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 第一百零二章 你居然要我给他升官!

第一百零二章 你居然要我给他升官!

    信是李一凤和杨子鼎写在布帛上用箭射出来的,信中二人希望刘不讷在约定的时间进攻,然后两家一起趁机开关。

    两人捐出部分家财招募乡勇主动要求支援守关,孙好古欣然同意,完全没想到这俩货是要反水。

    刘不讷看到信,还是半信半疑。

    如果不是王大士提前打好了预防针,估计一个字他都不会信。

    严正在南江县能里应外合,是因为赵登在城里,大同社的人多少也和那些盐商有过接触。

    李一凤和杨子鼎二人,和大同社搭上关系还要过一道洪爵,而且洪爵也并非程小楼发展的下线。

    王大士趁机和众参谋们讲述了洪爵和程小楼的交往。

    但在众人看来,就算洪爵对大同社的施政赞扬程度再高,程小楼和他的关系也只是不错而已,不值得信任。

    更不要说完全不了解的李、杨二人。

    “掌院,万不可相信此二人!”

    “这是关内守将诱敌之计!”

    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意见。

    王大士却说道:“掌院,信中所言正好可以配合我方才提出的绕关突袭计划。”

    刘不讷心中差不多已经有了决断,但还是想听听具体建议,便问道:“怎讲?”

    “咱们可以先佯攻一场,如果李、杨二人投诚为假,那咱们及时撤兵不会有太大损失”王大士手指向地图上剑门关的位置,示意行军的方向“但如果二人投诚为真,不管他们能不能献关,咱们绕关突袭剑州的部队都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等拿下剑州城,剑门关便不攻自溃了。”

    其他的参谋们都还犹疑不定,毕竟剑门关两边山势太过陡峭,不管是翻山还是绕路都过于崎岖,分兵袭击剑州的风险还是很高。

    刘不讷问众将:“谁人可去?”

    众将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走出一人。

    “我愿去!”郑秋笠向众人抱拳。

    他是最初跟着李弘在黄家村暴动的人之一,因为是外姓,所以当初他很受排挤,李弘暴动时他是最积极的几人之一,现在是刘不讷手下的一名营长。

    刘不讷看向郑秋笠,问道:“你需要多少人?”

    郑秋笠答道:“本部五百人够了,多了反而不好翻山。”

    王大士担忧道:“五百人怕是不够攻城的吧!”

    毕竟刘不讷这次带出来的多是农兵。

    “放心!”郑秋笠不以为然。

    “这样”刘不讷略作思考,手书一条军令给郑秋笠,“我再给你加五百人。”

    “行!”

    七日后剑门关的守军将会接收剑州送来的补给,所以李一凤和杨子鼎约定的进攻日期是在六日后。

    赶在关内物资稍微匮乏的时候进攻。

    六天时间,对于郑秋笠来说还是有些短了,毕竟翻越大小剑山过于困难。

    但是任务都揽下来了,就必须要完成。

    因为不确定打迂回的一千人是否已经绕过剑门关,刘不讷在约定的时间大举正面进攻,为的是吸引王来熊的注意力。

    关城旁酣战之时,忽有一小校来报:“将军,有一支不明来源的人马正在朝剑州进发,不过看旗子好像是汉中兵!”

    王来熊又惊又急,道:“山道如此崎岖难行,怎会过去千人?!”

    小校也不知如何回答。

    杨子鼎此时凑过来说道:“王将军,这股人马翻山而来,肯定已经兵疲力竭,我愿领本部乡勇去截击!”

    王来熊想了想,说道:“乡勇怕是不能战,我分一百名正兵于你。”

    杨子鼎推脱道:“不用,正兵能战敢战,还是守关要紧。”

    “好!”王来熊不疑有他。

    杨家是剑州数一数二的大地主,汉中对待地主的态度他也听说过一二,所以他始终认为杨子鼎、李一凤都和他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而且剑山有多难行他也是知道的,这群人若真是关外的敌军分兵翻山而来,那他们肯定已经有许多伤亡,也肯定不会带太多辎重。

    杨子鼎带着乡勇过去应该能应付。

    不过王来熊怎么也不会想到,两个大地主居然会主动做汉中兵的内援。

    杨子鼎请战之后很快带着自己募集的一千多乡勇朝剑州方向赶去。

    但是等离开了剑门关守军的视线,行军速度就慢了下来,根本不像是要追击的样子。

    等到追上郑秋笠的部队,已经是快要到剑州城下,郑秋笠正摆开阵势准备攻城。

    此时杨子鼎也不装了,拔出文士剑大呼:“儿郎们,攻入城去杀官造反!”

    几个杨家的心腹家奴也跟着大喊:“杀官造反啊!”

    郑秋笠发现身后有追兵,正准备摆开阵势大战一场,却听到来人居然说要杀官,有点搞不清楚状况。

    “什么情况?”

    “刘掌院破关了?”

    杨家募集的乡勇正处于茫然和恐惧当中,他们也根本就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但是在杨老爷和杨家家奴的呼喊之下,这些乡勇要么逃散要么丢掉脑子里混乱的想法跟着一起冲。

    很快,郑秋笠就反应过来这是剑门关里主动投诚的那些人,于是两拨人马合兵一处。

    不过杨子鼎这边已经没剩多少人了,郑秋笠也指望不上他帮上什么忙。

    剑州大小官吏此刻都站在城楼上,州判在城楼上看得焦急,怒吼道:“杨定明,你居然从贼!”

    杨子鼎在城下笑道:“堂尊,你也从了吧!”

    秦滂对下面的人怒道:“你杨家有良田万亩,你还是个举人出身,屈身从贼岂不遭人耻笑?!”

    而孙好古也拔出了文士剑。

    秦滂一通骂没完,守城的一名士绅却喊道:“儿郎们,随我投靠李总兵,杀啊!”

    城内顿时乱作一团。

    杨子鼎这下乐了,原来有心投效李总兵的不止他们两家。

    孙好古原本还在犹豫,但是现在反贼都杀到城下了,城里也有士绅开始闹腾,他似乎是下定了决心,紧握住手中的文士剑。

    “堂尊快走!”秦滂赶紧拉着孙好古就要逃跑。

    一把剑从他后心窝刺入,从前胸穿出。

    “你……”

    吏目和主簿看着孙好古手中血淋淋的文士剑,都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愣着干什么,去开城门!”

    ……

    郑秋笠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却不想如此轻易地就拿下了剑州。

    “不许滥杀!”

    进城以后,郑秋笠却发现那些投诚的乡勇正在四处抢劫民宅,于是,本来合兵的大同士卒和本地乡勇又开始在城内干仗。

    仅半日功夫,大同军便稳定住城里的了局面。

    “你倒是个识时务的官!”郑秋笠对拜服在自己面前的孙好古笑道。

    面对眼前这个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一个州的将官,孙好古说道:“四川百姓再经不起兵灾了,不如投降换个平安。”

    话是这么说,但实际上孙好古献城未尝没有对大明苛待自己的报复。

    郑秋笠问道:“出发前我听掌院说你们这有个姓刘的学士,原来是凤县知县,此刻在哪里?”

    孙好古答道:“现在城中。”

    “叫他过来,我有话和他讲。”

    等剑州失守的消息传到剑门关,王来熊万念俱灰。

    剑门关现在已然是一座孤城

    而且敌军刚好卡在关内补给缺失的时候大举进攻,他也明白过来关城里肯定有敌军的内应。

    李一凤劝道:“将军,降了吧,我听说汉中兵不杀降卒。”

    王来熊冷笑道:“你可是反贼的人?!”

    李一凤闻言大惊,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虽然没有听到回答,王来熊此刻已经猜出一二。

    “要献关你们就去吧。”

    李一凤看着瘫坐在地上的王来熊,确认他已经失掉反抗之心后赶紧下关开门。

    刘不讷顺利引兵入关。

    几日后,刘不讷在剑州州衙主持大小事务,杨子鼎和李一凤一同来拜访。

    而杨子鼎愿意投诚,是他真的觉得李弘能成事。

    历史上,当张献忠的兵杀到剑州,此人带领自家心腹家奴和团练乡勇和贼兵打巷战,最后力竭身死。

    现在剑州和南江都拿下来了,阆中便直接暴露在李弘的兵锋之下。

    “将军,如今阆中已经无兵守城,可趁兵锋正盛,一举拿下阆中和梓潼!”杨子鼎来到刘不讷面前,向他谏言。

    “不必了”刘不讷摇摇头,“剑州和南江到手,初步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该收兵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他刚到剑州城,就接到汉中那边的信使来报,关中兵翻过秦岭杀过来了。

    此时何东还在和赵光远对峙,刘不讷不清楚汉中的具体情况,有些心焦,也的确不想继续进兵。

    不然按他的脾性,彻底稳定住剑州的局势之后肯定是要继续打梓潼的。

    李一凤也在一旁劝谏:“将军,若此时不取,日后援兵抵达阆中或是城防加固,便不好再打了,如今应当速速取之,不能留给官府太多喘息时间!”

    刘不讷不接受李一凤的劝谏,说道:“日后在去不迟,而且咱们这次出兵已经占了三个州县,基层官吏有些不够用了。”

    这也是实话,随军的宣传干事和政务官大多都留在昭化了,能留给剑州的人都不多,还得让汉中再多派人手过来。

    杨子鼎完全不能接受这个说法,劝道:“只要拿下城池,现成的官吏就可以使用,哪怕真的官吏不够用,占城夺地之后再派人来不迟!”

    一旁的王大士插嘴说道:“你们不明白大同社的施政,这段时间趁着分田,你们可以多去乡下看看具体情况。咱们大同社内部掺不得沙子,若是大量使用大明旧官吏,日后怕是要出更大的乱子。”

    杨子鼎和李一凤对视一眼,觉得此人简直不可理喻。

    但他们不敢再继续说下去,只得依言去乡下观摩分田。

    刘不讷其实也不想息兵,他此战损失并不大,继续打兵力空虚的梓潼和阆中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汉中的情况令他担忧不已。

    而且剑州所产粮食并不很多,继续往南才能达到拿下产粮地的最终战略目的。

    没过几日,从汉中过来支援的宣传干事和政务官带来汉中无事的消息,刘不讷才彻底放下心来。

    ……

    捷报传回汉中,人人都很高兴。

    剑阁天险一旦被拿下,接下来的仗就好打了。

    而消息传到北京,崇祯已经麻了。

    鞑子把京畿当菜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关内众兵将没一个能挡住鞑子的兵锋。

    洪承畴倒是在陕北干得不错,流贼基本都被消灭了,不再出来作乱,但是全特么被赶到山西去了。

    只不过换了个地方抢粮食而已。

    山东的叛乱还在打,整个山东都快被孔有德和耿仲明打烂了,也不见官军有平定叛乱的能力。

    但麻归麻,崇祯已然认识到李弘已经成长为大明的心腹大患,先前的招抚完全是大错特错。

    在崇祯的盛怒之下,原本逃过一劫的熊文灿也被抓到北京蹲诏狱。

    四川给大明贡献的赋税相当之多,仅次于浙江、南直和湖广,如果四川被李弘给占了,那大明本就紧张的财政将会更加捉襟见肘。

    而且蜀王还在成都蹲着呢,要是宗室被李弘给撅了,大明的脸还往那里放?

    文华殿。

    “众卿,汉中李贼降而复叛,可有应对之策?”

    温体仁仿佛是个活死人,一言不发。

    杨嗣昌站出来说道:“臣有一计。”

    他老爹杨鹤因为招抚失败也被扔进诏狱,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结果却莫名其妙被崇祯看中。

    也许是因为孝心,也许是因为杨嗣昌是个孤臣,崇祯特别喜爱他。

    “卿有何计策,快快讲来!”

    杨嗣昌说道:“如今国库空虚,兵费日增已入不敷出,断不可在辽东、陕西、山东、四川同时用兵。可继续安抚汉中李贼,赐以高官厚禄以消磨其意志,。”

    纵使崇祯再喜欢杨嗣昌,他此时也怒了:“朕已经给他二品大员的待遇了,他还不满足,你居然还要我给他升官加爵?”

    杨嗣昌硬着头皮说道:“李贼此次占了剑州和南江之后再未南下,可见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朝廷,此贼所图甚大,朝廷只有集中兵力才能剿除。如今辽东鞑贼、山东兵乱和西北流贼都未尽除,不可再与李贼大动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