墨将家里的钥匙,账本给了管家婆子,叮嘱数句,三人便驾了一辆马车,朝着京都而去。

    一路上,驿站尚多,三人却不敢耽搁,草草地在马车上吃喝拉撒,除了换下马儿,并无过多地停留。

    到了京都,如墨和女儿卓冷蒿在郊外的一所破庙里,暂时安顿下来。

    李绩文则带着玉佩和圣旨进了宫。

    简陋的破庙,蜘蛛网缠住掉了皮的佛像,桌椅东倒西歪。

    角落处老鼠出没,拴好马儿,如墨牵着手,在破庙的一角坐了下来,吃了一些随身携带的干粮,补充水液。

    劳顿一路的娘俩,靠着睡了一觉。

    “起来,起来,是谁让你们睡在这里的,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盘。”

    朦胧中,一个稚嫩地男童的声音,传入二人的耳朵。

    卓冷蒿揉了揉眼睛,才看清楚来人的面目。

    破衣烂衫,成柳条状般围在身上,衣不蔽体,被太阳暴晒的黝黑地皮肤,裸露在外面,深秋,一股些许微凉的风儿吹过,男童打了个喷嚏,手持一根木棍,做防身状,朝着如墨娘俩挥舞着。

    “快起来,那是我睡觉的地方。”

    如墨一把揪住伸过来的棍子,笑嘻嘻地说道:“小孩子,你父母呢?怎落得如此田地?”

    男童见如墨力气大,拗不过,便把棍子就势给了如墨,小嘴一撅,气哼哼地说道:“哼,我是天生地养的,无父无母,以天为床,以地为屋,食百家饭,穿百家衣,用你管。”

    说着,就地而坐,从怀里掏出来一块黑乎乎地干粮,上面还残存着些许毛发,嘎吱嘎吱地啃起来。

    许是干粮太过于干燥,幼童的牙齿差点被崩坏了。

    卓冷蒿见状,从包袱里取出一块软糯的糕点,走过去,递给幼童。

    那幼童,许是多日饥饿,夺过糕点,三下五除二,吞了下去。

    “好吃,好吃,这是哪来的神仙吃食,竟如此美味。”

    抹了一把嘴,粘在小黑手上的糕点屑,就势用舌头舔了舔。

    如墨有些心疼,继而示意让女儿卓冷蒿,把剩余的糕点,全部给了幼童。

    心想,遇见便是缘分,倘若夫君在宫中遭遇不测,自己和女儿亦是不能幸存的,不如,死之前做一件好事,也算是为一家人下辈子积德了。

    想着,如墨便召唤幼童,将身上的银钱,连同马车都交给了幼童,嘱咐道:“你且拿着这些银钱学点手艺,日后长大了,用来谋生,这车马也一并与了你,也好做你的栖身之地。”

    男童惊愕地接过银钱,车马的印鉴,两只铜铃般的眼睛盯着眼前的母女,不可置信地问道:“真的吗?天下竟然有你们这等好人?莫不是要吃我的心吧?”

    “哈哈,你想多了,只是见你可怜而已,你与我女儿年纪相仿,却吃尽人间苦头,你遇见我们,也是天意,既然是天意使然,且随天意,则更佳。”如墨站起身来,拍了拍男童的头,怜爱地说道。

    男童见状,扑通跪地,拱手作揖,感激涕零,眼泪鼻子混合在一起,激动地说道:“感谢恩人,我叫洛盘鹰,往后如有通达之日,必来谢恩。”

    说着,头也不回的架着马车远去了。

    如墨和卓冷蒿,依旧等候在破庙里,身无分文,就等李绩文的回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