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从迷雾里走出来 » 第一百一十章 建庄子

第一百一十章 建庄子

    “那些山可以种桃树,板栗,还有梨。路过的香客还可以摘了吃,就当是寺庙的济世之恩了,不是挺好吗?”

    大和尚听了恍若开悟,差点都要拜方宏为师了。只不过方宏要做的事,大和尚也有些明了,他也能接受,小孩子多数好吃,这样做有一部分也是有利于方宏自己。

    山地如果附近的村民要,他自然可以租出去。

    张三回去跟自己的父亲一说,张叔打算建立张家庄,他们是原有住民,也会面对新住民的冲击,自然得保持自己的成果。

    要不然等路修好了,多了几个地主,可怎么行。像大和尚那样的,多年老邻居了,还能接受,不过要他们在新住房那里讨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寺庙之外的地,张家和陈家都占了一部分,那是自然荒地,多的他们也不要了,够传子孙就成。

    方宏没有地,但在村里也不缺衣少穿,村里人还对她另眼相看。

    他们大量种植的番薯和玉米,还是方宏带来的,不管去哪里,家家户户都会招呼他,在哪都能吃上饭,以至于有时候杏娘找人吃饭的时候,都找不着他人。

    数年以后,数匹马在路上不紧不慢的骑着,“李将军,改元的事,还要将军府特意通知吗?可不是大材小用了。”一侍卫装扮的男子问身边的将领。

    “天下大定,但民间尚不太平,自然需要吾等多体察,替陛下排忧解难。不在边关,胜似边关那。”

    “将军所言极是。”

    “一路行来,自从进了这富春之地,吾等倒是未见那饥民,仓廪尚足,也无那天灾大祸,不似某界匪患严重,倒也民风良善。”

    “此地城邦算是新兴,自比不得中原之地繁华。可不是那吕公公所言,来了两次都有大变化。”

    “虽是穷乡僻壤,可是风景气候少风沙干旱,倒也不错。你看那处正在兴建房屋,等下次再来,可不是会有大变化么。”

    “将军所言甚是,听吕公公所言,此地洪水多发,可不利于庄稼种植,下官去州府之前,也陪同公公来过。”

    “尔等且看前方水中是何物?”

    “是荷花吧?”

    “这么长一溜,还没到头呢?”

    “甚好,吾得会会那领地主人。”

    “报!将军,福佑寺就在前方谷地,转过左侧路口即到。”一乘快骑飞奔而来,到近前,马上的侍卫说道。

    “好!”

    福佑寺里,大和尚拱手而立,“小四说人不是来了么,怎地还没到?”

    “师傅,你急什么?”小沙弥不禁道。

    “老和尚要找小郎君下棋,你说急什么?”

    “来了,来了。”小四急急的奔进寺庙,刚才他也是看到了一匹快马,在寺口张望了一阵,知道必定有人来访,没成想等了这么久。

    “小施主,莫急,莫急。”大和尚说着。随即坐在佛堂的一侧蒲团之上,口诵经文,小沙弥坐在他边上。

    “大师。”等大和尚停下经文之后,一个声音从门外响起。

    “施主请进,不必多礼。”

    “接陛下圣意,特向。。。”听到此处,大和尚和小沙弥躬身而立,接着继续听来人往下讲。

    小四一个人偷偷的躲到了紫竹林后,在地上抓虫子玩,直到他看见几人又移步后院,他才开始撒腿往村里跑,把门口两个侍卫看的一脸懵。

    方丈室内,李将军听完一鹤大师所言,“原来如此,鄙人原以为是哪位乡绅所置,原来是福佑寺的产业,积累功德之所在。”

    “本寺缺少善管理之人,特交由方小郎君打理,不成想搞出这十里花池,是老衲之过,实在惭愧。”

    “不,吾以为挺好,走过,这一路荷花飘香,如此美好之景,令人心向往之。只是福佑寺有如此产业,何不修缮庙堂,让仰者众,进寺虔诚礼拜?”

    “本寺已经修过一次了,即将再建两处庙堂。”

    “如此甚好。鄙人刚才见村子有一牌楼在建,可是哪家大户?”

    “此为张家庄,张家庄的人都是今上先祖之裨将的后人,多以农地为生,福佑寺也一直多亏他们照拂一二。”

    “此地可真是福佑之地,家家都有富裕之景象。”

    “还好,还好。”

    等李将军一行人走后,大和尚说道:“可算是走了。”于是他也匆匆出门。

    张叔走了过来,问:“大和尚,汝去哪里?”

    “老衲找方小施主去。”

    “这一场血腥可算是结束了。”张叔叹息。

    “阿弥陀佛。”

    “大和尚,你这寺庙以后可是跟皇家沾边了。”

    “那又如何,天高皇帝远啊,自在就好。”

    “老和尚,你六根未净啊,吾也去找小先生,想讨块藕粉糕吃。”

    “汝家杏娘不会做么?”

    “大和尚去得,在下就去不得么?”

    “同去,同去。”

    “小沙弥不去么?”

    “那寺庙谁看着?”

    “小和尚和他师弟呢?寺庙又不加人手,大和尚又不收徒,在庙里潜心修佛不好,干嘛老往外跑。”

    正说着,一位老妇人拄着拐杖,手里拿着碗,带着一个小孙子往这边走来,两人停下,大和尚对张叔道:“张大的新妇即将进门,你可得多留人家几天,好吃好喝招待。”

    “难说,指不定人家是来求师拜佛的。”

    方宏正在山上捣鼓鸽子笼,结果肚子开始发痛,忍不住去了茅厕,经她改良,山上可引水源冲刷,勉强也能用。

    “老天,大姨妈来了么,这是?”

    幸好她有所准备,只是估计要闭门谢客几天了,这里进出也不方便,除了张三和小沙弥,其他人也不会经常来。

    几天后,方宏下山,说她要出趟远门。“让三儿陪你去吧。”张叔道,对方宏外出,他一点都不意外,一年里总要出去那么几趟,村里人跑外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后来小沙弥也去了,他又多了一个师弟。他们赶着一头毛驴上路,两边都装了几个布口袋,是方宏剪下来的荷花花苞,说可以卖给城里人。

    虽说张叔对卖东西有些不适之感,他更喜欢和别人换东西,但他们这是自产自销,都是自己种的,不是那二道贩子,还能换来粮食和种子。

    这样的事方宏都做得很自然,他也就没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