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侍君道 » 第八章 暗流

第八章 暗流

    赵恒被带去了御前观礼,倒是让后部的常云烨轻松了些,在柴火堆后悄悄见了广月尘,“听闻阁主受伤了,可要紧?”广月尘是早想来找了,但是担心暴露身份,因而只能忍住不发。

    “不要紧,但是这刺客着实奇怪,办朝臣,却又不提前排演身份,错处百出,然而参汤不成又有后手银针,服毒自尽又干脆,分明是个老道刺客。”常云烨也是想了许久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才来说于广月尘的,但是并没有把藏头语的事情告诉他,只说刺客还有同伙。

    “这事要查也只能在外边查,受降后回了开封可就无从查起了。”广月尘点出了其中关键,常云烨微颔首表示赞同。

    可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情况出现了,皇帝收复了北汉重地,收并河东一军、十州、四十一县入宋,却继续下令攻打向北幽云之地。

    “荒唐!这怎么行!大军征战数月,别说粮草了,人都不济,此时若深入幽云之地不是去送死吗?!”常云烨难得的气氛没有礼数,这般样子十分罕见,赵恒也是从未见过。

    “商议此事的时候我还在御前观礼的,明明多数大臣都不赞成的,偏偏那个殿前都虞候崔翰支持声喊的最大,也不知父皇为何就这么信他。”赵恒也是觉得不妥,虽说被皇帝嘉奖几次,终究还只是个人微言轻毫无助力的皇子,也就只能上几封奏折了。

    “崔翰,皇帝现下确实信他,听说北汉降后,陛下为肃清军纪,不许军将私自出入城,齐王座下的几个将士坏了规矩被崔翰逮个正着,直接就到陛下面前好一顿数落,陛下更信他也不是怪事了。”常云烨将前日广月尘带来的消息透露给了赵恒,赵恒犯起了嘀咕,“你这从哪里听说的,怪有鼻子有眼的。”常云烨只能干笑两声,总不能告诉了他后部里有他的人吧。

    “云烨,你说我要不要上书给父皇,让他不要再往幽云之地去了。”

    常云烨摇了摇头,沉稳下来说道,“陛下逆众多朝臣之意北上伐辽是因为顺利收复北汉想乘胜追击,你再上书是灭了陛下的势头,平白触怒了他。”

    就在这种不敢进言的气氛下,六月中旬,御驾亲征的队伍还是继续向北进发了,掌管后部的户部侍郎刘侍郎突然称病,导致后部停滞了一段时间,无人知晓这是常云烨暗中命广月尘做的,刘侍郎一病后部就会和大部队分开,辽国最擅长骑兵偷袭后部之术。

    主攻部队还真就一路打到了涿州,之前那些质疑的声音也逐渐小了下去,可是就在进围幽州的战役中,几番攻势下来幽州城还是稳如泰山,眼见攻了一日还没攻下来,朝臣中又有了一些异样的声音,黄昏之时,陛下突然决定奔赴最前线督战,常云烨是焦急的在营帐中踱步,派出的多人去打探前线消息,却仍没个信。

    眼见天上即将披上星辰,突然前方传来了乱声,突然有许多士兵开始不顾军纪的逃跑,拦都拦不住,也问不出东西,只是一味的逃命,骚乱之中广月尘找到了常云烨,焦急道,“阁主,我们快些逃命吧!”

    “出什么事了?”常云烨暗声问道。

    广月尘虽然焦急,但还是理了理思绪,强打起精神道,“皇帝督战,本前线局势大好,逼退了辽军,谁知他们又折了回来,左右夹击之下,大军直接溃散,皇帝也不知所踪,大家也只能仓皇逃命了,阁主咱们还是快些逃跑吧,那辽军最善铁骑被追上就是死路一条!”

    “云烨!快,我们速走!”赵恒此时也得了消息,人群之中一把拉住了常云烨,情势紧急之下,赵恒没来得及看他身边是何人,“我父亲,父亲还在前面。”常云烨腿上发僵,竟是一步也挪不出了,颤抖着声音说道。

    “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赵恒眼见四散逃跑的人群越来越多,十万火急,想要硬把人拽走,可常云烨伸手按住了他,“辽军铁骑走不了山路,往山上走。”语毕,还给旁边的广月尘递了个眼神,广月尘心领神会,立刻去安排暗中的玲珑阁众往山上逃命。

    才逃上山林,就听见山脚下似有万马奔腾,伴随着的还有人的惨叫声求饶声,声音一直持续到天全黑下,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辽军铁骑部收队,沿路还用刀枪刺杀那些尸体,生怕有所错过。

    好在是常云烨之前让户部侍郎生了病,后部的部队大多都跟他上了山,保住了性命,众多人挤在山上一处山洞之中,也不敢生火,只能将就着月光向山下看去。

    “大军溃散,我们是完了。”其中不少人显露出悲观的情绪来,赵恒也是头次经历战事,但是他看过许多古书,知晓一旦战败原来的国民会是怎样的下场,这次攻幽州不得,死伤无数,虽然很不想接受这个现实,但是他们多是凶多吉少了。

    “咳咳……”常云烨心肺郁结,止不住的咳嗽,赵恒不知该何从安慰起,两人只能靠在一起,赵恒低声道,“常大人吉人天相,定会没事的。”

    可就在这时却听闻有几个前方逃出来的朝臣窃窃私语,“还吉人天相,前方都死了多少人啊。”

    “是啊,这大军绵延二十里这辽军肯定就追杀三十里,所到之处定然无人生还。”

    常云烨一时气急,咳得更凶了,“都住嘴,陛下只是行踪不明,若再有人在这里胡言乱语,本王定拔了他的舌头!”齐王赵廷美竟也在此,他厉声斥责了那些无中生有的人,毕竟亲王的威严还在,竟真让这些人闭了嘴。

    又过了半月,赵廷美带着这些侥幸存活下来的人回到了太原城,这里也有不少逃散的宋朝士兵,赵廷美把这些人都搜罗了起来,开封传来消息,皇帝虽然受了伤,但已经到达了开封,下令阻击辽军追击。

    坐在回开封的马车上,常云烨仍旧是茶不思饭不想睡也睡不着,看他这幅憔悴模样赵恒也是不忍,“云烨,你这样不吃不喝,身体会熬不住的。”

    “熬不住?如若父亲当真殒命,我都跟着一同去了,还谈何熬不熬得住。”常云烨紧攥着衣领说道,眼底尽是绝望。

    赵恒心里一惊,赶紧说道,“不要这么说,一切尚未可知,万一常大人已经随父皇回到了开封呢?”

    提到皇帝常云烨的眼神一凌道,“皇帝,都是皇帝,我早就说过幽云之地攻不得,他急功冒进、草菅人命,偏偏又是他活了下来,我只恨当时没上书劝谏,哪怕是死谏,若能让他放弃攻辽,就此收手回京,我就算死又如何?”

    赵恒听的心里难过,皇帝才将继位就生此等之乱。只怕是失了朝臣之心。

    常云烨的身子骨本来就弱,加上连夜赶路又心气郁结不吃不喝,很快就病倒了,额上烫的吓人,脸色却苍白如灰,可随行的根本没有郎中,赵恒只得半道停在汾州,还好是汾州知府认得他的龙玉令牌,立刻安排了郎中救治。

    “殿下,微臣已经上报开封府,陛下也挂念殿下,特地传了御笔手书来。”不日,汾州知府便拿来了一封黄纸黑字的手书,赵恒赶紧拆开来看。

    原是皇帝得知常云烨罹患重病,特地手书一封让汾州知府好生招待,病全好后再安排车马回开封,另外特地告知常志远已安然回符,让常云烨宽心先养好病。

    得知常志远无事赵恒总算是可以松了口气,前几日常云烨的病来势汹汹,真怕他会一时撑不住。

    “郎中,他如何了?”正巧郎中从屋内出来了,赵恒便上前问道。

    郎中作揖行礼道,“殿下安心,公子已无大碍,只是这心气郁结难消,若长此以往难免心血淤积,聚此成为心疾就可惜了,自此不能劳累不能骑马也不能情绪激动,只能安然养着,大底半天,公子就可醒转,殿下还需好生劝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