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细作重重 » 第四章 白帛

第四章 白帛

    窗外的街道上人影寥寥,只有几个乞儿仍懒散地散落在街边巷角。

    看来薛,六两人有意无意地隐瞒了战前饮酒的行径。

    不过这也难怪,虽说军中明令不许饮酒,但是已经差不多过惯了太平日子的齐军中多多少少总有那么一批人想着法子的寻隙饮酒——只要不是与这件案子有关,徐冠也懒得去当这个恶人。

    神奇的起火,密信,脂粉,相互印证的守卫,帛书……对了,帛书。

    徐冠再一次地拿出了那份帛书,细细研究起来。

    帛书上的字工整细密,不像军旅中人所书,倒像是个女子的手迹。整块帛触手柔软,质地相当不错。徐冠略略用力,撕下了帛书的一角,对光照了照,心中大致有数。

    这种细帛洁白绵密,绝非普通人家用的东西,来源只可能有二:一是大户人家家中自织自用;二是城中布帛店所售。

    若是大户人家自织,帛角往往有自家所留的暗记,一般是压出的姓氏之类的,用来区别于外面店里卖出的货色。而布帛店往往讲究效率,自家养的织女根本不会在意这类东西。

    平原城中的布帛店徐冠恰好知道一家——就在这南大街。

    徐冠起身结账,出得门来,只见落日缓缓西斜,直铺下一缕余晖映照着血战之余的平原城。

    布帛店已经准备关门了。徐冠进的店来,开门见山,拿出帛书的一角,向柜上的伙计询问这片布帛是不是他家卖出去的。

    伙计小心翼翼地接过布帛,点起蜡烛,看了又看:“应该错不了,这片布帛应该是小店卖出的东西。这种密织白帛这偌大的平原也只有小店一家在卖。”

    徐冠不禁有些喜出往外,没想到运气这么好,一下子就查到了帛书的来处。他一下子拉住伙计,问道:“那这帛是卖给谁的?这种细帛你们应该卖的不多。”

    伙计有些被吓到,徐冠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莽撞,松开了伙计。

    伙计这时候却有些为难了,“徐爷,不是小的不想帮您,这买这种白帛的人虽说不多,可绝对也算不上少,至少得有十几个大户人家都喜欢买这种密织白帛。

    光是这几天就有城北的吴家,刘家,南关的赵老爷,蒋老爷家都来定了这白帛。这半年前前后后卖出的这种白帛更不知道有多少。”

    “是这样啊。”徐冠语气中有着掩抑不住的失望,若是这样,就算知道所有买这些白帛的人,这样一个个查下去,无异于大海捞针。

    徐冠接过伙计递过来的布帛,塞进怀里,准备出店。

    这时从外面风风火火地冲进来一个火红色的身影,似乎一下子就把暗淡的店铺照亮了。

    “喜子,怎么还没上门板呢?没看见外面太阳早落了吗。哎,这不是我徐兄吗?”

    火红色的身影是位姑娘,名叫陈子雯。名字虽然秀气,人却大大咧咧的,是这家布店掌柜的女儿,已经二十出头了还未嫁出去。

    陈子雯本人毫不在乎,她爹似乎也并不着急把自己唯一的宝贝女儿嫁出去。陈家有女,泼辣无比的名声早就传遍了整条南大街。陈子雯本人特喜欢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整日在街上游荡玩乐。

    徐冠曾经办过一起盗窃案,帮陈家布店追回了一批布料。陈大小姐为此一直缠着徐冠要他教自己破案,还称呼徐冠为“徐兄”,这情形直到前一阵子才消停下来。

    徐冠苦笑一声,他趁着落日匆匆而来,就是不想碰见这个古灵精怪的“妹妹”,没想到还是碰上了。

    “徐兄又来查案呐,又有什么好玩的案子,我们一起讨论讨论。”陈子雯一边敲着桌子让喜子上门板,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徐冠。

    徐冠本想一走了之,但看到陈子雯装着一副可怜样,不禁心中一软,再加上自己现在一时也没有什么新思路,便取出白帛递给陈子雯,“能找出来这是谁家购进的吗?”

    陈子雯接过白帛,翻看了一下,“这是我家店里的密织白帛啊。这我可看不出来。”

    徐冠想拿回白帛,准备转身就走。

    “哎,别急啊,虽然我看不出来,不代表其他人也看不出来。”陈子雯见徐冠想走,赶忙拉住他。

    徐冠转过头来盯住陈子雯,也不说话。

    “哎,你这个人,真拿你没办法。”

    “说吧。”

    “来来来,跟本姑娘来。”陈子雯笑着拉着徐冠往店内的另一道小门走。

    陈家布店是前店后坊的模式,前面的店面看着不大,一跨过布帘遮住的小门便是别有洞天。整个建筑的后半部分有十数个织娘和工人在劳作。

    陈子雯把徐冠拉到一间略有些昏暗的屋子里,里面到处是布料,量尺,还有数个织娘,都在收拾着,一副准备收工的样子。房间正中央一个年纪不大的女人正指挥着。

    陈子雯向她招招手,女人赶紧过来向他们招呼,“大小姐,你怎么来了?我们正准备下工呢,今儿个姐妹们织的都不少。”

    “我今天不是来当催命鬼的。”陈子雯看来和这女人很熟悉,“阿娘,来帮我看看这块白帛。”她又转头向徐冠望到,“吴阿娘是我们这边最好的织娘,也最熟悉各个织娘织出来的布帛。”

    徐冠注意到,这位吴阿娘虽然年纪看着不大,拇指和食指上却都是厚厚的茧,显然是个织家好手。

    吴阿娘取来一盏油灯,在灯下捏着翻看了两下,肯定地说:“这是刘家姑娘的手艺,她织这类白帛时边角收针都会斜着多压一道。奴一摸便知。”

    陈子雯向吴阿娘道了谢,又拉着徐冠一蹦一跳地到了柜上,向伙计取了账本。

    刘家姑娘织的密织白帛前前后后只有一家买过。徐冠心里有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