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侍君道 » 第六章 御驾亲征

第六章 御驾亲征

    三日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赵恒神神秘秘的领他到开封府地,皇宫禁城下的五岳观旁,两人是悄悄来的,身边也没什么仆从,不引人注意,而这五岳观旁的宅子就更是不引人注意了,前有太学后有五岳观,这宅子夹在中间确实不显眼。

    “地段还挺好,进去看看?”赵恒说着就要拉人进去,常云烨是一愣,这宅子里面虽然有点荒,但地方挺大,和门口的破败比起来确实是别有洞天。

    “这是殿下自己购置的宅子?”常云烨发声问道,伸手摸了摸院中的石柱,着实是荒了有些日子了,不过常云烨心里也清楚,赵恒没什么来钱的地方,仅凭贤妃生前留下的那些钱银是买不到这样大的宅子的。

    “是父皇赏我的。”赵恒摆了摆衣袖,一脸的轻快。

    “皇上?是因为殿下收复泉漳有功吗?”常云烨一听是皇帝赏的顿时脸色变得紧张了起来。

    “倒不是,听说这宅子之前是我舅舅的,也不知为什么突然就给我了。”赵恒也觉得十分奇怪,常云烨也疑惑,但只是按下没发,想着还需再查查。

    “这宅子地段好又大,我想着,在我开府之前,不如你先帮我料理着,毕竟我现在不能常常出宫,来往实在不方便。”

    常云烨有些犹豫,迟迟没有回答,“怎的了?可是嫌麻烦?”赵恒担忧的问道,生怕他拒绝了。

    “不是,我是在想着园子用来做什么好。”常云烨赶紧应道,赵恒得了回应这才舒心一笑,“对了,最近从皇兄那里听说到了,父皇似要对两浙十三州动手了,你先前说的那个计划,我这时候上书父皇可合适?”

    常云烨微微颔首,垂眸说着,“殿下不必如此小心翼翼的,现下战事乱的很,谁这个时候能出力,陛下就越欢喜。”

    赵恒抿唇点了点头,继上次奏书的事情后,确实是做一步就要问一步。

    实在是宫门森严,赵恒才出来了不到半日还是只能匆忙回宫,能见面的时日确实是少了不少。

    回到常府上,看着来往几个小厮模样的人在往里搬箱子,想起那日是跟父亲去了瞰月堂挑了些玉器,算日子该是今天送到了。

    回到自己的房间,才看见屋里站了一人,吓了一跳,那人拱手行了礼,低声道,“阁主…”

    常云烨警惕的将门掩实了,在旁坐下,仍是警惕的盯着他。

    “广堂主派属下来好给阁主跟阁内传递消息,广堂主说‘阁主身份显眼,经常进出瞰月堂恐引人怀疑’因此特派属下。”那人说着还递上了一枚令牌,上刻玲珑阁的马蹄莲花暗纹,是广月尘的右堂主令牌不错。

    常云烨这才略略放下心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属下名为德义。”德义又从袖中摸出一封手书来递上,在旁说道,“近来陛下封了先皇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为检效太尉,还封了大皇子为都尉。”

    常云烨展开那手书一看,是前方战事的塘报,“前方战事吃紧,陛下连封三人是要御驾亲征了。”常云烨看过之后直接用火焚过,不留一丝痕迹。

    德义看着那纸逐渐被火吞噬,就像是北边的战事已经蔓延到了边城,战火滔天。

    太平兴国四年,才过正月,皇帝果然下令让大将潘美先行挥师北上,整肃宫城准备御驾亲征。

    众皇子能够上战场的都随行了,赵恒也不例外,但赵恒是因为文书写的漂亮工整,跟后备的军需部队一块。

    常云烨也找了个由头混进了后部的队伍,只是宫城里面算是空荡荡的了,皇帝安排了少卿吕端和齐王赵廷美留守宫城,留守的朝臣大多都是皇帝的旧府幕僚。

    “你身体不好你还跟着随行,身后还偏就这一个小厮跟着。”赵恒话中两分责备八分忧心的,所说小厮自然就是常云烨身边的德义。

    “殿下何需担心,后方队伍顶多是些补给之事,我也好给殿下出出力。”常云烨是这么说的,其实早就安插了一部分的玲珑阁的人进了后部,广月尘也隐于其中。

    只是,大军启程没三天,齐王赵廷美也带着自己的府兵幕僚追了上来。

    一得知消息赵恒就立刻告诉给了常云烨,“齐王也来了?”赵恒重重点了点头,“四皇叔不仅来了,还高喊什么‘陛下风餐露宿统领大军,臣弟岂能留守宫中’的旗号,追上来后就先去前方禀报父皇了。”

    常云烨支着下巴,仔细想来,总觉得哪里不大对,“齐王一向只好声色,怎么这次这么灵光了?”

    赵恒疑惑问道,“此话怎讲?皇叔留在宫中不是更好吗?这跟着打仗还是脑袋灵光啊。”

    常云烨只是低头笑着,好好解释了一番,“殿下细想想,陛下都御驾亲征了,宫中空荡荡的,主事的只是一个亲王,这要是发生点什么,宫中全是陛下的幕僚,这个人可就是有苦也说不出了。”

    赵恒听罢是茅塞顿开,可也纳了闷,“你说的还真是,这种事不像是我那个皇叔能想得出来的。”

    “你说会不会是那个吕少卿吕大人啊。”赵恒又嘟囔着说了一句,常云烨眼神一闪,这个吕端,没准还真想的出来。

    行军一月余,宋帝御驾十万雄军到了太原城下,此前宋帝赵光义派遣了多路大军,已顺利攻下多座城池,而目前的太原城是北汉最后的城池了,依常例该是先劝降的,辎重部也就扎营在了大军后二里地。

    虽身在后部,赵恒还是十分关心前方的战事,时常盯着驻军图面色凝重。

    “殿下是在担心前方战事吗?”常云烨见他如此,不禁轻声问道。

    赵恒是愁容满面,但还是摇了摇头,伸手指了指石岭关,“这个地方,若是城中派一二求援出去,很难拦截到,虽说北汉只剩这一座城池,但如果辽国派援恐生变数。”

    常云烨仔细停下来也顿觉不妙,正色道:“殿下赶紧书信前方,让陛下赶紧派人手去守石岭关,断不能让北汉求得增援。”

    赵恒见他如此焦急也就知道了事态之急,不敢有一丝耽搁,赶紧手书一封,让小厮赶紧递上前去。

    就在两人在后方营帐里着急的时候,前方传来捷报,武功郡王赵德昭和将领郭进,当真在石岭关截杀想要去辽求援的北汉使者。

    不过传来的消息是赵德昭早两三个时辰和陛下提议去截杀的,赵恒的书信到底是晚了一步,皇帝为此大赞了赵德昭,还要加封爵位,赵恒虽有些失落,但也只能无奈叹息,常云烨宽慰道,“殿下不必气馁,毕竟殿下身处后部,不如武功郡王在皇帝跟前方便说话,而且议书递上去了,陛下也能知道殿下心意。”

    听到这几句安慰赵恒果然一扫阴霾。

    前方传来战鼓擂动之声,到底这太原还是不愿降伏,战事终究还是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