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 第三十一章 一整套造反流程

第三十一章 一整套造反流程

    一旦起事,李弘完全可以先杀了地主分田,获取百姓的支持。

    但是百姓受田可以,官兵真杀来了他们是万万不敢反抗的。

    但是演一出白毛女的话剧,再开一场诉苦大会,百姓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到时候若是官府再来找麻烦,那谁都不会答应。

    有了自己的田,谁还想过以前的苦日子?

    哪怕是对名下有田的百姓,他们对地主的憎恨可能不够,但是诉苦大会完全可以勾起对自身的悲惨命运的哭泣。

    而且就算杀了地主分了田,只要县官压着不上报,时间长了官府也就认了。

    至于说那些地主的家人,有本事上朝廷告去啊,看看朝廷里那些大员理不理你。

    在杨算眼里,这一套行云流水,生来是为造反做配套的程序!

    杨算不是什么传统的士大夫,而且他在辽东时就眼光异常毒辣地认识到大明快不行了。

    一个百岁老人,看起来没什么大病,只是偶尔犯些小毛病,吃些药就能好。

    看起来老人还能活个十年八年的,但实际上那些小毛病则不断地在消耗为数不多的生机。

    总有一天,老人会被看起来很小的一场病带走。

    此时的大明,就像这位百岁老人,哪怕是有能人在适应当前政治环境下的小修小补,能够取得短暂辉煌,对大明已经行将就木的躯干来说就像是大夫临时开的方子。

    不但不能延年益寿,反而会因为药物作用的优秀表现让身体越来越弱。

    这时的大明要是受到一记重拳也就交代了。

    此时农民起义还未发展壮大,但杨算知道辽东的鞑子是个什么情况。

    一旦入关,大明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杨算对造反的理解还是老一套,结交底层三教九流搞暴动,发展起来之后结交士大夫获得中间阶层的支持,再跟其他势力逐鹿,最后问鼎。

    这种路子不能完全打破旧有秩序,甚至会过度依赖旧有秩序,导致不得不在政治上对自己的盟友进行妥协。

    李弘绝不可能接受这种道路,他要从下往上把旧的砸烂砸碎,再在废墟上建立新的秩序。

    直接走底层路线,杨算没有这种设想。

    又沉默许久,杨算最终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起事?”

    李弘知道杨算默认算是入伙了,欣喜答道:“让地主们过最后一个好年吧,但也不能耽误了春耕,不然农民们会没饭吃。”

    杨算微微颔首,大户家的粮食就算是分了也维持不了多久,生产活动要是被破坏了,分粮食也只能获得农民的一时支持。

    李弘继续说道:“到时候还请先生在县里配合学生。”

    “怎么配合?”杨算问道。

    李弘嘿嘿一笑:“先生这些日子做的事情可不仅仅是坐堂判案吧。”

    杨算摇头苦笑:“瞒不过你呀。”

    这些天闲着的时候,李弘总会去旁听杨算判案。

    李弘敏锐地发现杨算在判案时总是会对部分家族和小民有所偏坦,对另外部分家族又有所打压。

    趁着和杨戌出去瞎溜达的功夫,李弘也把城内的家族情况摸了个大概。

    城里的大家大多是乡下地主姻亲或兄弟,又和衙门里的官员和老吏都有结亲。

    总之,整个沔县城就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结合起杨算判案的情况,李弘对县里的势力分布情况也能摸个七七八八。

    但总有人和这张网联系不深,或者干脆就没进入到这张网里。

    比如孙典史。

    孙典史名隆惠,字秀灵,北直人。

    这家伙和上一任县老爷一起被吏部扔到这儿来,县老爷捞完拍拍屁股走了,把他给扔这下了。

    或者说,这家伙本来就不是前一任县老爷的人。

    上一任县老爷贪,刮了不少银子走了,但孙隆惠这人性情刚直,一直不愿意和老爷合作,所以备受排挤,加之又掌管缉捕和刑狱,得罪了不少人。

    杨算这些日来做派十分清廉,办案子又迅速,很快获得了孙隆惠的支持。

    就算李弘不起事造反,杨算也是要联合孙隆惠办这些大家族的。

    只是那样代价就大了。

    不过现在有了李弘这个变数,杨算要做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既然话已经说开,两人互相通气,确定初步的谋划。

    在李弘的初步计划里,自己先在乡下起事,稳定下来之后再把县城给围了。

    杨算只要先把官逼民反的帽子推给盘踞在此多年的主簿陶文秀等人,再联合孙隆惠逼迫城中大户放粮安抚乱民,就可以把一批不听话不愿意出钱出粮的大户给办了。

    剩下的,再由李弘把他们的田给分了。

    等把田产都分下去,这些大户也就没了根基,随他们自生自灭。

    若是家中人口太多,就分家析产。

    一些平日里受到打压的旁支怕是非常乐意。

    只是在拥有矿产而不是田产的地主不太好办,这些矿主虽然逼矿工们逼得狠,但是矿工的日子都还过得去,怕是发动不起来。

    不过眼下还早,李弘还有时间去筹谋。

    杨算则更狠辣一些,顺着李弘的想法,不仅要让地主涨租逼迫佃户,还要让矿主逼迫矿工上矿。

    “许以大单重利,矿主必然会逼着矿工日夜不停地干活。”杨算说道。

    李弘想了想,问:“这事我们恐怕做不得,先生您是县尊老爷,乡下地主也都认识我和师爷了,狗子作为您的儿子也有不少人认识他,咱们身边没人。”

    这一点让两人都犯了难。

    虽说已经决定要起事了,可核心却还只有三个人,勉强把师爷算上也只有四个人。

    “不急,我来联络。”杨算说道。

    杨算作为一县之长,能调动的资源和人脉肯定是比李弘多的

    李弘点点头,算是同意。

    正当二人商量之时,外面有下人来通报事情,被守在门口的杨戌拦了下来。

    “何事?”杨算走出门问道。

    那下人答道:“是弘哥儿交代的事,那小戏子找到了,只是……”

    李弘赶紧问:“只是什么?”

    “只是他杀了人,已经被孙典史上了枷号。”仆人答道。

    “快带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