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草木之德 » 第十一章 麦芽糖也是药(小建中汤)

第十一章 麦芽糖也是药(小建中汤)

    一

    “张大姐,这么早就去茶园采茶呀?”

    “哎,趁着现在天还不热,能多干一会儿是一会儿,等中午太阳辣了,这茶园里就待不住了。”

    一个头发斑驳的妇人同镇上早点铺子的老板娘打着招呼,她身材瘦小,茶篮在她身上,竟比腰身还长出两寸。

    “永生有你这么个娘可真有福啊,大大小小的事一应由你操持着,你可真厉害,撑起这么一个家。”老板娘继续夸赞着。

    “哎,当牛做马的命哟。”妇人笑着回了一句。

    待妇人走远,老板娘脸上的笑意立马消失,转身对一旁忙活的丈夫说:“张姐也太累了,每天早出晚归的,跟我差不多年纪,看她头发都白成什么样子了。不过也怪她自己对儿子太过溺爱,啥活计也舍不得让他干。都快到成家的年纪了,还成天无所事事,娶媳妇的彩礼钱都还指望娘老子一分一分给挣好。听说,张姐连洗脚水都端到跟前呢,真是没良心。要是我家喜子也这样睡到日上三竿,我非拿着烧火棍子到床前给他打醒不可,俗话说得好:惜儿不孝,惜狗爬灶。”

    ……

    蒲家小院里,蒲萱站在庭院里大声喊着:“清枫、清槐,快来吃好吃的呀。”

    阁楼上整理着药材的兄弟俩一听有美味,立马咚咚咚跑下了楼。跑到离蒲萱不到三尺的地方,发现没看见什么吃的,倒是她身旁的木桌上摆了一个淡青色的瓷罐儿。

    二人心里直呼上当,转身欲逃。可蒲萱已经伸手紧紧抓住了俩人的后衣领。

    “说!我离家前制下的那一罐麦芽糖呢?”蒲萱气呼呼。

    “这个嘛……”兄弟俩心虚地对望了一眼。蒲萱手艺实在巧,做出的麦芽糖甜且不腻,色泽均匀,黄澄澄像傍晚的夕阳,透明度好,丝毫看不见杂质和气泡,小木勺子一舀,能拉好长好长的丝儿。

    他们今天做龙须酥,明天泡甜茶,嘴馋了就去打开罐子取一点儿,不知不觉,一罐满满的麦芽糖渐渐被俩人造光了。

    蒲萱一手揪一只耳朵:“把我的糖还来,现在,马上!”

    清枫只觉疼得要人耳分离了,只得赶紧求饶:“萱儿师姐别生气,我们错了,给你另做一罐,今天就做。”

    “俩小偷。”蒲萱这才松了手。兄弟俩悻悻跑开,这个可怕的女人。

    吃人嘴软,说做就做,清槐到库房取了一碗麦子,分拣出了发黑的,碎的。然后把剩余的麦子置于干净陶盆中,用清水浸泡起来。

    看着水底一颗颗饱满圆润的种子,清槐给清枫出了一道考题:“哎,小枫,我问你,一株麦子,有哪些部分可以入药呢?”

    “哥,我知道,前两天刚背过,麦芽,麦粒,浮小麦,以及衍生出来的麦芽糖,都可以入药,你听着哈。”清枫开始一一细数。

    “小麦,性味甘,微寒,归心经。有养心除烦的功效。可治心神不宁,烦躁失眠及妇人脏躁证。”

    “小麦浸泡几日后发出约半个指甲盖儿那么大的麦芽,晾干后生用、炒黄或炒焦用。以芽完整、色淡黄、粒大、饱满者为佳。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的功效。”

    “浮小麦,是农人收获时,生长不好的干瘪颗粒,用风扬或以水淘之,能浮起者为佳。别看它干瘪不能作粮食,确可以用来治疗自汗、盗汗、阴虚骨蒸劳热之疾。”

    “还有麦芽糖,医书里写作饴糖,记载于《名医别录》中。有软、硬两种,软者称胶饴,硬者称白饴糖,均可入药,但以胶饴为主。本品味甘。以浅黄、质黏稠、味甘无杂味者为佳。可以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不只是麦子可以制作饴糖,其实米、麦、粟或与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都可以制作。我说的没错吧?”

    “对极了。”

    三日后,盆里的小麦被水泡得圆滚滚,尖部冒出了一点点嫩黄的小芽儿。清槐将发了芽的麦子捞出,均匀地平铺在圆形的竹编里,不能太厚,否则麦子会发霉。又在其上盖了一层薄薄的纱布,时不时过来洒水。

    又过了几天,麦芽长得有一寸多长了,青绿中夹着黄白,仿佛把春雨过后刚冒头的一小块草皮整块挖了过来。清槐小心翼翼地沿着边取下麦芽,底部已经长出了浓密的白色根须,小东西生命力可真旺盛呀,他不禁感叹。

    接下来,就要把紧簇如毛毯般的麦芽轻轻撕开,放进清水中揉洗干净后,置于桃木做的砧板上剁碎。

    与此同时,糯米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料。清枫已经在灶上煮起了淘洗好的糯米。一只流浪的小狸花猫揣着爪子趴在一旁,胸腔里咕噜咕噜地响着,它已经把这里当家了。三人还给它起了个娇憨可爱的名字叫“坨坨”。

    半个时辰后,待糯米冷却,清枫将哥哥剁碎的麦苗和冷却的糯米混在一起搅拌均匀,放在大盆里静置,需等待一夜。

    第二天起床,二者的混合物析出了不少水。清枫先在盆底铺一片纱布,再用葫芦瓢把糯米舀进盆里,然后使劲儿挤出里面的浆。此时的浆还是淡褐色不透明的,需放到锅中搅拌小火慢熬。

    在灶前不停加柴搅拌了快两个时辰后,清枫觉己腰都快断了,可谁让自己偷吃了师姐的劳动成果呢。终于,糯米浆被熬成了半透明的的颜色,而且质地变粘稠可以挂在勺子上了。

    趁它冷却凝固前倒进瓷罐里储存好,虽然没蒲萱做得好,但总算大功告成了!

    二

    妇人弓着腰,在干燥的铁锅里炒着茶叶,叶片随着她的手不断被高高铲起又落下,渐渐由脆生变得有些柔软。

    眼看火候差不多了,妇人将翻炒好的茶叶捧到竹篾上,堆成一团,开始大力揉制,像极了过年揉面包饺子。

    待茶叶由鲜绿变成墨绿,再变成暗黑色时,将揉成差不多细的茶叶条抖落散开,以免捂在一起变味道,放到阳光下暴晒至脆硬。便可拿去镇上卖给茶商了,这些茶叶会随着车马,到岭南,到辽国,甚至被商船带到南洋去。

    《神农本草》中称:“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另有《新修本草·木部》中说:“茗,苦荼,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荼,主下气,消宿食。”

    妇人将茶叶晾好后便躺倒在了床上,眯着眼。最近她总是觉得气力不够,肚中隐隐作痛不说,手足心还总是发热。起初她以为是由于炒制茶叶时温度太高在手心留下的余温,但发烫却持续了好几天,用凉水浸泡也不缓解。且用触摸冷水似乎还害她得了伤风,鼻子竟不通气了。

    一个男子走了进来:“娘,我那件黄褐色的衣衫是不是在盆里还没洗啊。”

    “哦,我一下子忙忘记了。永生啊,你先穿别的衣服,我躺会儿去洗。”妇人想起来,今早忙着制茶,衣服泡盆里一整天了。

    “不用了娘,你是不是不舒服,你快躺着吧。我去洗,今晚的饭也我来煮。”男子急忙回答,说罢就坐到凳子上开始劳动。只是似乎不熟悉,动作十分笨拙,不知皂角放多少,亦不知颜色深浅分开。好不容易洗完了,皱皱巴巴,长长短短就往竹竿上挂。

    下厨的过程更是曲折,两手不听使唤,眼睛熏的发红流泪,火还点不着;青菜洗不干净,下锅了居然有虫漂起来;煮了半天的肉切开流淌出了半红的血水,最后终于摇摇晃晃端了一碗忘放盐的汤到母亲床前。

    “娘,先吃点,吃完带你去看大夫。”

    妇人一脸幸福地喝完了寡淡无味的汤,披上外套,在儿子搀扶下朝蒲家小院走去。

    …

    “请问是哪里不舒服?”蒲林耐心询问着对面的母子。

    妇人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全身发热,没……没力气。”声音空空的,像是一栋没有柱子支撑的房屋,随时坍塌的样子。

    蒲林听完,接着问:“发热多久了?感觉热得厉害吗?”

    “发热一个多月了,热得不厉害,就微微发热,不像发烧那样不能动。”妇人答到。

    蒲林日有所思,随即对身后的俩徒弟发问:“你们分别说说,身发微热有哪些原因?”

    清槐率先回答:“常见的大致以下四种,气虚发热,指的是长期微热,劳累则甚,或仅面部发热而体温不高,常伴倦怠疲乏、少气、自汗等症。”

    “阴虚发热,病程也较长,常伴口鼻干燥、舌体瘦小、颧红、五心烦热等。”

    “气郁发热,多因情志不舒而导致,表现为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抑郁喜太息等症,亦称郁热。”

    “最后一种多见于小儿,叫夏季热,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兼有烦渴、多尿、无汗等症,至秋凉可自愈,多属气阴两虚发热。”

    “嗯,不错。清枫你来问诊,看看还需要询问什么关键症状来辅助诊断。”蒲林给弟子下达了命令,询问病情也是有讲究的,要围绕患者的主要症状,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完没了误了时辰不说,还不能突出重点。

    清枫在脑子里整理了一下,这大娘说她全身乏力,结合言语动作,属于虚证。那接下来的关键就要着重鉴别是气虚还是阴虚了。稍加思索,他开口:“大娘,平日里也时常感到疲惫吗?胃口可好?汗出得多吗?口干不干?”

    张大娘说:“最近常常觉得累到不想动,胳膊腿老使不上劲儿。平日里也没什么胃口,不太想吃饭,吃也只能吃点热乎的,凉的是一点不受的。嘴巴不干,还挺容易出汗的,但我一直以为是做多了活计导致的。”

    清枫接着诊查了舌脉,发现舌色淡,苔薄白,脉虚而弦。

    “对了,我肚子还时不时痛,但痛得不厉害,用手按按就会好些。”张大娘补充道。

    “大娘,你这是气虚导致的发热,还兼夹脾胃阳虚。你呀,太过劳累,需要休养一段时间了。”

    张大娘一听,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几天正是茶叶好发芽的时候,这时采摘最好。误了农时,芽儿变老,甘甜味减少,就卖不出好价钱了。再说,这家里做饭打扫哪样离得了手啊。”

    清槐一听,不以为意:“这有什么呀,让你儿子做呗。”

    “害,他一小孩子,哪会做得来这些。”张大娘解释,仿佛清槐说了一个笑话。

    师徒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这个二十来岁的“小孩子”。

    “你是说,您儿子不会打扫做饭?”清槐有点难以置信,毕竟这是每个人从小就会的生存技能啊。

    “会这些干啥,一个大男人围着灶台转,成啥样了,男人要做大事。以后娶媳妇了,自会有人照顾他。”

    “是这样的,你现在的情况呢,身体很虚弱,不只是自己感觉乏力,已经出现发热的症状了。再这样操劳下去,恐怕会进展为其它疾病,到时候再调理,可能就太晚了。您儿子一看就很孝顺,相信他也不忍心让你这么累的。”蒲林这句话,有意把张大娘的儿子架上伦理道德的高台。

    那年轻人在一旁听得满脸通红,其实也不是他不愿意帮忙,只是每次拿起扫帚抹布一类的东西,娘就赶紧一把夺过去:“去去去,你上一边儿玩去,你哪能做得来这些活计,还是我来吧。”以至于他弱冠之年,仍生活难自理。

    他尴尬地开了口:“娘,你就休息吧。我来照顾你,我也该撑起一个家了,我不会的你教我就是了。再说大夫说得有道理,现在还是小毛病,花费一定心思和精力就能治好。要是以后拖重了,你得花多少钱看病啊。”

    或许是“钱”字让妇人开始重视当中的利害得失关系,她妥协了。

    “开什么方好呢,师父。”

    蒲林想了想:“脾胃虚弱,肝木偏盛,阴阳失调。治以健脾抑肝,调和阴阳。就用小建中汤吧,此方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是桂枝汤芍药翻倍,再加一味饴糖制成。”

    “其中,重用甘温质润入脾之饴糖,一者温中补虚,二者缓急止痛,一药而两擅其功,配以辛温之桂枝,温助脾阳,祛散虚寒。二药相伍,辛甘化阳,温中益气,使中气强健,不受肝木之乘。本方重在温补中焦脾胃,建立中气,故名,建中”

    三下五除二,清枫就抓好了药。正当张大娘母子拿着药包正欲回家时,清枫在叫住了俩人:“大娘等等,最重要的一味药还没拿呢。”说罢,便从罐子里舀了满满一碗麦芽糖递给他们。

    “这饴糖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效果非常好,将这些药材煎煮好后,取一勺饴糖放里面溶化就好。”

    医案来源:

    高秀兰《名老中医方剂医案》:李某,女,51岁,工人。2001年7月18日初诊。半年前因家务事过度劳累,后感全身发热,以手足心发热尤甚,在本厂服西药无效。后到本市某医院做各种检查,未查出病因。现症:面色淡黄,低热(体温时在38℃上下,时而正常),遇劳加重,纳食减退,倦怠乏力,自汗,畏寒,口干,大便稍干燥。舌淡,苔薄白,脉弦而虚。诊为内伤发热,证属脾胃虚弱,肝木偏盛,阴阳失调。治以健脾抑肝,调和阴阳。用小建中汤。水煎,去滓后,纳入胶饴,温服。6剂。二诊:发热、自汗、畏寒、口干等症状均明显缓解,继用上药,又服10剂,病愈。(刘含堂.经方治病经验录.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