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桐月又逢君 » 第二章 弥月之喜

第二章 弥月之喜

    白驹过隙,虽天各一方,南宫府与吴王均默契地操办起了新生儿的弥月礼。

    战事也因两国使臣出使,暂且搁置。

    北成,南宫府。

    姜谦,南宫娉之青梅竹马,其父为当朝典客,携家人依礼来到南宫府庆贺。

    “恭喜夫人,喜得贵女,南宫丞相好福气。薄礼几件,还请丞相和夫人笑纳。”一进门,姜母便忙着道喜,满脸谄媚,却没承想热脸贴了冷屁股。

    “姜大人有礼了,里面请。”王夫人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转头就去接待了适才进门的御史大夫。

    姜母见没讨着喜,只得悻悻而去。

    “你什么时候能改改这卑躬屈膝的毛病?”姜大人没好气地对夫人说道。

    “我这还不是为了姜家?”姜母毫不示弱地反驳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在这装什么清高?要不是得我父亲赏识,你会有今天?”

    “你小点声,真是不怕丢人。岳丈大人,一世英明,怎会生出你这样的女儿?”

    “穷秀才!”

    “刁妇,实乃刁妇也。”

    姜松被气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念念有词地走开了。虽然他早就习惯了这鸡同鸭讲的生活,但出门在外,他只得能避就避。

    正值两人小吵之时,姜谦则一股脑儿跑开了,他急着寻南宫聘。

    王夫人在远处瞧见拌嘴的二人,没见着姜谦,突然想起南宫娉来,便小声问起惜月:“南宫娉那丫头呢?”

    “在院里待着呢。”

    “你好生看住了,别让她惹出什么祸事来。”

    惜月觉得主子有些大题小作了,便窃笑道:“她一个两三岁的娃娃,能惹出什么乱子?”

    “就你多嘴。”王夫人戏谑式地回应道。

    丞相府,别院。

    “大小姐,夫人特意交代了,你就好生在这院子里待着,不许乱跑,待宴席散了,她自有安排,听明白了吗?”

    比起别的下人,惜月今天倒是显得耐心多了。

    “嗯。”

    虽然心里不情愿,南宫娉想着只要听话,就能饱餐一顿,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应了惜月的要求。

    如此欢庆时刻,唯南宫聘独自一人,坐在亭院发呆,让特意为了见她一面的姜谦一顿好找。

    他小小年纪,也知南宫娉此种处境下,定不好过,两人孩提之交,常伴左右。

    “娉儿妹妹,王夫人可否苛待于你?”

    “她忙着照顾妹妹,哪有闲工夫管我?”

    南宫娉生性娴静,不爱说人是非,即便是自己吃了亏,领了罚,也只会默默承受,她明明也还是个孩子,却有着异于年龄的早熟。

    “那丞相大人呢?”

    “父亲眼里也只有妹妹。”这人虽小,话里话外竟透着一股伤春悲秋的味道。

    “你放心,我绝不会忽视于你。”姜谦拍着胸膛,安慰南宫娉,他那副同仇敌忾、奶声奶气的样子,还有些让人忍俊不禁。

    “走,我带你吃好吃的去。”

    “不行,惜月姑姑交代了我只能待在这院里。”

    于是,两人便就这样饿着肚子等着,等着……即便是宴席散了,姜谦跟着父母回去了,南宫娉也没等来她的大餐。

    同日,大吴江都皇宫。

    “恭喜陛下,喜得皇子。”在席的各位近臣与妃嫔,齐声向吴王恭贺。

    “多谢诸位爱卿,出席吾儿弥月礼,饭菜是否可口?”

    “甚是可口。”

    “诸位慢用!”酒过三巡,吴王兴致冲冲回到大殿。

    平日里,国事家事天下事,他是日理万机,也难得有如此放松的时刻。可有时候,人的悲欢并不相通,德妃正郁郁寡欢。

    “可怜我煜儿,不知何时才能与我们团聚?”德妃得知小皇子被送往宫外,内心焦灼万分,却又无计可施。

    她知道这极大可能又是皇后的阴谋,然自己圣宠不高,身体虚弱,内无近臣依靠,外无娘家扶持,想要立足,需事事筹谋,不得不步步为营,韬光养晦。

    丑时一刻,吴王摆驾德妃寝殿。

    “爱妃,莫要怪孤狠心,孤也是为大局着想。远郊有太后照应着,皇儿安矣。”

    “可是煜儿还那么小,陛下让我怎放心得下?”德妃满脸愁容地啜泣道。

    “此事不宜声张,孤既已安排妥当,爱妃安心即可。”

    说完,吴王睡下。

    夜深时刻,留德妃独自一人在黑暗中浸湿了枕头,一夜又一夜。

    她从未想过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孩子,会这样在自己眼前被迫送走,好在宫外还有值得她信任之人,否则就是拼了命,她也会想方设法让孩子回到自己身边。

    分娩之日,吴王便早已想好应对之策,知情人也都识趣地闭了嘴,他对外声称,德妃只产下一子,即现在的三皇子,朗烁。

    彼时的四皇子,身体虽不如哥哥强壮,亦无群臣恭贺,锦衣玉食,却乐得自在,不哭不闹,很是得太后的青眼,对这小孙子宠爱有加。

    今日弥月礼,太后怎会忘记。

    她早早吩咐景瑟去皇宫,要了一份三皇子的礼单,照着样儿给小孙子都来了一番。

    “太皇太后,您可真有心,希望小皇子日后长大,能记您的恩情。”一旁的景瑟姑姑感慨地说道。

    “我都这把年纪了,什么记不记恩的,都不重要,只要小煜儿能健康长大,我就知足了。”

    “太皇太后,您可真是变化了不少。这前朝后宫事,您是真不打算再过问了?”

    “能安享天伦之乐,何乐而不为?我老了,管不动了,前朝有皇帝,后宫有皇后,现在我只管安享晚年。”

    “您可真是变了。”

    她没有再说话,只是面带微笑注视着小皇孙。

    太后出身高贵,年轻时,八面莹澈,不拘小节,常能协助先王安内攘外,颇有须眉不让巾帼之气概,可正因如此,在先王薨逝之后,被言官以干涉朝政为由,狠狠参了一本。

    她虽是吴王生母,但两人都是性格强势之人,母子关系并不和睦。

    论国事,她不逊于当今皇上,可如今的朝堂之事,全凭吴王做主,他有想法,有主见,有野心,又怎会轻易容她置喙?

    想当初,就是先王,也会对太后避让几分,但皇权最终还是要交到皇帝手中。天家无情,她自请离开皇宫,破了先例,落脚西郊城外,一心只想安心修养。

    直到小皇子的到来,母子关系才稍有所缓解,太史令还因此被记了一功。

    兜兜转转,这世间仿佛就是一个轮回。

    微暗灯光下,太皇太后和景瑟姑姑二人,正轻轻摇着摇篮,心里、眼里皆是善意与微笑,这一幕颇为温馨。

    想来,这也算是四皇子的意外所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