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侍君道 » 第九章 捧杀

第九章 捧杀

    昏昏沉沉七八日,常云烨总算是清醒了些,赵恒赶紧把常志远平安无事的消息说给他听,常云烨果然神色放松了些。

    “现在开封定是乱了吧。”常云烨捧着药碗问道。

    赵恒如实点了点头,如今民声鼎沸,都在指责皇帝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去,两万残兵惶惶逃跑来,皇帝一连发了许多章表,可见事态不容乐观。

    “你现在还是不要忧思过度,该是好生养病才对。”赵恒督促着他赶紧喝药,又出声提醒道。

    常云烨看着黑糊糊的药碗,一股脑的全都倒下肚,苦味翻涌上来,人脸色都青了几分。

    又过了几日郎中诊脉,虽然病症已大好,但还是探得脉息有些沉浮不定,不过全当是体弱所致,也诊不出更多了,两人遂启程回到了开封。

    常府中,常志远看着他病容憔悴,人都消瘦了许多,心疼的都不知该说什么,十万精兵变两万,常云烨既是心凉,也是庆幸,死了那么多的人,还好父亲还在。

    常云烨回来休了不过两日便又开始打探八方消息来了,从父亲那边听到皇帝突然训斥了武功郡王赵德昭,朝中众人对赵德昭的态度也变得十分诡异,为探得更多,常云烨还是亲自去了一趟瞰月堂。

    “近来铺子生意不好,难免冷清。”广月尘递上了一杯茶水,无奈的说道。

    聂成双也在侧,看着常云烨的脸色不好,也是很担心。

    “辽大败宋军,人心涣散难免冷清,过几日民心稳定些就会好些了,你可探得了?皇帝为何突然训斥武功郡王?”常云烨疑惑问道。

    广月尘立刻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阁主让我在队里安插人手,前部我也留了人,还好他平安回来了,不让我们也无从得知,当时皇帝在前线督战,正面的敌人突然离去,不久后耶律休哥领兵侧翼夹击,慌乱之中皇帝中箭,由几个亲信大臣护送逃走,前方只剩几个郡王亲王,突然有人拥护赵德昭做统军,还说皇帝生死不明,理应黄袍加身再立新君,后来他又携了大部幸存部队回到了开封,皇城是议论纷纷,竟传出许多皇帝不贤应该另立新君,陛下一听就气炸了,不仅没有奖他,还痛批一顿。”

    “难怪了,太祖黄袍加身是开了先例,皇帝也怕有这么一遭,更何况太祖突然暴毙,难免有人猜忌皇帝。”常云烨摸了摸下巴,这一切都解释通了,只是…

    “但赵德昭只是个郡王,为何其他人要拥立他呢?要是真的想另立新君,赵德芳是王皇后所出,身份尊贵,齐王赵廷美还是亲王,再不济还有元佐元佑,皇帝的亲血脉。”常云烨满腹疑惑道了出来,广月尘只觉得赵德昭接受统军之位有点奇怪,并没有想的这样多,提醒道,“阁主可是忘了?齐王不是因为将领的缘故被崔翰逮到好一顿斥责了?估计也是看在元佐元佑两人年岁轻,担不得此位才会如此。”

    虽说广月尘说的甚是有理,但常云烨还是怕错过什么,便吩咐道,“这事还要细查查,若是有人想要借大军失利加害王卿,那我还真要想想办法对付。”聂成双在旁沉寂了许久突然说道,“会不会和赵普有关系。”

    常云烨暗下没发,只是抿了口茶水,另只手摩挲着衣袖,显然是在苦想。

    不过就算再怎么觉得奇怪,事还是发生了,朝会结束后,突然传来了武功郡王赵德昭的死讯。

    一时间朝野轰动,都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常云烨立刻进宫,还好是见到了赵恒。

    “你来了。”赵恒面色痛惜的呆坐在案前。

    “你应该也是想知道堂兄为何突然过世吧。”赵恒抬眼,露出了一抹很难看的笑容,常云烨微微点头。

    赵恒道,“今日朝上,堂兄突然说起奖励太原之战功臣之事,父皇却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他越俎代庖,散朝路上,堂兄就挥剑自刎,倒在了资政殿外。”

    常云烨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是以死力谏啊。

    “我不明白,我不明白父皇在想什么,堂兄所求之事皆合情合理,黄袍加身更是迫于无奈…”赵恒心急气急,大声喊着。

    常云烨赶紧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赵恒这才将剩余的话吞了回去。

    “现在陛下气怒未消,殿下可要谨言慎行。”常云烨闷声说道。

    赵恒虽然心里堵得慌,但还是只能闷出一声苦笑,“放心,我也只能呈口舌之快,还是在你跟前,在旁人面前我断不会如此。”

    得了承诺常云烨全是安下心来,他在宫中不能久留,刚打算出宫之时,一个小厮突然拦住了他。

    “这位想必就是常家的公子了。”

    小厮微微拱手说道,常云烨上下打量了一番,小厮身上衣物只是寻常,但腰间的腰牌却显示他是宋皇后身边的人。

    “何事?”

    小厮凑近了些,伏在他耳边说道,“皇后娘娘有请。”

    来到了开宝殿,这里是有些冷清了,想来当初太祖驾崩之时,便是她想要先一步命自己的侍从传唤赵德芳入内,意图篡位,常云烨对她是有诸多顾忌。

    此时的宋皇后只穿素衣正在剪挑花枝,“草民常氏,叩见皇后娘娘。”常云烨紧着规矩叩头行礼,当今皇帝继位时曾允诺宋皇后保她母子富贵,后还封其为开宝皇后尊养于开宝殿,不过这宋皇后比太祖都小二十五岁,如今也就才二七二八的年岁,却只能深居宫中。

    “起吧。”良久后,宋皇后才让他平身,还赐了座。

    “不知娘娘唤草民前来,是为何事。”常云烨一直垂着眸子,不敢坏了规矩,宋皇后又是沉默了许久,挥了挥手示意侍女将案上的残枝花叶都收拾了。

    “常公子如今可是名声大噪,收得了泉漳二州,又知辽军不善山路救了六百多人。”宋皇后虽然话语里是在夸他,可语气凌厉,怎么看都是来者不善。

    常云烨这才想了起来,户部侍郎沈琪成是赵德芳相交多年的挚友,赵德芳又是皇后养子,也难怪宋皇后会知道这些了。

    “本宫还听说,陛下恩赐于你今年参加八月科举,常公子如此小小年岁如此聪慧,可真是令人侧目啊。”宋皇后冷声说着,旁边的侍女端上了一壶花茶,常云烨身旁也有侍女端上。

    “本宫亲手采摘的春花制成的花茶,常公子尝尝?”宋皇后转变如此之快,是个傻子都知道有些不对,常云烨并没有动那碗春茶,沉稳的说道,“娘娘抬举草民了,草民本无心科举,但因是陛下恩赏,不得不…”

    宋皇后轻哼了一声,“这么说,常公子是无心入仕了?只甘愿一身白衣直到永久?”

    常云烨微微躬身,“确是如此。”

    宋皇后顿了许久再度说道,“可你不愿入仕,还不是向皇帝揭发了本宫传召德芳入宫的事?”

    常云烨心里一沉,没想到宋皇后居然是来翻旧账的,不过这旧账翻得时间也太奇怪了些,“娘娘莫怪,草民觉得娘娘此话有两个错处,一是草民并没有那个荣幸同陛下讲话,草民只是平平布衣,二是并不是娘娘去传的郡王入宫,只是娘娘身边的近臣一时糊涂,这事与娘娘有何关系呢。”

    宋皇后听罢,面色确实有些缓和,见常云烨始终未动那花茶,自己亲手倒了一杯,举杯示意,自己一饮而尽,又将茶杯漏底给他看,确是一滴不剩,又让侍女拿了一个新的茶杯,又倒了一杯,命侍女将茶杯端给了常云烨。

    宋皇后轻启朱唇道,“常公子放心好了,本宫只是心情有些烦闷,因而找人来说说话,况且有些话说开了,也好不让心情堵着。”

    话都道这份上了,常云烨也是推脱不掉了,便结果茶杯一饮而尽。

    “谢娘娘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