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平平无奇诸葛诞 » 第86章 流民上

第86章 流民上

    等到诸葛诞下值回家,路上发现永和里有一家的屋顶上,颤巍巍地刚爬上一个人,那人向北面晃动着手里拿着的衣服,嘴里还缓慢地呼号了三遍“嗥峤复!”

    大牛疑惑地对身旁的诸葛诞问道:

    “公子,他在做什么呢?”

    做什么,招魂吧,也许是那家有人吓到了,小时候妈妈也这么帮我叫魂的呀,不过没跑到房顶上而已……

    但是诸葛诞又听到宅中隐隐传来哭声,这,恐怕就不是吓到这么简单了……

    于是诸葛诞便说道:

    “可能是他家有人死了吧!”

    大牛点头表示知晓了,二人说话的功夫,那人已经下了屋顶。

    诸葛诞又说道:

    “那人拿的应该是死者的衣服,下来后还会用它覆盖死者的身体。喊的最后用复字,是为了招魂复魂,用词祷之,尽爱之心,冀其复生!如是而不生,则不生矣,于是方行死事。”

    公子可不可以不要之乎者也啊……

    大牛钦佩的说道:

    “公子懂的真多呀!”

    诸葛诞勉强地点头微笑了下作为回应,再多的欣喜在人家门口就不合适了,要是被人看见传出去会有损名声的。等二人过了这家的宅院,远远听到了很多人的哭号声。

    过了一会,到了家里,开门看见院中的鲍照还在愤愤不平的挥着剑。他看见诸葛诞回来,便说道:

    “哼,他居然说我是个杀胚!还会死于争斗,啊呸,我当时碍于他是长辈,才没有反驳他!现在想想,真是越来越生气呢!”

    诸葛诞开解的说道:

    “师兄喜欢与人争斗么?”

    “不喜欢啊!”

    “那师兄见到不义之事,会拔剑相助吧!我看师兄便是个心肠热的!”

    “哎,这话说的倒是不假,你说武人练武,如果心中之气都不得舒展,畏畏缩缩不敢出剑,那还练什么武!”

    “国家自有法度,师兄遇见不平之事,可以去报官啊,没必要自己挺身而出的!”

    “你小子,还说我?我听你家人说,前几日你在洛水边还斩杀了几个乱匪,事急从权,哪能见死不救呢!”

    诸葛诞便笑了起来,真是五十步笑百步,师兄弟二人半斤八两的,谁也别说谁。

    敞朗东方彻,到了第二天去上值时,诸葛诞发现街上多了很多衣衫破旧、形容枯槁的百姓,他一看便知是流民,于是便骑马出了上东门,一圈溜下来,发现城外流民比城里更多。

    这应该是从冀州逃荒来的百姓吧,陛下不是派人开仓廪赈灾了吗?饥荒怎如此严重……

    洛阳氛围倒是没有因此变得的紧张起来,陛下这几年迁了十万户河北百姓来洛阳左近,可能因为大部分流民都已经投亲靠友了,那些找不到亲友、没有着落的流民便只能流落街头了。不过这年月百姓都是见惯了生死的,所以今天早晨,揣着胡凳上街遛弯的人依旧不少。

    进城后,诸葛诞便吩咐身边的大牛道:

    “你回家取些财帛,去买上供三百人两个月的粮食,公子我打算雇佣些流民盖房子,明年还能让他们开荒种地!”

    “好的,公子!”大牛领命,骑马而去。

    诸葛诞又匆匆的去了洛阳令的衙署,见了杜县令,他正在安排县丞和差役们赈济流民的事情呢。诸葛诞道明了来意,向他买了一些洛阳东北方向的无主荒地,办好地契,等他从衙署出来,发现隔壁河南尹的官署中呼啦啦的出来了很多差役,官署门口还走出了一个长者。

    诸葛诞心道,河南尹司马芝?这么大阵仗,这是要派人去维护城内城外的秩序吗,听说他这几年很喜欢扶持贫弱,抑制起豪强来更是毫不手软呢……

    没有去继续关注城内的动向,诸葛诞匆匆赶去了华林园。今天他监工之余,还画了画清凉殿的设想图,无非就是在水中放上翻车,把水提到高处,再导到屋顶上的装置。

    看着歪歪扭扭的草图,诸葛诞心道,嗯,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不过具体的还是请马钧来做吧,也算是给他一个露脸的机会……

    下值后去昌陵侯府与夏侯玄见个了面,发现邓飏、司马师也在,一番寒暄后,下棋的时候,众人对灾情和城内新增的流民也讨论了一番,这个冬天会死很多人,已经成了几人的共识,说到各自想如何办时,司马师道:

    “我听说河南尹今日贴了告示,严令禁止大户隐匿人口,不过现在流民这么多,大户不收,他们可如何过冬呢!”

    诸葛诞心道,你小子坏得很,不会现在就想趁机阴养死士了吧,呵,史书上说你收买的都是一些打群架在行的地痞游侠啊,不是良家子,唔,不过这个时候正是收买人心的好机会啊,我得跟你比上一比……

    夏侯玄说道:

    “我倒是打算招募一些人来织绫,只要不卖身为奴,做工是不算隐匿人口的!”

    诸葛诞点头赞同道:

    “你这也算是积功德了,冀州饥荒,灾民还会源源不断地到来,不过洛阳是都城,全国的粮食都汇聚在这里,粮价应该不会有多少变动,这个冬天肯定会死不少人,我打算买些粮食,去城外招募些流民,去城东北的郊外荒地建个村子,能救多少人便救多少人吧!”

    邓飏躺在会厅中的席子上说道:

    “泰初,我们组织下在京的士子吧,不如一会就派人去邀请他们,明日在聚闲楼相见,捐财捐粮的,大家能出多少力便出多少力!”

    ……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从夏侯玄家出来的诸葛诞,发现洛阳城中到了傍晚也没有出现动荡的痕迹,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说明洛阳是有底气应对这事情的。百姓们的生活还在继续,下值回家的人络绎不绝,茶肆酒楼也陆续地点燃了灯火,显然生意仍然是不错的。

    诸葛诞心道,达官显贵们会用夜夜笙歌来忧国忧民吧,也许还有些人会写出点传世的诗作来……

    到了家,发现粮车还在往自家的院中卸着粮,大牛忠实的完成了自己的嘱托。母亲见诸葛诞回来,倒是对诸葛诞的决定表示了赞同,她也说这比单纯的施粥放粮要好得多,还说要帮着诸葛诞去招募流民。

    诸葛诞哪里敢让母亲去,赶紧婉言谢绝,万一流民携带着着一些传染病,出了闪失可就不好了。

    洛阳,步广里,九卿之首,太常董昭的宅邸中,来了一个小宦官,他先向董昭行了一礼,道明了身份后,又开口说道:

    “我干爹说想趁着洛阳来了一些流民,多收一些孩童入宫!不过这事要得到河南尹的同意,干爹想着太常您的侄女便是河南尹的妻子,所以便叫我来传话,请您帮忙呢!”

    董昭心道,缺不缺德啊,让良家子进宫做宦官!陛下都不待见你们,你们要那么多人做什么!再说我可不想找我那侄女婿啊,惹不起啊惹不起……

    于是董昭连连摆手,干脆的拒绝道:

    “老夫快七十的人了,哪能去折了这个面子。你们不知道我那侄女婿向来不讲情面吗?私下请托肯定是行不通的。”

    你们没听说他给属下官员们写的告示吗,让老夫去触这眉头,做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