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 第一百零四章 骗糖吃

第一百零四章 骗糖吃

    杨子鼎等人虽然已经知道汉中的基本政策和官吏升迁方式,但他们都有功名在身,内心里多少还是不太看得起基层吏员,很乐于接受李弘的提议。

    “我愿留在总兵府为李总兵效力。”李一凤首先开口。

    其他众人纷纷附和,表示愿意留在总兵府做事。

    李弘笑道:“既如此,称呼改一下吧,我还是习惯被叫做我李师长,我这个大明的总兵官只是临时的。”

    总兵府原有的秘书们也很高兴,一下子补进来这么多秘书,那他们就有机会外放了。

    现在是刚刚开拓地盘,几个表现好的还有机会直接做知县或者知州。

    尤其是王彦芹,听到李弘要把这几人留在总兵府眼睛都在放光。

    和他一道献城的刘继儒已经跟着严正去南江了,等那边的局势稳定下来职务肯定是主簿起步,而他还留在总兵府做秘书官。

    虽说做秘书官能接触到许多顶层设计,但王彦芹始终觉得秘书这个职位总归是做点辅助工作,没有做一方主官来得痛快。

    而且前些时日王彦芹已经得到消息,他老爹和大哥已经因为他献城投降而被崇祯下狱,若是李弘继续这么打下去,他父兄不日就会被处死,王家现在事实上就他一跟独苗。

    和他同期的秘书要么被外放,要么此次随军出征,而他还在秘书院待着,和当初的汪梦锡一样,王彦芹多少有些苦闷。

    李弘也知道这一情况,所以对王家一直都比较照顾,分田时留下的也都是好田。

    对王彦芹本人,因为文章写得漂亮,李弘对他相当看重,好好培养能作为一个典范多多宣传。

    只要肯投降献城,即便在京城或者外地的家人被牵累,其留守在老家的整个家族都会被优待,本人也会被着重培养提拔。

    汉中本地的官吏差不多饱和了,此前一直没找到将王彦芹外放合适的机会。

    洪爵此时趁机说道:“我还有些学生,此次一同随我来的汉中,他们都比较了解大同理论。”

    李弘微笑回应:“既然只是比较了解,那就先去干部培训班上两个月课吧,若是耐得住性子,日后再安排事做也不迟。”

    “多谢师长。”洪爵拱手一拜。

    李弘摆摆手,淡淡道:“孙知州和美士留一下,其他人都忙自己的去吧。”

    众人依言离去,剩孙好古和王彦芹两人留在李弘的办公室。

    “孙知州,你此次在投诚的人里功劳最大,若非你主动献城,恐怕刘掌院还不能那么轻易地拿下剑门关。说吧,你想去哪里做官?”

    孙好古一时愣住,他没想到李弘会让他直接去做官。

    李弘看他的反应,好笑道:“我了解过你,你为官任上都做过不少好事,一路从湖广平调到四川,换了好几个地方都施展不开。如今你肯到我帐下做事,我当然会给你机会施展拳脚。”

    孙好古稽首,他确实是想为民做事的,可是大明不给他这个机会。

    若是没有李弘提兵南下,他在剑州也做不成什么事,说不定过几个月就会挂印归乡去了。

    李弘说道:“不必行此大礼,今后无论是见到上官还是同僚,拱手即可。”

    孙好古平身再次行礼,然后等着李弘分配任务。

    他觉得李弘大概不会把他再分回剑州,大概是去南江那边去做个副手。

    李弘对孙好古说道:“你还是回剑州做你的知州,原任不动,你身旁这位王美士做州判协助你,你们即刻动身,其他文职我之后会一一补给你们。”

    “此去的首要任务,是把当地的地主制住,为明年的旱情做准备。”

    孙好古和王彦芹面面相觑,刚刚离开的李一凤和杨子鼎就是剑州当地的大地主,难道说李弘要对已经投诚的士绅下刀子?

    李弘似乎猜出二人在想什么,说道:“四川膏腴之地,川北农民过得却和陕北差不多困苦,难道全是前些年的兵灾造成的吗?”

    刘彦芹毕竟在李弘身边做事这么长时间,明白此时根本不需要说什么,拱手道:“定不辱使命!”

    孙好古还想说些什么,但毕竟他是个降官,不好再多言,便也拱手。

    临了,李弘又补了一句:“听话的,不抄家,异地换田而居。”

    等孙好古和王彦芹都离开,杨愈茂被士卒押着送进总兵府。

    杨愈茂是凉州人,陕西乡试第六十名举人,嘉靖四十一年中式壬戌科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进士,如今都七十多了。

    如果没有李弘起兵,这位老先生会在平叛的路上病死。

    还不等李弘开口,杨愈茂便说道:“那个姓严的将官已经劝过了,你不必再劝我,我是大明的臣子,绝不会为反贼效力!”

    李弘哭笑不得,说道:“我并未想要劝你什么,不过我想知道严团长是怎么劝你的。”

    杨愈茂扭过头去,摆明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

    要杀要寡随便这句话他已经说了太多次,已经懒得再说出口了。

    这位老将不论是在甘肃还是四川,名望都很高,李弘另有他用,便没有把他怎么样,等着梁应泽来劝他。

    梁应泽此时正好出去了不在总兵府,不然李弘怎么着都得让两位大明的老臣见上一面。

    还有一名剑门关的守将王来熊,李弘把他和杨愈茂关在一起。

    这位老兄很有意思,剑州失守之后他放弃抵抗,此后既不投降也不自尽,任由李一凤开门献关,之后也由着大同士卒俘虏捆绑,也不反抗。

    剑门关北坡坡度接近九十度,宽度不过十数丈,就算是十万大军进攻,也施展不开。

    两边不管是猿猱道还是鸟道都难以翻越,郑秋笠翻山的时候王来熊也不是没有发现过,甚至亲眼见到过郑秋笠带的兵掉下山崖。

    在他看来,那么点人想拿下剑州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这痴人梦还是成真了,这对王来熊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他无法理解后方发生了什么,已经彻底丧失战心。

    过了半晌,一名总兵府的女佣急匆匆跑过来说道:“师长,小姐的病情加重了,今天一直咳嗽不停,似乎是要把肺都咳出来了!”

    李弘赶紧放下手中的笔,急道:“快带我去!”

    天气渐寒,李贞前些日子在外边疯玩受了凉,烧了一场之后就一直在咳嗽。

    一开始,李弘就让府里的女佣炖雪梨给她喝,但没什么用。

    明代出现了可以借助畜力榨甘蔗汁的糖车,而且用黄泥水配合专门的器具瓦溜吸收甘蔗汁里的杂质,使得砂糖完全变成了白色。所以冰糖雪梨也能做,只是受时令限制只能在秋冬两季有得吃。

    连续几天下来,李贞的咳嗽根本不见好,让李弘怀疑是不是因为细菌感染所引起,便让佣人们蒸馏大蒜素出来给她服用,没想到却越咳越厉害。

    期间也请过几名郎中,但是不同的郎中掐脉之后的说辞却完全不同。

    有的说是风寒,有的说是风热,有的说是肺阴,有的说是肝火,开的药也是乱七八糟。

    甚至给出相同病因的郎中能开出不同的药来。

    导致李弘根本不信任此时的医生和医术,决定给李贞加大剂量,冰糖雪梨和大蒜素轮着给小姑娘灌。

    实际上,大明此时的确有非常优秀的医生和一系列医学理论著作,但经历了这期间请郎中的奇妙经历之后,李弘对于大多数医者的医术实在是不敢恭维。

    很多名义上的郎中,根本就是个半吊子。

    早在万历年间,《外科正宗》一书刊行,作者陈实功根据自己多年患病和行医的经验对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治法方药体系加以总结,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外科理论实践著作。

    比如其中记录了如何对自刎进行急救:医者先用棉线缝合伤口,然后“急以绵纸四五层,盖刀口药上,以旧布将头抬起,周遭缠绕五六转扎之”。

    在十七世纪的大明,一个全世界都没有消毒概念的年代,用绵纸已经是最卫生的了,起码这东西白净,有明显的脏污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之所以用旧布缠绕,是因为新布太硬,过于扎挺,不利于包扎,而旧布就比较软和。

    这一套连招下来,虽然被救者是死是活仍然要看运气,但是起码陈实功就这一项急救措施进行了阐述,并且书中还对外科手术的方法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是有一定作用的。毕竟对于自刎这种伤残,现代医学能否救得过来都要看送医是否及时,在十七世纪的世界,陈实功的这套手段几乎是最优秀的。

    可以说,《外科正宗》几乎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外科医书。

    陈实功从小体弱多病,长大之后又师从当世名医李沦溟,一生从医四十余年,拥有丰富的生病和救治经验,所以即便其没有现代生物学和药学知识,他也能根据经验积累获得医术。而且陈家富裕得很,也不差他一个考科举的。即便如此,他连学习带实践几十年才写出来一本《外科正宗》。

    但是同时期的一些所谓的医书,里面的一些医学知识完全是靠想象而构拟出来的巫术。

    比如在稍晚些的一本《江苏胡臬台刊传方》里,同样是对自刎的急救,方法是这样的:“急用活鸡一二只,扯下热鸡皮,冷则无用。将线缝刀口,周遭缠护,用软绢帛并棉花扎之外,将女人旧裹脚布,周遭再缠五六转”。

    这位胡臬台,虽然是一省的最高司法长官,但是很显然他一丁点医学经验和常识都没有,却也觉得自己可以当大夫了,就敢动笔写医书。

    像他这种急救术,自刎的人要是能救得过来,那算是福大命大。

    但恰恰是这种胡臬台般的人物,因为做官而有权、有钱,通常也因为一辈子研究科举而有更好的文笔,他们的书会比那些在基层实践的民间大夫的著作印得更多、卖得更多,影响力也更深远。

    若非陈实功医学功底深厚,而且《外科正宗》的确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到底谁能流传下来,谁的影响力更深刻还两说。

    李弘被女佣带着来到李贞居住的小院,戴好棉布口罩之后轻轻推开房门。

    “贞贞,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痰?胸口闷不闷?”

    看着李贞眉头紧皱的小脸,李弘十分心疼。

    李贞边咳嗽边答道:“都没有…咳咳…只是一直咳…咳咳咳…要喝糖炖雪梨才能舒服一些…”

    李弘把手放在她额头上试探了一下,对比着自己额头的温度,没感觉小姑娘在发烧。

    “这两日小姐有痰咳出来吗?”

    女佣忐忑答道:“没有,就只是干咳,而且在服用蒜汁之后咳得更加厉害,只有服下糖梨汁后才会暂时好些。”

    此时李弘眉头紧皱,紧盯着小姑娘看了一会儿,心里已经知晓了大概。

    “你先出去,我和小姐单独待一会儿。”

    “好嘞。”女佣长舒一口气,快步走出房门,并轻手将房门关上。

    这名女佣负责照顾李贞的生活起居,可小姑娘的病情一直不见好,纵使她现在不是奴仆身份,心里也害怕得紧。

    好在,李弘并没有责怪她的意思,让她如释重负。

    等女佣关好门,李弘先是给了李贞一个爆栗,然后揪着小姑娘的耳朵问道:“你是不是因为想天天吃糖炖雪梨所以装病?”

    “哎哟”李贞吃痛叫出声来,“小哥你轻点,轻点!我不敢了,不敢了!”

    李弘放开手,质问道:“说,什么时候好的?!”

    李贞把头蒙进被子里,避免脑壳和耳朵再遭毒手,答道:“退烧之后第二天就好了。”

    看来只是普通的伤风感冒,李弘悬着的心放下。

    不过他还是隔着被子给李贞的小屁股来了两巴掌:“你这几天装病落下多少功课知不知道?”

    李贞从被子里钻出半个头来,有些不服气地看向自家小哥,说道:“先生们教的都太简单了,我一背就会,哪怕是小哥你规定的泰西数学我也学得很好。别说女校,男校的同级生也比不过我,才缺课几天而已,我才不会落下!”

    李弘又给小姑娘露出来的额头一个爆栗,厉声说道:“下午你就回学校上课去,你要是觉得本年级的课程太简单,过几日我就让先生们给你单独安排考试,你要是能通过,我就让你敞开了玩。”

    “真的?”李贞把整个头都探出来问道,小姑娘此刻用手捂住额头,但是听到只要通过考试就能敞开玩,两眼都在放光。

    “真的。”李弘点头。

    “那小哥你不能再打我脑壳,会变笨的!”

    李弘终于被这句话逗笑,把妹妹揽到怀里揉脑袋。

    李贞整这么一出,反倒提醒了李弘。

    大明的乡土医学太垃圾了,必须要系统地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