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 第九十七章 五百对六千,优势在我!

第九十七章 五百对六千,优势在我!

    从利州下剑州,中间要经过昭化。

    嘉陵江和葭萌水在此汇合,两股水流将昭化城团团围住,刘不讷的大军只能从一面进攻。

    刘不讷只带了四千五百人,不方便攻城。

    其实即便四万五千人也不好攻城,毕竟每次攻城只能安排那么一点人,总兵力再多,一次能上的也有限。

    刘不讷隔着护城河扎下营寨,也不正面攻打,而是让人往城里传信。

    城外居民要么早就听到风声已经跑路,要么已经进城,大同军这边也抓不到舌头,不清楚城内是什么情况。

    但是大同军中没有水师,没办法封锁江面,只在城外扎营根本没办法形成有效包围。

    即便如此,昭化知县也很恐惧。

    这货是买来的官,还没捞到多少银子就遇到反贼攻城,他很想直接投降保全性命。

    但是这货又害怕投降之后自己的家小亲族会被朝廷清算。

    纠结来纠结去,最终对自身身家性命的保全大过了对朝廷清算的恐惧,决定献城。

    但是本地士绅并不愿意献城。

    县老爷手里没兵,临时拼凑出来的守城部队都是本地士绅自己招募的,只听地主老爷的话。

    不过城里的守军其实不多,因为大多数地主都在乡下,哪怕是招募乡勇也是在乡下聚集。

    利州卫被攻下之后,昭化这边也有少数地区有样学样搞起了农会组织,但是因为没有武力支撑很快就被地主们联手镇压了下去。

    反正他们听说汉中李贼已经受了招安,现在是朝廷的总兵官,总不能做了大明的官还能过来分田吧?

    然后他们就听说汉中兵打过来了,慌忙招募乡勇守城。

    这群地主给佃户们画大饼,承诺给他们减租降息,并且一天管一餐饭,所以参加团练部队的人很多,等他们聚兵在一起之后发现,足有六千多人。

    然后,在搞清楚刘不讷只有四千五百人后,这群地主悬着的心便放了下来。

    六千对四千五,优势在我!

    通过水上传递消息之后,城内城外决定里应外合打刘不讷一个措手不及。

    但其实这些地主们招募的乡勇和刚开始造反的农民军也没什么差别,根本不懂怎么行军打仗,连扎营都不会。

    “掌院,东边十多里外出现一股子援军,也没打什么旗号,不晓得是哪一路的,足有好几千人。”

    “嗯?”刘不讷没想到昭化城居然会有援军。

    如果这时从剑州来的援军就好了,正好围城打援把这波人一举击溃,省得到时候打剑州的时候束手无策。

    剑阁峥嵘而崔嵬,说的就是剑门关的险要。

    早在三国时期,直到邓艾偷渡阴平拿下成都,终会十万大军都没能攻下在此守卫的姜维军。

    哪怕在现代,自剑阁县以北,G5高速和金牛道也还是同一路线,但从剑阁县开始,两者就分道扬镳。G5高速直接向西南去绵阳,而金牛道却折向东南,经过剑门关后通向梓潼。

    现代的G5高速走的是直线,通向高峻的龙门山,此处有这大名鼎鼎的“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山势高峻,地况复杂,对古人来说,那完全是天堑,是无法逾越的地方。

    所以金牛道在这里,只能折向东南,转入地势相对比较低矮的剑山山区,而剑门关恰好就扼守住了这条通道的咽喉。

    正面进攻此处非常困难,更不要说刘不讷只带了四千五百人,强攻基本不可能。

    但是此处被大小剑山包围,根本也没多少田地,连山民都没多少,要想通过分田迫使关内守军投降也不现实。

    所以如果昭化的援军真是从剑州来的,那这可是喜报。

    只要全歼这股援军,那剑门关势必守卫力量空虚,攻打的难度势必也会小很多。

    于是刘不讷把王平叫过来,让他带着本部的一个营去看看援军是个什么情况。

    自从严正去带正兵之后,王平就归了刘不讷管,没有了严正的束缚,这货更加跳脱。

    “营长,你别一脸兴奋的样子,对方可是有几千人马!”刘之杰在出发前提醒道。

    “没事,我先去看看再做决断。”

    十多里路并不遥远,等靠近援军之后,王平乖乖等到入夜,悄悄派了一个排过去侦察。

    “营长,我看这群人根本不像是官军,兵士身上连副正经的甲胄都没有,营长也扎得歪七扭八的,大部分人甚至露天睡觉喂蚊子。我看他们连卫所兵都不如!”

    “说什么呢?!”一名卫所出身的兵士踢了报信的兵士一脚,继续说道:“我看他们也没什么正经武器,看样子应该是临时招募来的乡勇团练,此前应该是农民。”

    这可把王平给高兴坏了。

    “老王,你不要冲动,咱们只有五百人!”刘之杰赶紧拉住王平的胳膊,他已经猜到王平接下来要干嘛。

    “怕个卵子!”

    王平直接趁着夜色率军悄悄接近,然后在敌军的营地旁边吹响冲锋号。

    一群被深秋的蚊子骚扰得睡不着觉的乡勇听到大同军的冲锋号,还没搞清楚情况,就发现身边已经乱了起来。

    其实正面交战被王平的部队冲杀的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但是叫喊声和呼救声会影响到周围乡勇,让他们以为来敌人数很多的样子。

    毕竟大同士卒这边已经基本消除了夜盲症,而佃户出身的乡勇在黑灯瞎火里根本看不清,只知道身边乱起来了,得赶快跑。

    除了地主家的子弟以外,没人真的想打仗。

    混口饭吃嘛,谁跟老爷玩真的啊!

    于是刘之杰傻眼了。

    五百对六千,居然能追着对方打,甚至零伤亡。

    崴脚的那几个不算。

    一番酣战过后,王平总算收兵。

    不是不想打,而是追不上了。

    而且一场战斗下来,大同军这边好像也没阵亡的,只是有几个战士在追击途中扭伤了脚,成为本场战斗里己方仅有的几名伤员。

    但也没造成多少杀伤,除了一开始的接触,接下来都是一片混乱。

    到第二天统计杀敌和俘虏的时候,才发现因为踩踏而死的乡勇比被大同士卒杀掉的还多。

    “姓名。”

    “李老根。”

    “哪儿来的?”

    “张家沟村的。”

    “为啥帮着地主老爷打咱们大同军?”

    “王老爷说,只要投军做团勇,明年的租子可以减一成,借的印子钱月息也可以减一厘,而且还管饭。”

    刘之杰把所有俘虏召集起来,提着喇叭问道:“你们糊涂啊!为了那几斗米就给地主老爷卖命。咱们大同军可是拯救你们来的,斗倒了这些地主老爷,大同社就会组织农会给你们分田,与其给地主老爷卖命,老乡们何不投咱们大同军?何不给咱们大同军做向导?”

    众俘虏们都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刘之杰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肯定有问题,指着一个俘虏问道:“你来讲,李总兵和大同军都是什么样的角色,地主老爷是怎么跟你说的?!”

    那人吞吞吐吐地答道:“老爷说,北边的李总兵喜欢吃人肉喝人血,尤其喜欢吃小孩的肉喝女子的血。老爷还说,李总兵的兵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人物,他们会抢光所有粮食和女人,然后杀光村子里的所有青壮……”

    饶是刘之杰读圣贤书出身,此时也狂飙脏话。

    “泥马勒戈壁的,宣传员呢?随军的宣传员呢?!”

    一名兵士小心翼翼提醒道:“指导员,咱们是出来搞侦察的,宣传员没跟着。”

    刘之杰随即对他下令道:“去,你去掌院那里报信,就说援军被咱们打退了,现在需要一批宣传员过来教育俘虏!”

    很快,刘不讷派来一批宣传干事,反复给这群俘虏讲解政策,并且还让几个利州出身的卫所兵出来现身说法。

    俘虏们由最开始的狐疑到后面听得两眼放光,很快完成了从地主乡勇到大同军后勤的身份转变。

    是的,后勤。

    毕竟乡勇也是要吃饭的,地主们各家都捐了许多粮食出来充作军粮,这下全便宜了大同军。

    等粮食运到了,刘不讷让他们去填护城河,每天管饭吃。

    他现在没工夫组织农会分田,战略目标是剑州,等把昭化攻下来再分田不迟。

    另外,刘不讷还让在城里有相识的俘虏每天在城楼下提着喇叭朝里边喊话。

    城里的士绅这才被围半个月,就已经人心浮动了,再加上城外一直射书进来,城门楼下天天有本地的农民在叫喊。

    而且填河是个很缓慢的工程,城门楼上的守军在焦虑中看见护城河一天天变窄,心理压力极大,逐渐已经没有了守城的毅力。

    这日白天,俘虏们还是在缓慢地填河。

    夜里,刘不讷率军裹甲衔枚渡过河去,快速行军到城墙边,几支小队架着几台竹梯就上了楼。

    城上的守军本来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此刻正在酣睡,浑然不觉

    等到城里组织起人手敲锣打鼓大喊贼兵来了的时候,突击小队已经打开城门迎接大军进城。

    战时情况特殊,那些召集乡勇负隅顽抗的地主士绅们,用不着公审,直接杀了了事。

    然后由宣传干事给被招募来的佃户们讲解政策,然后放他们回乡。

    政务上的事,总兵府会及时派人来处理,他现在要尽快拿下剑门关。

    另一边,东路严正率领的正兵部队却还没到达南江县。

    一方面是因为米仓山难以翻越。

    另一方面,严正要保护好城里的内应。

    在李弘发兵之前,南江县的私盐贩子们便已经在城中集结,准备起事。

    赵登跟这群私盐贩子还算熟悉,所以提前来到了南江县。

    他乔装成逃难的百姓,给城门卫塞了点银子之后顺利进城。

    在赵登进城的同一时间,私盐贩子的头头们就已经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献城。

    “自从太监来监督川盐,各地官府都抓紧了对私盐的打击力度,咱们现在在本地卖盐身家性命难保,往湖广卖又会折本,这可如何是好?”

    对这些盐贩子来说,分不分田根本不重要,毕竟他们也不靠田里的产出过日子。

    尤其是,即使是受招抚之后,朝廷也没有恢复对汉中的盐业供应,整个汉中都对川中私盐的需求很大,这对私盐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而稳定的市场。

    而且李弘保护商业,除了基本的商业税以外基本不对商人加征什么其他税种,汉中的商业近两年发展都很迅速。

    原本用于上下打点和缴纳各种苛捐杂税的银子都可以用来开拓市场和扩大经营,商人们的利润空间也增加了许多,所以汉中商人把这些消息传到四川、湖广之后,两地的商人都很期待李弘能给点力。

    但是这群盐贩子虽然手里有钱,但是没兵。

    一名盐枭举手说道:“咱们可以合资出钱招募士卒,就跟知县说是要守城,等兵士募集到了,可以趁机在夜里放火、夺取城门!”

    另一面私盐贩子说道:“那咱们得跟城外的贼兵建立联系,不然要是咱们打开城门贼兵还没到,或者贼兵攻不下县城,那都不用说朝廷,知县也不会放过我们。”

    “欸,什么贼兵,那是李总兵的兵!”有人纠正。

    此前和李弘谈合作的盐贩邓松说道:“别怕,李总兵麾下传令官赵兄弟今日已经进城,咱们可以先跟他建立联系!”

    邓松吃不下整个汉中市场,所以和几个盐枭一同给李弘供盐。

    因为这么大的买卖是他谈成的,现在他已经隐隐有了成为领头人的意思,说话的分量很重。

    “那快快把那赵兄弟请过来!”

    很快,赵登就和盐商们约定好攻城之日举火为号,届时严正在外面攻城,盐商们率领招募来的乡勇打开城门放大同军进来。

    但是,赵登出不去了。

    城门紧闭,城内戒严。

    听说是汉中兵杀到昭化了,南江县这边害怕汉中兵也沿着米仓道打过来。

    城内戒严,即便是想里应外合,消息没办法传递。

    而且盐商们没办法招募乡勇守城,也就失去了主动开城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