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平平无奇诸葛诞 » 第85章 相面下

第85章 相面下

    相面失败的有王昶、王肃、程喜等人。

    不过荀攸荀公达被人家朱建平算的就挺准的,朱建平说他比较年轻,但是后事却要托付给钟繇,当时钟繇还戏言要把荀攸的小妾阿骛改嫁,后来一语成谶,荀攸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孩子们,只能由钟繇帮他处理后事。

    诸葛诞心思飘飞的时候,夏侯威却是正了正衣冠,起身拜道:

    “多谢朱大师,那小子就借您吉言了!就是不知那小厄该如何破解呢?”

    诸葛诞心道,我还以为你神经比较大,不会问他怎么破局呢……

    “少将军不必客气!小厄此时老夫也看不清呢,等少将军四十九时,老夫估计就作古啦,真是爱莫能助呐!不过,你要心态平和,切忌大喜大悲!相信会柳暗花明的!”

    天机岂是可以泄露的?老夫可不会全说的……

    夏侯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一屁股又跪坐了下去。

    本来他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诸葛诞二人听了他的,他也要在这接着听朱建平为他二人相面呢。

    诸葛诞心道,夏侯威你也不问问所以然,为啥他说你是四十九啊!不过,你要是不在四十九岁的尾巴,嚣张地开派对庆祝,没准还死不了呢……

    诸葛诞坐在席间,扭头挑眉看向师兄鲍照,鲍照也扭头来微笑回应,他微抬右手,示意诸葛诞先来。

    诸葛诞起身,向周建平拜道:

    “我听闻您相面神乎其技!小子也想请您看上一看!”

    说罢,他起身主动走向了站在夏侯威身前的朱建平。

    “公休啊,这还是老夫第一次见你呢,以前只是听老仆说你如何如何,真是英雄少年啊,便让老夫看看你好了!”

    等诸葛诞走到他身前,他仔细地看了起来。

    咦,这诸葛公休的面相古怪啊!本来他前停虽然广阔,但中停、下停一般,不那么丰隆端峻、圆实丰厚,这说明他少年成名,却生了一副不义之像,五十二岁会有灾厄啊,可是老夫观他命门似乎有所改变啊,若隐若现,真是奇怪,老夫不能出口伤人,他将来会将兵的,可不要祸及子孙,难听的话还是不要说了……

    良久后,朱建平开口说道:

    “公休亦是可至州牧的,不过年五十二时,亦会有小厄的。”

    诸葛诞愣住了,无数念头浮现在脑海中,啊,真是古怪,难道说这老头真的有真本事,他居然能预言原主五十二岁兵败身死啊,不,是预言我兵败身死……

    都说相由心生,我穿越而来,现在刚替代原主几个月,继承了原主长相,可能时日尚短,面相还没有改变呢……

    诸葛诞有些疑惑地看向朱建平,满头雾水地问到:

    “不知道朱大师是如何推断的呢?”

    “呵呵,老夫不妨告诉你好了,这相面,不过就是看三停,五官,十二宫来推演罢了!”

    “哦?那您说说我这五官如何呀?”

    “公休耳朵上方略高于眼,此乃提壶之耳,说明公休才思敏捷,君少年扬名,可见一斑。你额头方正,饱满光滑,也就是前停广阔,昭示你青年顺遂。又眼睛神光充足,眼神安定,炯炯有神,说明你不论正路或异路均有财荣。还有,你眉毛还算较浓,说明你重感情,不是那种相识满天下,知交无几人的人。”

    其实你眉毛有些稀疏啦……

    诸葛诞手紧攥着,被奉承的有些发懵,心道,我哪有这么好……

    他又赶忙问道:

    “那朱大师说一说中年如何?老年又如何呢?”

    朱建平捋须笑到:

    “中年那便要看鼻子和两颧了,现在也只能看个大概,我观公休,鼻子两颧搭配合宜,没有任何一方喧宾夺主,此主中年事业顺利,自助亦得人助啊。”

    我哪能说你其实鼻象稍稍不佳,只是两颧尚可啊……

    诸葛诞心道,人助便是夏侯玄和曹爽嘛……

    朱建平没有停顿,接着说道:

    “老年则看口和下巴了,此时多说也是无益的,要到老时方能看准的。”

    诸葛诞又问到:

    “那大师所说的十二宫又是如何呢!”

    “十二宫分别是:命宫、财帛宫、兄弟宫、田宅宫、男女宫、奴仆宫、妻妾宫、疾厄宫、迁移宫、官禄宫、福德宫、相貌宫。这个说来就话长了,哈,你要是想学,可得拜老夫为师才可呢。”

    诸葛诞憨厚地摇了摇头,表示拒绝的意思,我可不想做神棍啊……

    他又问道:

    “我倒是也知道一个算命的故事,不知道大师可有兴趣一听呀?”

    “哦?不妨说来与老夫听听!”

    “话说在我家乡,有两个道士在街边算卦,无人时,一道士对另一道士言,‘我观你有血光之灾!’那道士听后大怒,也如此回敬对方,于是两人口角了起来,最后竟扭打一处,擦破了皮!”

    这是夏侯威已经回了神,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这样果然有血光之灾了!呵,天下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若是按照他的方法,哪有测不准的!”

    鲍照也接口笑说道:

    “下次乃公与人切磋,就说他有血光之灾好了!”

    众人说笑了一阵,朱建平把目光投向了鲍照,他慢悠悠地开口道:

    “鲍闲侄啊,你父可还安好?”

    “回世叔的话,父亲向来康健,此次小子出来游历,想起父亲常常提起的世叔您,才冒昧前来拜访的!”

    “无妨,安好便好,一别几十年,看到你,便让我想起了天下方乱时,那时候我在长安游学,还劝你父亲不要南下荆州避难呢,他不听,这千里迢迢的,后来就断了音信。”

    “世叔,小子此次前来,也想相一相面!”

    ……

    中午诸葛诞送鲍照回了永和里,又匆匆赶去了华林园,眼看着天渊池就要完工了,诸葛诞还不想回许昌,于是便在亭中写了封折子。

    臣观池如大海,不如在上筑一台,再于台上造个清凉殿,这殿可引水至殿顶,夏季炎热时,可使水沿殿顶倾泻而下,必可消炎炎暑气……

    下值的时候,诸葛诞遇见华表,听他说在洛阳的刘靖书,上了奏疏,陈述儒训之本,提议严格儒学教育。他认为现在太学教育成效不显著,主要因为教授水平不高,学生上学不是来研究学问,是为了逃税避税,又对那些不愿入太学学习的世家子弟,对症下药。一是高选博士,教授资格要严。二是强制令世家子弟按龄上学。三是明赏罚,禁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