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 第九十八章 里应外合

第九十八章 里应外合

    刘不讷打昭化顺着嘉陵江而下来得比较突然,当地土豪士绅被打得措手不及,再加上这群士绅募集的乡勇没什么战斗力,所以得手快。

    但是因为剑门关地势险要,他暂时没有信心能直接拿下,便留在昭化当地继续组织分田。

    严正这边,因为他走山路更慢一些,南江县早已闭门坚守。

    守城的是四川总兵杨愈茂。

    早在奢安之乱时,他就跟着当时的四川巡抚朱燮元讨伐奢崇明、安邦彦,再加上大明平定奢安之乱用了十年时间,这十年期间西南地区的大明将士哪怕全是猪,活下来的也都是能打、敢打的老卒了。

    西路有剑阁拦着,杨愈茂并不十分担心,但是东路这边翻过大巴山几乎就是一片无险可守的坦途。

    严正也就地扎营,他带的人也不多,不够围城,只能跟杨愈茂对峙。

    大同军这边每天都还是把军队拉到城外溜两圈,然后填护城河。

    有时候还会分点人出去帮忙文职分田。

    等刘不讷已经拿下昭化的军报传到严正营中,严正一点都不着急,而且心态反而比刘不讷更好。

    因为刘不讷前面是剑门关,而他这边只要一举攻下南江,保宁府就没多少可战之兵了,接下来的仗好打得很。

    县城内,不光是那群盐商焦虑得紧,杨愈茂也忧心忡忡。

    他一路上收集了不少军粮,但是受奢安之乱的影响,整个四川已经没有多少战兵了,所以他只能消极备战。

    他知道四川能增兵支援的能力有限,因为防守西路更重要。

    若是剑门关失守,汉中兵可以直插成都,那他在南江县守十年八年也没有意义。

    但是也不能就这么让敌军过去,不然东路的汉中兵杀到剑阁屁股后头去,成都也还是个死。

    两军就这么对峙着,反正各自都不缺粮,互相都不怕对方跟自己耗。

    城内。

    赵登对一群私盐贩子说道:“诸位,通过我这几日的观察,城内有许多游民,咱们可以花钱把这些游民聚集起来,然后申请去守城,趁机打开城门献城!”

    “可怎么告诉城外大同军咱们会在何时守哪面墙开哪座城门?”邓松有些犹疑。

    “咱们先把守城的机会拿下来,派一小部分人在城里制造乱子,趁乱说不定可以逃几个人出去。”

    “或者,咱们可以先约定好起事时间地点,趁着夜里守城放几个吊篮下去通知严将军。”

    众人纷纷点头称善。

    议事完毕,众人选了一个有生员功名的私盐贩子去见杨愈茂。

    这人名叫韩东野,他见到杨愈茂之后说道:“杨总兵,那汉中李弘名为总兵实为反贼,其残害士绅凌虐百姓着实可恶,我等盐商愿意出白银八千两募兵,帮助官兵守城!”

    杨愈茂很是诧异,南江县城里哪儿有什么正紧盐商,不过是一群私盐贩子而已。

    不过有钱拿总是好的,他假模假式地说道:“诸位真是高义,我有诸位资助,定能克日破敌!”

    丝毫不说答应盐贩子们募兵的事情。

    韩东野不死心,说道:“城门紧闭,若是城内游民没个去处,守城时间久了怕是会扰民生乱子,把他们募集起来帮助守城,也好稳定城内民心。”

    杨愈茂想了想觉得也是,说道:“这样吧,八千两援军银我收了,你们若真有心帮助守城,可另行募集乡勇。”

    韩东野在极短的时间内暗自骂了杨愈茂千百遍,但面上还是笑盈盈地说道:“等乡勇募集完毕,还请杨总兵尽快安排协助城防。”

    “一定。”

    虽然吃了八千两的闷亏,但这群盐贩子是真有钱,他们又凑了三千多两银子出来募兵,城中游民一听说有入伍银可以拿,纷纷跑过来报名。

    不管需不需要真的上战场,反正先把入伍银拿到手再说。

    反正城里也没材料打造兵甲,等打起来把武器扔了咱还是游民老百姓。

    临时募集的乡勇只是用来跟外边严正大军沟通的由头,募再多也是信任不了的,真正能搞事情的只有那少数几个人。

    这日夜里,刚好赵登、邓松和韩东野三人被分在一处守城。

    使银子支开官军,邓松在城门上放风,韩东野拿着赵登的手信去找严正。

    为了获取私盐贩子的绝对信任,赵登留在城内。

    好在这些天严正把护城河填得差不多了,韩东野并不用泅水渡河。

    深秋深夜的水温,没点能力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水鬼。

    等韩东野拿着信跑到严正军中,很快就被当作奸细抓了起来,好说歹说大同军都不相信这货是来献城的。

    城门楼上面的防御手段还好好摆着呢,一个身份不明的人说要来沟通献城之事,没人会信。

    等他奋力取出赵登亲笔信,才有一个排长意识到这人可能是真的内应,忙拿着信去通报严正。

    但双方碰上头之后,又陷入到了信任危机。

    信件,是真的。

    但人不一定。

    严正这边,他不能确定是不是赵登人被抓了,城里截获信件之后过来使诈?

    韩东野这边,他得知严正的实际兵力之后开始退缩,他不确定即便有内应,这么点人能不能击败杨愈茂的兵。

    毕竟杨愈茂也是个资深总兵官了。

    严正问道:“你且告诉我城内防务情况,我再做决断!”

    韩东野急道:“杨总兵手里约有一万人,分成三批轮番守城,沿江的那面城墙人少一点,剩下的每面城墙都有一两千人,我们募集了三百多的乡勇都被打散了,我是偷跑出来的!”

    “一万人?!”严正觉得有点夸张了,大明什么时候这么富裕?

    “正兵只有两千,其他的都是杨总兵带过来的团勇,不过这都是听说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换防时间呢?”严正继续问。

    “每日卯时和申时时换防。”

    “每支部队每日防守的城墙是一致的吗?”

    “不知道,我们这是第一天守城。”

    到这时,严正才多信了三分。

    “你们何时起事?”

    韩东野急道:“原本是准备三日后在城内放火制造骚乱,但不曾想我们募集的乡勇和决定起事的同僚们都被打散了,我今夜是偷跑出来的,还请将军立即发兵!”

    “现在?”严正有些不敢去赌。

    他不了解眼前的人,也不能确信他刚刚说的城内情况是否属实。

    韩东野是子时刚过时出城的,现在已经快到城内换班的时间。

    时间紧迫,韩东野见严正还在迟疑,说道:“出城前我已经和赵登兄弟约好,将军别再迟疑了,你现在就把我绑起来,我做人质还不行吗?!”

    严正思虑再三,下令道:“全军集合,只带攻城器械,立即出发!”

    然后便让警卫员将韩东野绑起来。

    若真是骗局,赶快撤回来也不算亏,只是赵登要和这家伙一命换一命了。

    严正此次带出来的只有两千正兵和一千农兵,剩下的都留给李弘自己在汉中防守北边了,此时他全军衔枚出动,照着赵登信中所说派了三百人去北面城墙佯攻,主力军打西面。

    还没等大同军走到城墙边,赵登就拿着铜锣在北面城墙敲锣:“贼兵杀来了,贼兵杀来了!”

    城内守军很快慌成一团,纷纷朝北边涌。

    来不及管那么多,杨愈茂下令道:“切莫只防守一面,所有人按原计划去各个城墙防守!”

    但是没什么用,大半夜的不管是守城的还是补觉的都困得很,脑子已经失去了判断力,杨愈茂这一下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传达给全军。

    很快,城中各处起火,他才反应过来城里有内应。

    城中大小官吏也被惊醒,连忙带着各路人去灭火。

    灭火的官吏,往城门楼赶的士兵和惊慌失措的百姓,加上零星放火敲锣的盐贩子和他们的心腹,城里越来越乱。

    混乱中,邓松很快和几个私盐贩子碰上头,然后带着带着十几个心腹手下往西门去。

    此时西门的援军还未赶到,守军也还迷瞪,赵登拔刀大喊:“杀官造反!”

    西面城墙剩下的百十名守城的士卒本来就是反应慢半拍的那种,此刻一脸懵逼,被这一声喊惊醒,纷纷拿起武器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冲杀。

    但还不等双方交手,城外就开始撞门。

    几个基层军官大喊:“回来,快去守门!”

    来不及了,城楼上的守军本来也没剩多少,沿着攻城梯爬上来的大同军已经足有上百人。

    城中大火,北面城墙的佯攻,私盐贩子四处制造混乱,再加上西面城墙的战斗,给这群留守的士兵以到处都是敌军的错觉。

    再加上大部分人夜盲,这群人很快败下阵来。

    进城的大同军打开城门迎接友军,大同军主力很快开始在城内冲杀。

    杨愈茂手下那批能打的正兵都去北面城墙守城了,剩下的团勇也许能打,但是大同军进城之后一个个投降都很利索,所以严正也没太遇到多少反抗。

    而那两千正兵,深深地陷入到了被两面夹击的恐惧当中,也很快失去战斗力。

    尽管城外只有三百人在佯攻,根本不可能破城。

    战斗只持续到了天亮,剩下的时间都在救火。

    破城以后,严正没有为难杨愈茂,只是把他关了起来,然后让随军政务官接手整个南江县的政务,再将那些被招募而来的乡勇团练遣散回家。

    至于那些正兵,中底层军官和士卒都被收缴武器和盔甲,每人发半斗粮食让他们自行回家,若是家离得太远的勒令他们就地落户分田。

    严正自认为对这些官兵已经足够好了。

    他彻底稳定局势之后才发现,城内粮食多到了离谱的程度。

    若是没有这群私盐贩子里应外合,让两军一直这么对峙下去,恐怕先撑不下去的会是严正。

    当初,辽东战事吃紧,朝廷下令征调南方兵员援辽,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奢崇明主动上书请缨:“天启元年,崇明请调马步兵两万援辽,从之”。而其部将领兵至重庆时久驻不发,后以增行粮为名反叛,大明朝廷认为“崇明已蓄异志,借调兵以行逆谋”。

    实际上,受播州之役影响,奢崇明主动请缨本是为打消朝廷疑虑,表个忠心,反而是大明朝廷方面却“汰其老弱饷复不继”,最终导致叛乱。

    但之所以闹这么大,就跟本地官绅欺压百姓脱不开干系。

    奢崇明翻盘之后川贵两省群起响应,朝廷花了十年功夫才谈压下去,花的钱是亳州之乱的二十多倍。

    朝廷发不出饷银,也给不出粮草,那这么多军粮哪里来的?

    以蜀王为首的大地主们哪儿有什么远见肯分粮食出来,奢安之乱的时候除去战争间隙,战争开销是万历年间播州之乱的二十多倍。

    而这些钱北京朝廷拿出不来,本地地主不愿意出,那只能找小民去要了。

    此次杨愈茂带兵来南江县防守,肯定在沿路也抢了不少村镇,甚至可能有杀良冒功的行为。

    于是严正把那些高层军官全部关押起来,他不太会搞分田和公审,已经写了信回汉中,等着程小楼派人过来。

    ……

    李弘出兵四川的消息传到北京,崇祯震怒,下令革除杨鹤三边总督的职务下狱,以剿匪有功的洪承畴替代。

    包括李弘在内,杨鹤对陕甘宁三地的反贼一向都是主张剿抚并用,洪承畴一直不认同,现在他终于执掌三省军务,开始盘算着先解决掉李弘。

    北边的流寇已经清剿得差不多了,要么被击溃要么已经逃往山西,少数的在练国事上任郧阳巡抚之前逃去了湖广,现在他有时间来对付李弘。

    李弘现在手上只有三千多农兵和几百人的警卫部队,加上杨戌的骑兵也不到四千人,防守整个汉中有点吃力。

    所以他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傥骆道和褒斜道的出口,子午道他根本就没管。

    要是洪承畴真傻到走子午谷来袭击汉中,那他这三边总督也别当了,直接自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