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 第九十六章 一只鸡引发的蝴蝶效应

第九十六章 一只鸡引发的蝴蝶效应

    在小康镇完成及冠礼后,李弘没等多久就又回到了府城。

    他已经知道汪梦锡考中进士的消息,迫不及待想知道具体情况。

    汪梦锡最终成绩是三甲第七十二名,他那篇批评财政和转运系统的策论最终还是没能让皇帝看见。

    他想和崇祯辩经的想法估计也不得实现,毕竟崇祯压根不知道谁有钱。

    不止崇祯,明清两朝的皇帝,都是同一个毛病,不知道谁有钱,这还辩个屁。

    明代的三甲进士的仕途差异很大,其中一甲进士直接进翰林院工作,二、三甲进士则到各大部院寺监去观政(实习)半年。

    同时,这些二三甲进士也有资格参加翰林院的“馆选考试”,考选十余名优秀者便称“庶吉常士”,简称“庶吉士”。

    在翰林院再学习三年,导师一般是一位翰林出身的吏部或礼部右侍郎。

    三年期满发表足够论文,参加散馆考试,合格者可留翰林院工作,二甲进士出身者初授翰林编修,之后仕途与榜眼、探花类似。

    三甲进士出身者初授翰林检讨(从七品),之后仕途也差不太多。

    明代共有八十七位庶吉士最后登阁拜相,超过一半的比例。至于散馆考试未合格者,仕途其实也不错,比普通的二三甲进士要好,一般初授给事中(从七品)或监察御史(正七品),构筑明代权力非常大的言官和监察官体系。

    不过总的来说,二甲进士多留任京师,三甲进士则多外放。

    汪梦锡在三甲进士中的成绩都不算高,所以日后观政结束之后大概率外放到一个不穷不富的县做主官,若是大明如日中天,能力突出能的能升到知府甚至是布政使。

    不过也不绝对,张居正就只是二甲出身。

    但是对比汉中的现状,汪梦锡觉得大明快完了。

    观政期间,李弘来信让他好好听从朝廷安排,顺便看能不能在京师宣传一下大同理论。

    毕竟这事儿汪梦锡熟。

    于是他就在京师住下,过上了和在西安差不多的生活,不停地通过批判的方式向国子监的监生和各地落榜举人推销大同理论。

    而李弘则在汉中抗旱。

    去年好歹夏田还下了几场雨,但是今年一直到夏天,大半个陕西都是滴雨未下。

    好在之前因为水利设施建设,汉中的各个州县有赖于还未枯水的各个水系保住了收成,夏粮的缴纳活动也很快有序展开。

    等粮行把赋税数据统计出来,一群人兴冲冲来到总兵府:“恭喜师长,今年收成保住了,百姓也自发捐了不少粮食,这下咱们不用担心因为旱灾引起饥荒了!”

    李弘也很高兴,问道:“很好,收了多少?”

    “八十万石!”

    原本整个陕西夏粮也只能征七十万石左右,秋粮大概能收上来一百二十万石,汉中府差不多占八分之一。

    除开汉中,整个陕西因为旱情夏粮只收上来不到四十万石,供应本地开销都有些勉强,更不要说还要支出剿匪这一巨大开销。

    让杨鹤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李弘居然靠着汉中一府之地,夏粮居然收上来整整八十万石!

    还讲不讲道理了?

    如今李弘能在旱期靠一府之地收上来八十万石粮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因为豪绅隐田而收不上来的税,现在靠着分田时的田亩和户籍登记,每一分田都在大同社和农会的监控之下。

    朝廷收不上来的赋税,大同社能收。

    农民身上有五座大山:税、役、捐、租、债。

    皇粮国税,是交给国家的,但征税的人都是本地的地头蛇。

    徭役,是给国家服的,但是安排徭役的人也是本地的地头蛇。

    捐,是地方政府的临时加派,负责征收的那批人还是本地的地头蛇。

    租,是佃户上缴给地主的,官府完全不过问。

    债务问题,那就更不用提了。

    所以,平时骑在农民头上的,就是这帮土豪士绅,县里的大老爷除了派捐之外,基本上和农民没啥关系。

    而大同社把农民头上的五座大山搬走了四座,剩下的一座“税”收得还比大明更低。

    但是大明整个山西收的税就是没有汉中一个府多。

    “好!”李弘拍手说道,“夏粮抓紧入库,等秋收过后咱们即刻动兵南下!”

    “是!”两院七司不管是干部干事基层干事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终于又要扩张了,原本许多没什么希望晋升,或者晋升路子卡住的人现在就都有了希望。

    秋粮入库,李弘更是收了秋粮九十万石上来。

    很快,军事战略部署作出。

    刘不讷率四千五百农兵从利州卫出发,走金牛道入蜀打剑州(剑阁),刘不讷率正兵翻过大巴山打南江县。

    如果进展顺利,两拨人马会在阆中会合共同攻打保宁府城。

    为了防止关中秦兵南下和练国事从郧县过来偷袭,李弘和张福率领剩下的兵士在汉中府防守。

    ……

    在李弘南下攻打保宁府的同时,洪承畴也在陕北大杀特杀。

    可天飞何崇谓在庆阳铁角城建立了根据地,种地放羊,试图恢复生产,可在叛徒白广恩的带路下被洪承畴攻破,何崇谓被害。

    赵胜在回到不沾泥的麾下之后,向不沾泥张存孟介绍了汉中的种种施政,张存孟便在川地区设立十七哨六十四寨,然后学着李弘在当地分田,打算长期割据。

    然而,一旦农民军开始种地,他们就会转型成封建军阀,那还有什么江湖道义可言,就会变得和当年元末红巾军内部的自相吞并一样,张存孟手下的八个队长开始互相之间出现矛盾。

    洪承畴在击败何崇谓之后,很快抓住不沾泥闹内讧的时候展开围剿。

    张存孟因为舍不得自己刚建立的根据地,拒绝了李自成打运动战的策略,坚守其大本营窑寨,和洪承畴死拼硬打,最终兵败投降。

    张存孟部下的八个队长除了一队长战死,包括李自成在内的七个队长一股脑跑到了山西,迅速扩充队伍,赵胜跟着李自成。

    此时的李自成还只是个造反新手,刚参加农民军不久便被洪承畴堵在新手村杀。

    但是跟历史上有所不同的是,他现在遇到点不同的造反理论。

    其他农民军首领也差不多,停止流窜之后要不了几个月洪承畴就杀过来了,只能跟着往山西跑。

    ……

    而在山东莱州,发生了一场因为一只鸡引发的惨案。

    毛文龙被袁崇焕处斩之后,他的军队被重新整理,由副将陈继盛、参将刘兴治、毛乘祚、徐敷奏分别统帅。

    但是毛文龙自己本身的部将对毛文龙的死心存芥蒂,尤其是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人,他们不愿意听从陈继盛德统率,于是转头去了山东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倒是不嫌弃他们,任命孔有德为骑兵参将,耿仲明则被派往登州要塞。

    此时的登州驻兵,便主要分成了辽兵、鲁兵、南兵三个群体。

    辽兵自然就是以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等为代表的东江旧部,鲁兵是数量最多的山东本地的军人,南兵则是登州总兵张可大从浙江带来的嫡系部队。

    这三支部队的矛盾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辽兵和鲁兵之间。鲁兵人数众多,但战斗力最低,一直被当成辅助部队来使唤。辽兵的战斗力最强,但军纪最坏。在军饷和物资的分配上,孙元化倾向于辽兵,总兵张可大倾向于南兵,但基层的后勤人员又多为山东人,三方的矛盾层出不穷。

    孙元化是个认真做事的人,但是他对军队里三股来源不同的势力互相之间斗殴、凶杀的现象无计可施,只能极力调和敷衍。

    其实如果孙元化有足够的军费,自然可以把全部军队都老老实实关在营房里,可是大明朝早就没有“军费足够”这一说了。

    八月,黄台吉率领后金大军进攻大凌河城,祖大寿被困城中。

    为了救援祖大寿,孙元化派出了孔有德渡海支援大凌河,但是在三岔河(辽河口)遭遇飓风,于是转为陆路进兵。

    但是他从登州出发的时候,大凌河之战早就结束了,磨磨唧唧日行十余里,带着八百标兵奔北坡走出了刘备携民渡江的速度。

    而且孙元化在调整部署德时候忽略了或者说根本没意识到一个问题,这群辽东兵和山东本地人素来不和,再加上明军军纪败坏,所以孔有德在行军路上根本得不到补给。

    十一月,孔有德的部队才走到吴桥县,因为缺粮,一名士兵抢了一户人家的一只鸡。

    若是普通人家,这事儿几天也就过去了,但是这户人家不是普通人家。

    他们是东林党大佬王象春的家仆。

    孔有德不想得罪王象春,便把那名士兵“穿箭游营”,也就是将耳朵插上箭矢,让他游街示众。

    愤怒的兵士直接杀掉了王象春的家仆,于是王象春之子便找上了孔有德。

    与此同时,李九成花光了孙元化给他用来买马的银子,正忧心忡忡地寻找解决办法。

    李九成之子此时李应元也在孔有德的部队里,父子俩一合计,要不反了算了。

    很快,两人就串联起了一大群心怀不满的士卒,引起军中哗变。

    孔有德一不做二不休也跟着反了,然后直接带兵杀回登州。

    孙元化急令总兵官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遣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本部援辽浙军)抗击,以两路成合击之势。但张焘与孔有德是老战友,开始交战后其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而张可大部大败。

    而耿仲明在登州城里给孙元化当中军,暖屋热炕,吃香的喝辣的,孙元化拿他当心腹,孔有德打到城下都没怀疑耿仲明,让耿仲明去安抚孔有德。

    却不想登州士绅拒绝辽东兵进城,直接导致孔有德也跟着反了,他纠集许多辽东同乡作为内应,于崇祯五年正月初三开门献城,登州便告失陷。

    这一战,叛军掳获了旧兵六千人、援兵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余位,西洋炮三百位。

    随后,这场烽火几乎燃遍了整个山东,直到李九成战死,孔有德和耿仲明才发现难以抵挡大明的镇压,于崇祯六年二月从海上突围逃往后金。

    最后追责,孙元化被斩首。

    孙元化原本师从徐光启,在当时可以说得上是学贯中西,因为认为火器可以拯救糜烂的大明军队,所以尽心竭力发展火炮。

    这一下,后金莫名其妙因为一只鸡,不仅获得了许多孔、耿二人带来的许多火炮和工匠,还有数百艘原本用于突围的战船。

    这,就是大明。

    (今天加班回来有点晚,脑子被工作搞得不好使了,字数不够四千,明后两天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