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为谋主 » 第五章 计将安出!(求追读)

第五章 计将安出!(求追读)

    许县陈煜者,言魏王之危,解魏王之难,魏王闻之,大悦!——《汉书.留候传》

    “利其三,黑山褚燕乃是世之雄者,居黑山,拥兵百万,然褚燕多疑,曹公虽与褚燕有来往,但曹公欲固兖州,御冀州袁绍,黑山褚燕乃曹公不二盟友之选。”

    黑山褚燕!

    人称飞燕!

    聚拢黄巾余孽,纵横在黑山,兵力强悍,虽其兵多,占据一方为枭雄,但争天下兵锋,问鼎九五,此人绝无可能,实在因其出身——黄巾!

    黄巾乱世,加深百姓的苦难,而且自张角起兵后,黄巾在各地造下不知多少的罪孽,百姓深恶之,不仅是百姓厌恶,就连各地的世家大族豪强士绅都不待见黄巾。

    如此一来,在黑山上守着那些老弱病残的褚燕,直接失去争霸天下的资格。

    不过,曹操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他和褚燕合作形成联盟,此事只有他的心腹知晓,眼前的人是如何知晓的。

    曹操心中瞬间升腾出一丝杀意!

    秘密!

    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作为世交的荀彧面容上略微有些焦急,但见过气定神闲的陈煜后,瞬间又放心下来。

    果不其然,就见陈煜上前数步,来到曹操面前,笑道:“曹公不必如此看我,黑山褚燕毗邻冀州、兖州,其实力不可小觑,无论是袁绍抑或是曹公都会争取,且初平四年,曹公于匡亭败袁术、褚燕、於夫罗,后拜陶谦,名声大噪,黑山褚燕当知曹公之能,不然仅借兖州士族之力,曹公如何以雷霆之势收回兖州,逼退吕布!”

    “哈哈哈!”

    曹操坐在堂中,胸中杀意尽散,抚掌大笑。

    以小见大,就能分析出这些来,曹操看向陈煜的眼神变得越来越顺眼。

    人才!

    在曹操心中直接为陈煜打上一个标签,一想到人才,曹操看向陈煜的眼神就变得有些炙热了。

    天下英才尽入吾之鷇中。

    堂中人看向陈煜的眼神皆不同,唯独荀彧则是欣慰。

    “戏某有一事想问伯瑜。”

    坐在曹操麾下的青年,面色略微苍白,还时不时的咳嗽数声,不过,他坐在曹操麾下右手边的第一位,荀彧对立而坐,足可以看出曹操对其重视。

    “戏兄请说。”

    戏志才自初平三年效命曹操,献策于曹操,助曹操斩刘岱、败黄巾,收容降卒三十万,组成军队,号称青州兵,同年又曹操败刘备、单经、陶谦诸军,次年献策,助曹操于匡亭败袁术、褚燕等。

    功绩斐然!

    来曹操麾下时日虽短,但屡献奇谋,让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

    “伯瑜言利害,戏某深以为然,然黑山褚燕固为盟军,但盟友尚且有叛变时,不稳定,莫非说伯瑜有计策可让褚燕降于主公?”

    戏志才话音刚落,堂中众人蓦然间抬起头,看向陈煜的眼神终于有了变化,黑山褚燕终究是疥癣之疾,虽说不痛不痒,但在关键的时候,却会致命。

    陈煜倘若有法子令黑山褚燕归降于曹操,那么兖州于曹操而言则是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正是。”

    当陈煜郑重其事的回答时,堂内瞬间鸦雀无声,曹操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若陈煜有办法令褚燕归降他,那么兴复汉室指日可待。

    戏志才对于陈煜的回应在意料之中,同时也在意料之外。

    黑山褚燕者,盘踞黑山,黑山上下一心,依据黑山地势,进则可攻取,退则可守,且白波贼眭固等人和褚燕成掎角互守之势,欲取黑山,难!

    倏然间,曹操起身一巴掌重重的落在案几上,目光瞬间落在陈煜身上,那双眼眸直视着陈煜,欲要从陈煜眼眸中看出一丝真伪,然而迎接着他的仅有那双藏在眼眸深处的淡然。

    铿~~

    曹操从腰间拔出宝剑,朝着陈煜,左手指天道:“伯瑜若能令褚燕归降,曹操在此立誓,必助刘备共御袁术!”

    “战场上,遇刘备,退兵三十里!”

    “若违此誓,如此桌!天人共弃!”

    说着,手中的青釭剑落下,宝剑闪烁着寒光,直接把曹操面前的案几劈成两半。

    这是曹操所展露出来的决心,若褚燕能归降自己,对于他自己而言,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能让他曹操的实力突飞猛进!

    而程昱见到曹操这番作态,则是微不可察的摇头,为人主则需静神凝气,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

    荀彧看向陈煜的眼神略微有些担忧,他们这些人中足智多谋之辈有,能言善辩之人也有,但没有一人敢如此有保证说在当下这种情况,说服褚燕投降曹操。

    “伯瑜计将安出?”

    曹操跨过已经被他劈成两半的案几,几步走到陈煜面前,眼含希冀之色的望着陈煜。

    “曹公,莫急,过几日煜前往黑山见褚燕,曹公只需静等消息即可。”

    “好!”

    “我就在这里等你好消息!”

    曹操乃非常人,既然陈煜已经这般说,他便不会继续追问,转身看向荀彧道:“文若,你可要带伯瑜好好的看看这白马城。”

    “喏!”

    荀彧起身拱手应道,随之陈煜的视线落在陈煜身上,即时欣慰也是担忧,不过这厮担忧被荀彧藏的很深,未曾让人看出来。

    陈煜紧随在荀彧的身后,虽然许县陈氏和颍阴荀氏乃世交,但陈煜未曾和荀彧有太多的交集,许县陈氏培养的人乃是他的堂弟陈群陈长文。

    二人走出府衙,朝着荀彧的府邸走去,在路上,荀彧和陈煜并肩而走,颇为感慨道:“伯瑜之才,世之少有,料伯父知伯瑜才能,恐其心生懊悔。”

    “兄长言重,煜自幼受伯父栽培,能有今日皆离不开伯父,只是人各有志,煜欲要见这天下风采,只能瞒着伯父离去。”

    闻言,荀彧良久无言,他知陈煜自幼父母双亡,全靠陈纪抚养才长大成人,而且陈纪给陈煜的丝毫不会比陈群少,良久,荀彧询问了陈纪、陈群等人的近况,陈煜一五一十的回答,荀彧一时间感慨万分,只叹陈煜聪慧机智。

    慢慢的二人都来到荀府的门口,荀彧忽然停住步伐,走在陈煜前面,声音凝重道:

    “伯瑜可知欺主公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