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吴末挽天倾 » 第52章 成了香饽饽

第52章 成了香饽饽

    承乾宫内,众人正商议得热火朝天。高攀龙到的时候,善后事宜已基本商议妥当。

    兵部、户部的差事基本明确,户部主要是出钱,兵部主要是重新布置九边防线。关于官吏调配则需要吏部拿出一个章程,需要一段时间。

    “微臣顺天府府尹高攀龙觐见皇帝陛下。”高攀龙向承乾宫内至尊行了一个大礼,朗声奏道。

    “高卿,近前奏对。”兴安帝兴致不错,微笑着对高攀龙道。高攀龙是兴安帝登基后开科取士收罗的人才,一直被皇帝所看重。

    “谢陛下。”高攀龙急步走到兴安帝前、兵部左侍郎熊廷弼身旁。顺天府虽然品级与各部侍郎同级,但是严格意义上算地方官,只不过地处京师,所以相较一般的地方官又有所不同。不过,地位上还是低于侍郎一级的官员。

    “高卿,戚建业此人你是否了解?”兴安帝开门见山,直接就抛出了此次召见高攀龙的目的。

    高攀龙一路上已经提前知晓皇帝的目的,肚子里早就打好了腹稿,只待皇帝问话就娓娓道来。

    不过,他还是装出刚刚听说的样子,略作思考状才道:“陛下圣明。戚建业乃一微末小吏,如何使得皇帝陛下亲自问询?

    兴安帝道:“高卿你还不知道吧,我军前线大胜,斩首近三千级,东虏镶白旗、正白旗、正红旗的兵马已经北撤。戚建业手刃金军镶白旗大将……”

    很明显,兴安帝兴致很高,也没有让李三才、熊廷弼等人介绍战况,自己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一直被战事压抑的情绪在此刻得到了释放和解脱。

    听到戚建业立下的大功,高攀龙心里大吃一惊,略有欢喜也略有担心。欢喜的是这个小子不负自己的重托,果然是个人才。担心的是,自己本来打算在战事结束后去信陶行先,把戚建业留在顺天府帮助自己做事,为自己好好参谋、分担一些,现在看皇帝这种求贤若渴的情况,这个人才可能要与自己失之交臂了。

    “原来如此。启禀陛下,戚建业乃登州府兵房副司吏,原来主要就是负责民壮组织一事。此吏忠于王事,勇于任事,在登州府就已经崭露头角,协助知府击退金军。”

    “因京师战事需要大量民壮,戚建业奉登州知府令率领登州民壮来顺天府赴任,途中也遭遇了金军突袭,但临危不乱,与巧遇的辽东军一部共同绞杀了金军小队。”

    “到顺天府后,微臣发现其是个人才,特别是在民壮训练上非常得力,故将其专门调出,委以重任,专司负责编练京师民壮事。戚建业仅用了六日左右的时间就编练了六万余民壮,且所练之民壮甚为得力,顺利通过兵部点验后,就随朝廷大军出征了。”高攀龙面对皇帝详询,也不敢藏私,把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全部道出。

    “如此说来,此人还真是个人才,一路行来仿佛金人的克星,不少金人军卒均命丧此人之手。”兴安帝兴奋地说道,似乎发现了一个对金国作战的绝世猛将,心里充满了期待。

    “陛下,从微臣观察看,戚建业此人虽然年轻、也未读过什么圣贤书,但心怀忠君报国之念,身有鞠躬尽瘁之心,为人忠实可靠,确实人才难得,朝廷不妨征辟之。顺天府诸事繁杂,微臣勉力为之,戚建业可到顺天府就任,与微臣一起为陛下处置京师庶务,为天子分忧。”

    征辟,是西汉武帝时期推行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高攀龙用了这个文绉绉的词,意思就是皇帝可以特事特办,直接提拔使用戚建业,而且最好把戚建业安插在顺天府。

    “诶,高卿,你果然有识人之明。不过,朕观戚建业此人更擅长武事,放在顺天府恐不能物尽其用。”兴安帝其实内心已经对戚建业的能力有了初步认可,无非是希望从高攀龙那里得到肯定的反馈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一个戚建业无关大局。兴安帝之所以对其格外上心,主要是因为出现了戚建业名字的军报都是喜报,似乎这个名字和胜利、好消息深深地勾连在一起。可能在后世看来这种逻辑十分荒谬,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又是显得那么正常。

    “龙禁卫何在?”兴安帝略一沉默后就开始发号司令。

    “臣在。”龙禁卫指挥使王宪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顷刻之间就来到兴安帝的面前。

    众臣见状,心里一寒,面对这皇家鹰犬也有些不太自在。

    “王宪,你速派人赴登州府查探戚建业的身家清白,十日内向朕回报,不得有误。”

    “臣遵旨。”兴安帝言出法随,王宪一口应承接下了差事。

    “内阁从速拟旨,一召讨虏督师袁可立返京述职。二遣官员宣慰前线各军,大同军略作修整后返回大同镇驻守。三选可用官吏从速补充京畿之地各府县,人员名单报御前会议商议。四要从速叙功,除作战不利、畏敌怯战者,其余参战将士人人有功,兵部要抓紧议处。”

    “嗯,戚建业手刃金军大将,扬我军威,堪为楷模,特旨擢升为京营步军指挥(正五品),勤祖,具体安排在哪个营,你来安排。回京后,带此人来觐见,朕要见见他。”兴安帝单独对戚建业的封赏作了安排。

    “陛下,戚建业虽然有功,不过其出身低微,粗陋无状,只怕冲撞了陛下,是否有面圣的必要?”首辅方从哲是清流领袖,从内心里看不起那些没读过书出身的人,对皇帝如此看重一个武夫有些不以为然。

    另外一层考虑的是,从目前情况看,这个戚建业起码与高攀龙、叶向高一系的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目前无足轻重,对自己一方没有直接的威胁,但直觉告诉他还是需要挡一挡、拦一拦,以作未雨绸缪。

    “首辅考虑得是,陛下,觐见一事倒是不急,可等龙禁卫调查回来再说。”叶向高这时也出言劝道。

    叶向高已经想到方从哲的内心活动,故意出声下场,表面上看是赞同,实际上他也是用了缓兵之计,准备抓紧去信问问陶行先,摸摸戚建业的底,到时再决定是否进一步地拉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