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的优美实践日记 » 第二十六节 春夏学期第八周练习

第二十六节 春夏学期第八周练习

    2024年4月16日【深化练习】

    因为学校外出实践活动多周,所以放掉社交课程。

    @经典诵读

    第二次的经典诵读,同行伙伴加上老师一共五个人,朗读五遍。

    朗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有气不顺的地方。

    结束后,有伙伴反馈说听到我的节奏和另一个伙伴的节奏完全不一样,难怪我根本听不到她的声音,她上节课没有来,这一次是第一次诵读,估计是把她给弄糊涂了,到底按照哪个节奏读呢?

    我听到我自己的声音,老师的声音,其他伙伴的声音基本上都听不到了,下一次我要把我的音量降低一些,要听到伙伴的声音。

    @鼻尖做“8”字的练习

    这个练习是老师突然说要做的,我开始都找不到方向,适应了好一阵子。

    另外,我还找不到吸气、呼气的节奏,虽然以前曾经自己练习过好一阵子,所以要慢慢熟悉起来,重新再做这个练习。

    今天做的时候,我发现我向下转圈比较容易,而向上转圈脖颈比较累,再体会。

    @太极

    上一次,老师让我把两个手臂打开得更大一些,感受到向后的感觉,同时让我把手臂抬得更高一些。这一次,我确实感觉到手臂后来能打开的更大,能明显感受到力量,同时也感受到和音乐在一起的感觉,我觉得那个音乐好好听啊。我沉浸在里面,能感受到有意识地挥动手臂,感觉很享受很享受。结束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分享,我说了上面的感受,老师给我反馈说这一次和上一次非常明显的不同。老师还给了我一个点,就是让我去感受一下,我放在两个手臂的意识是否是一样的,下一次再感受吧!

    @悲怆2

    只做了一遍,我觉得我还是很清醒的,在哪里做,做什么,可能有的伙伴换了个位置确实比较困难,我依然在我原来的位置,所以还很顺。

    @花非花

    我也觉得我很清醒我的位置和动作,大部分准确。

    但我的盲点,老师也提出来了就一个,就是在前面从左向右的运动中,第三个小弧,我总以为我向前了好多,但事实上我还是没有走太远。这一部分,我要和它工作一下,找找感觉。

    之前的一个问题是在,第三小段和第四小段的音乐上的分隔上,我总是弄错,好像这次大部分是对了。我这次又多听了好几遍音乐,确实在第二部分的第三小段和第四小段的分隔还是不那么清晰的,经过在家的练习,清晰了好多。

    一个伙伴向后的时候绕的圈比向前的小了很多,经过我们分享,她发现原来向前和向后的感觉太不一样了。我也从中了解到好多。

    @音程和音阶

    在“宫商角徵羽”的背景音中,用音程和音阶来表达音乐。我除了音程和音阶的动作之外,就是在一个和另一个的过渡过程中,我用了自己的感觉,去尝试如何连接,自己觉得怎样舒服就怎样来。

    这里有个小插曲,老师让古琴老师配合我们的这部分,把音阶弹出来,但是试了很多种,还是不太满意,觉得和正曲的感觉不同。这个就和古琴独特的特点有关了,有按音,有滑音,有拨音,老师就有点不明白,为何曲子都那么熟练了,但音阶出来却很难呢?我从中看到了西方的五线谱的音乐和古琴谱的音乐的不同,正是隔行如隔山哪,这还不是隔行,但隔着一个系统,就有非常不同的表达方法,同时,我也为我们的古老的音乐感到骄傲和自豪。

    还有一个就是,后来老师说,让古琴老师回去研究一下,看怎么把这个音阶单拎出来弹。我当时的感觉是,这让古琴老师为难了,她也不知道老师的要求到底是什么,她了解古琴的系统,但是不了解老师的需求,怎么研究也研究不出来呀。只是一句话“你回去研究一下”怎么做得到。还好后面古琴老师又弹出几个不同的系列,让老师去确认这个是不是你要的,那个是不是,终于确定了一个出来。

    第三个小插曲,就是其中某一个音,是通过滑动弹出来的,老师在跳的时候觉得没有听到这个音,我走到古琴老师旁边去听这个部分,确实这个音是滑出来的,根本不是很清晰,古琴老师说这个是虚音,所以在跳的时候确实听不清。而老师却说她原来是听到过这个音的,是不是弹的时候状态不对所以没有弹出来。古琴老师说,她弹过很多遍,而且她刚才就是这么弹的,但老师又表示她听清楚过这个音。后来两人一来一去,也没有什么结果。

    我还是那个感觉,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道道儿,在自己还不清楚的情况下,我就要下判断,还是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这样我才能听到更多,感受到更多。

    @阳关三叠

    这个曲子我们上次学了前两句,学时我觉得简直是天书,我完全不知道手怎么放,腿怎么放。于是回家一周,几乎天天练,我想100遍应该是有的,于是终于手的位置,脚的位置,形,也就是动作的部分八九不离十了。

    上课之前,正好伙伴在练,于是应她们的要求就带着她们一句一句来,正好巩固我的想法。

    上课了老师先看我们跳的,立刻指出了我的问题,形没问题,音程的表达也基本表达出来了,但是身体的起伏运动没有表达出来。老师指出,形不是本,而气才是本。我觉得她讲得太对了,我用练习动作的方法可不就只能在形上下功夫吗,但是没关系,形熟练了,我再研究气,再在气上感受,去修正。老师说,要我注意我自己没有意识的动作,于是我让钢琴老师拍下来,我好去感受一下。

    我觉得气的部分,虽然在课堂上老师带着我们也去感受了,我觉得还不够,还是要多听音乐,多感受,多用身体动出来,再看老师的视频去动出来。所以在家里再多练练气的部分。

    结束后,还有伙伴说我真厉害,其实我挺想告诉她的,就是我花了时间,一遍一遍练出来的,其实没有任何厉害之处。但我理解,因为她没有练,她的动作还不清楚,所以就会说我厉害,我在一些时候也是这样的。“无他,唯手熟尔”,真是如此,只是下面要在练气的部分一样地练习罢了。

    @结束

    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就是在下课的时候和老师有些交流,了解了老师为何说优美是最客观的舞蹈,与其他的舞蹈不同。其他的舞蹈,音乐只是背景,在这个背景下表达主体的思想感情,所以更加主观;而优美,音乐是主体,是舞者与音乐的融合,反而是要放掉舞者多余的动作,而是在体会音乐的基础上的表达,越客观越好,两者达到一种相融的目的,这才是高明之处。当然,舞者的动作设计,当然有主观的成分,但是还是要尽量减到最低,去感受音乐背后的能量,去把这背后的能量进行表达。我个人感觉,果真不是一种简单的舞蹈,它还真是水很深呢,好好学习和感受吧!

    突然想到一句,什么时候能练习到“让音乐带着我舞蹈,我只是随着音乐去表达”,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