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狗头小军师 » 第三十七章 李元乾回都

第三十七章 李元乾回都

    写完之后,李元乾接过观看,大喜,忙令人念与众人听:

    泰安四年春,李太守设宴南阳郡,高朋满座,旧友徐来。金樽清酒,玉盘珍馐,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众人听完郭过的“古文大乱炖”之后,尽皆感慨郭过之才。郭过脸不红,心不跳的全部接受。

    数日后,楚帝下诏,命李元乾回京,李元乾举荐了一位东宫属官为南阳太守后,便准备与萧哲一同回洛阳。

    当他们带着护卫出了太守府时,近乎全城的百姓都聚在府门前,请求李元乾留下来。

    李元乾连忙向一众百姓施了一礼,三言两语安抚住百姓,随后在一众百姓的簇拥下,离开了宛城。

    马车上,李元乾忽然想起了什么,转头对萧哲说道:“路经伏牛山时,一同去看望一下郭兄弟。”

    萧哲闻言,看了看李元乾,打趣道:“没想到太子殿下竟也会因私废公。我都有点分不清郭过究竟是我的表弟,还是殿下的表弟了。”

    李元乾无奈一笑,说道:“其实本宫还想试试,能不能将郭兄弟请到洛阳,”

    萧哲闻言哈哈大笑,李元乾顿时有些不解的问道:“你笑什么?”

    萧哲笑道:“我是笑太子殿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此言何意?”李元乾连忙问道。

    萧哲微微一笑,说道:“殿下只管跟着我便可。”

    伏牛山上,薛弃正在后山中与人交谈。

    “你回去告诉徐老先生,就说我还是那句话:不参与你们和楚国之间的事情。”

    那人闻言,连忙说道:“殿下,徐老为吴国鞠躬尽瘁,有志之士更是时刻准备中兴吴国。殿下万不可使忠臣志士寒心呀!”

    薛弃叹了口气,说道:“忠臣志士?为了不让你们寒心,就可以让无辜的人流离失所吗?”

    那人闻言一愣,半饷不语,薛弃摆了摆手,说道:“回去吧,不要再来了。”说完,薛弃头也不回的走了。

    回到聚义厅,薛弃没有看到郭过,便随便找了个人问道:“你知道军师去哪了吗”

    那人连忙答道:“回寨主,军师好像回了自己的院子。”

    薛弃闻言,莫名感到有些心慌,连忙跑去郭过的院子。

    刚一赶到,便看到郭过在收拾东西,顾不上别的,连忙过去问道:“军师这是要去哪?”

    郭过见薛弃气喘吁吁的,连忙为其倒了杯水,笑了笑,说道:“如今伏牛山已经发展壮大,我也想了很久,是时候离开了。”

    薛弃接过水杯一口饮下,听到郭过的话,张嘴便想要挽留,最后却只是笑了笑,说道:“不管军师去了何处,伏牛山总会有军师的一席之地。”

    郭过点了点头,说道:“多谢寨主,日后有缘再见吧。”

    正当郭过与薛弃告别之时,一个小喽啰忽然来报:“报告寨主,军师,李太守与萧将军来了。”

    郭过有些不解,“他们怎么来了?”当下,二人一同前去聚义厅。

    见面寒暄几句,便各自就坐,不待郭过说话,萧哲便抢先说道:“表弟许久未曾见过你舅舅了吧?”

    郭过仔细的看了看萧哲,笑道:“表哥有话,不妨直说。”

    萧哲叹了口气,说道:“我父亲时常写信问我你的消息,让我多照顾照顾你。姑姑与姑父走得早,我们这些舅家人便是你最后的亲人了,偶尔也要走动走动。”

    郭过似乎看出了萧哲的打算,却也没有说破,只是言道:“表哥说的是,是我欠考虑了。”

    萧哲指了指李元乾,说道:“有道是:择日不如撞日,正好李太守准备回京述职,表弟不如与我们一同前去洛阳?”

    郭过细思一番,说道:“那自是再好不过,容我先与寨主告别。”

    半个时辰后,郭过坐上了萧哲的马车,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前往洛阳。

    一路上不紧不慢,终于到了洛阳。郭过看了看外面,不由得感慨道:“洛阳不愧是天下少有的大城,着实繁华。”

    萧哲闻言笑道:“如果喜欢这里,可以多住一段时间。”

    郭过笑了笑,说道:“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李元乾与萧哲、郭过二人告别之后便去了皇宫。二人则是去了大将军府。

    萧哲带着郭过进了府门,便看见一个少年急匆匆的赶来。

    萧哲问道:“二弟这是要去哪?”

    萧家二少爷萧邺抬头看见了萧哲,大喜道:“大哥回来了?娘亲和小妹都想死你了。”

    萧哲闻言哈哈大笑,随后一把搂住萧邺说道:“难道你就不想大哥?”

    萧邺心中腹诽:每天都能知道你的消息,有什么好想的?

    但面上还是笑道:“自然是想了……大哥这次回来准备待上多长时间?”

    萧哲笑道:“这次回来,就先不走了。”随后看了看一旁的郭过,介绍道:“这就是咱们的小表弟郭过。”

    萧邺见了郭过,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连忙笑道:“早便听闻郭表弟的大名,今日总算是见到了。”

    郭过连忙叫了一声“二表哥,”还未说话,只听萧邺说道:“大哥、表弟,我尚有要事,要去一趟吏部,便不耽误时间了。”

    “那好,快去忙吧。”萧哲拍了拍萧邺的肩膀,“路上小心点。”

    萧邺随意应了声,便又急匆匆的跑了出去,到门口时,萧邺回头若有所思的看着郭过的背影,随后便离开了。

    “咱们先去大厅吧,父亲应该等候多时了。”萧哲拉着郭过便去了大厅。

    大厅内,萧洛见了郭过,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这几年不见,看上去越发的成熟了。”

    说着,大将军夫人与萧家大小姐一同赶来,萧洛见了,给郭过介绍道:“这位是你舅母;这个是你表妹,叫萧宜。”

    一家人寒暄了几句,萧洛又带着郭过、萧哲去了书房。

    萧洛指了指墙上的一幅画,说道:“这画中人,便是你的母亲,而这幅画也是你父亲亲手所做。”

    郭过呆愣愣的看着那幅画,半饷未曾说话,萧哲拍了拍郭过的肩膀,说道:“逝者已矣,节哀。”

    与此同时,皇宫之中,李元乾见了楚帝,讲了在南阳郡所发生的事,并写成表文呈上。

    楚帝接过表文放到一边,笑道:“此番你亲自治理一郡,感想如何?”

    李元乾回道:“儿臣今日方知治理天下之不易。这些年,时刻不敢松懈,唯恐一时不察,酿成大祸。”

    楚帝闻言点了点头,说道:“你去看看你母后吧,自打你去了南阳郡之后,每天都念叨你。”

    李元乾点了点头,随后问道:“不知父皇将长沙王世子安排在何处?”

    楚帝想了想,说道:“你既然许诺了他一个破虏将军,朕自然封了他一个破虏将军。如今他正在城西的军营练兵。”

    “多谢父皇。”李元乾闻言大喜,“那儿臣便先行告退了。”说完,先去见了皇后,之后急匆匆的去了城西军营。

    萧邺从吏部出来之后,并没有回府,而是去了洛阳第一青楼——烟冷阁。

    虽说烟冷阁只是一个烟花之地,却无人敢寻衅滋事,只因他背后的势力,乃是楚帝的亲弟弟——信王的产业。

    世人皆知楚帝生性多疑,对待各地藩王极其严格。以长沙王为例,虽说封地在长沙,却只有在月底时收到长沙郡的税收,并无其他权利,一直被长沙太守压制。

    但是楚帝却对两个亲弟弟极为信赖,一个封为诚王,一个封为信王,不仅让他们居住在洛阳,并让他们参与朝政,发展自己的势力。

    萧邺进了烟冷阁之后,立刻有人迎了上来,笑道:“二公子可有一段时间没来了,翠竹姑娘天天念叨着您呢。”

    萧邺闻言笑道:“既然如此,还不快带本公子去见翠竹姑娘。”

    到了后院,寻了一个私密的小院,一人见了萧邺,连忙行礼道:“见过副都统。”

    萧邺摆了摆手,说道:“闲话少说,快带我去见王爷。”

    那人不敢怠慢,连忙打开暗门,萧邺快步走了进去,行了许久,才从一个假山里走了出来,随后便向一个方向走去。

    不一会,便见一个有些肥胖的中年人正在一个凉亭中逗鸟。

    “属下见过王爷。”

    “你来了?”信王瞥了一眼萧邺,继续逗鸟,“发生了何事?”

    “郭过来了。”

    信王正在逗鸟的动作一顿,半饷笑道:“没想到那小子居然真的来了,不枉我留了那厮四年狗命。”

    萧邺问道:“可是要开始计划?”

    信王闭目思考片刻,忽然问道:“你觉得郭过有那个胆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