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 第三十章 造反天才

第三十章 造反天才

    李弘在心里感叹。

    古代社会真是吃人不吐骨头啊!

    靠别人母女俩吃饭,却要把人像牲口一样牢牢拴起来,之后不断劳作,榨出来的都是血和泪。

    接下来的戏李弘都没心情听下去。

    待到散场,他拉住师爷,问道:“师爷,你会写戏本吗?”

    章才茂很疑惑,好端端问这种下九流的事情做什么?

    “自然是会的。”

    “好,我这里有个故事,烦请师爷三天内写出一折戏来。”李弘笑得很灿烂,但在章才茂眼里这笑容有点不得劲。

    “三天怕是短了些。”章才茂有些为难。

    李弘脸上的笑容骤然消失。

    “写得,写得,时间短也写得。”

    “这才对嘛。”李弘很满意。

    散场时天都黑了,李弘和师爷二人今晚在黄老爷家里过夜。

    李弘要了一间房,还是和师爷一起睡。

    不过他立刻上床,而是把自己印象里碎片化的《白毛女》剧情将给师爷听,师爷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本地风俗方言改编成戏文。

    故事很简单,背景就是黄家村——

    中年丧妻的杨白劳只有一女喜儿,母女俩常受邻居杨大春母子照顾,两家人和睦相处,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越好到了年纪就成婚,本是一段佳话。

    可惜了那恶霸地主黄世仁,见自家佃户杨白劳的闺女生得貌美,意图霸占。于是黄世仁在荒年涨租子,逼迫杨白劳卖女还债。除夕之夜,杨白劳无力还债,逼不得已卖掉喜儿,然后悬梁自尽而亡。

    紧接着,喜儿在大年初一听闻父亲死讯痛不欲生,却在黄世仁家里备受折磨。杨大春母子拿着婚约讨公道,却被黄世仁佃租合同惨遭驱逐,杨母因此在寒风中冻病而死。

    以上本就经过了李弘的魔改,后面剧情他也记不清了,于是开始瞎编。

    杨大春在流浪之时幸得一名姓李的秀才搭救,李秀才听闻黄世仁之恶行十分同情杨大春,同意搭救。

    喜儿被凌辱之后有了身孕,孕吐称病被心善的黄家侍女放走,流浪途中剩下死胎,痛苦之下进入定军山种,一头青丝一夜之间变为白发,却因偷取庙里贡品为食被周围村民奉为白毛仙女。

    数年后,高中的李秀才带着杨大春回来,揭发了黄世仁的恶行,将黄世仁投入死牢治罪,而后又分了黄世仁家里的田产给穷苦百姓,白毛女也从山里出来分田。杨大春和白毛女偶然相遇相认,最终结成夫妻,有情人终成眷属。

    没用三日,在李弘的讲述和催促下,一夜的功夫章才茂就写完了草稿,李弘拿着草稿读了一遍又一遍很是满意。

    “师爷,这个地方要改一下。”

    “……”

    “师爷?”

    师爷睡着了。

    李弘看看天色,居然天都快亮了,便给章才茂披了件外衣,自己上床睡去了。

    他相信这折戏本在人民群众当中肯定很受欢迎。

    而且黄世仁是黄老爷,黄四平也是黄老爷,巧了么这不是?

    在来年春耕之前,一定要把怒气攒足,才好起事。

    剧本初步定了,解下来就是演员的问题。

    李秀才自然就是李弘自己。

    但毕竟自己不是会表演的专业演员,李弘还得找个会演戏的。

    戏班子里的那个小戏子就很不错。

    苦大仇深,表演功夫又扎实过硬,一定也对魔改版白毛女的故事很有共鸣。

    但即便李弘对那个小戏子很感兴趣,他不能立刻就去找他。

    一来,天还没亮就摸黑找一个同龄同性的俊俏戏子,这性质说不清楚。

    二来,班主肯定不会轻易放人。

    赎身的钱肯定虚高,李弘舍不得出。

    还得想办法把那个小戏子救出来。

    待到天亮,李弘醒来时戏班子却已经收拾好行李走了。

    一番打听之后李弘才知道,这班子最近接了好几个祝寿的戏,此刻正赶着去下一家。

    至于去哪一家,黄家人也不知道。

    反正也不着急,剧本还需打磨,李弘的宣传计划只得暂且搁置。

    同黄四平告别之后,李弘带着师爷回了县衙。

    “你们几个,去打听一下昨日在黄家村唱戏的戏班去哪里了,尤其要打听班子里做台柱的少年,找到之后另有赏钱。”李弘取出几两银子赏给衙门里的下人,吩咐他们去找戏班子的下落。

    当然,用的还是县令老爷的名义。

    只说县令老爷听说在黄家村唱戏的班子很是出色,也想听戏了。

    等下人们都领了赏出去了,李弘又去把戏本草稿拿去给杨算看。

    看完之后,杨算又沉默了很久。

    “先生有没有修改的意见?”李弘问道。

    杨算道:“你是想以此戏本鼓动佃户随你分大户的田?”

    “是的,先生。”李弘如实回答。

    自己的态度都摆明了,这是他对杨算态度的最后试探。

    又沉默了许久,杨算戏本往桌上一扔,道:“罢了,我早该想到你是个想造反的……”

    李弘心里窃喜,道:“先生是为百姓做事的,自然知道什么是对百姓好的,什么是对百姓坏的。如今的大明,起码在陕西是不如反了算了。”

    “你呀你,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杨算这话的语气却不是劝说。

    “先生此刻走的也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李弘提醒道。

    杨算又捡起戏本,回到正题上来:“你这戏本却是极好的,不过你这故事却是新的,要想小民都听得懂,唱段还得改一改。”

    章才茂写的戏本大多都是套的模板,到需要说理的时候就要用戏腔唱出来,唱段的发音和平时说话不太一样,要想理解还得先了解内容。

    “那形式改成话剧如何?”李弘提出建议。

    “话剧?”

    李弘才意识到此时的大明还没有话剧这种艺术形式,解释道:“就是把唱段改成说话的形式,让老百姓好懂。”

    杨算想了想,点头道:“嗯,可行,如此一来百姓一看就懂,情绪也更容易调动。”

    “说到调动情绪,我还有一计。”

    “说来听听。”

    李弘说道:“届时我准备借着戏台让百姓上台来把这些年遭的苦难都说出来,尤其是被地主老财压迫剥削的经历,让他们好好诉诉苦。”

    听完这番话,杨算的眼里满是震惊。

    这是什么造反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