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吴末挽天倾 » 第51章 商议善后

第51章 商议善后

    高攀龙得了内侍带来的皇帝口谕,马上放下手头正在处理的政务,马上安排人准备官轿进了宫。

    路上,高攀龙与内侍交谈,得知皇帝是要了解戚建业的个人情况,心头颇为震撼,没想到京师一战竟让戚建业之名直达御前。

    内侍身处深宫,知道高攀龙简在帝心,是皇帝夹袋里的人,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高攀龙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想到戚建业过往经历,不禁暗暗点头,戚建业的能力早在民壮组织一事上得到检验,能在战场上另建新功倒也不是难事。如果皇帝真的能重要戚建业,自己倒是也有举荐之功。

    承乾宫内,兴安帝和内阁众臣在商议战后事宜。根据袁可立上报的军报,金军主力已被“击退”、逐步北撤,京畿之地的大战基本告一段落。为今之计,重点已经转向战后扫尾。

    “此次京师之战基本结束,虽然金军北遁,不过眼下事务仍然繁多,诸位臣工有何见解?方大人,你先说说吧。”兴安帝这时已经从最初的喜悦逐步恢复了平静,把目光着眼在当前政务上。

    方从哲本来还不想先发言,等着李三才先说军务,不过皇帝既然点了他的名,也就没有客气:“陛下,此次京师之战圆满收官,全赖陛下英明,运筹帷幄,前线将士英勇敢战、奋力杀敌。虽然中间有些波折,但最终克尽了全功。”

    “为臣以为,眼下有七件事务需加紧处置,请陛下圣裁。”说到这里,方从哲顿了一顿。

    “首辅且道来。”兴安帝被勾起了兴趣。

    “第一,居庸关被金军所破,九边防线被撕开了口子,需加紧修补,派遣军兵前往驻守防卫。第二,目前天气炎热,各地战场遍地尸体,需要加快处置,不然容易引发疫情。第三,对前线将士的叙功和抚恤事宜也要着手考虑。第四,辽东军新败,辽东镇总兵殉国,需要及早考虑辽东镇新总兵的人选。第五,战后京师难民不能再聚集京师,需有司遣回内地,加紧恢复生产。第六,金军来犯,全国震动,需传檄各方,以安人心。第七,山西农民军日益肆虐,之前我朝为应对金军,不能全力进剿,接下去需加大力度围剿。”

    兴安帝听完方从哲的话,对方从哲考虑之周祥,心中暗暗点头。不过没有急于表态,再听听其他人说说。

    首辅说完,次辅叶向高也没有客气,接着奏报:“陛下,首辅大人所言老成谋国,所陈八事俱是当务之急。除此之外,为臣分管吏部,关于京畿之地官吏调用补充也有一点想法。此次金军入寇,攻破直隶、山东、山西多个府县,很多府县官吏或有殉国、或有不知所踪,或惧敌外逃,吏部已安排司员着手梳理,对出缺的府县主官需加快补充,对惧敌外逃的要着有司海捕,对有功的官吏应予升调重用。请陛下圣裁。”

    兴安帝听了叶向高的补充,也予以认可。

    大吴朝廷地大物博,皇帝不可能直接治理地方,还是需要广派地方官赴各地。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国朝明令,凡一方府县主官必须由吏部统一调配,知府以下的佐贰官、知县一级的主官由吏部铨选、内阁票拟后报皇帝批红委派,皇帝也就是知道一下,主要权力在吏部、内阁;知府一级的主官由吏部推荐人员、内阁铨选、皇帝钦定,主要权力在内阁、皇帝。无论府县主官,均由吏部文选司发放官职告身,也就是由吏部下任命通知。

    李三才待叶向高讲完,也出列禀报:“陛下,此次京师大战能顺利收官,乃国朝大幸、皇帝英明,金军受到重创,预计三五年内不会南侵了。为臣诚惶诚恐,为陛下贺。”金军精锐部队也就七八万人,这次丢下了两三千人,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重大损失,按照以前的判断,遭遇重大损失之后,金人一般会休养生息几年以补充元气。

    “三辅辛苦了,这段时间你夙夜在公,日夜在内阁值守,朕是知道的。可立在前线还未回转,兵部要着手安排好九边军事,特别是居庸关、辽东镇的防卫,洗浴不可放松。关于辽东镇总兵选任,兵部要抓紧提出人选,由内阁提交御前会议商议。”

    兴安帝对李三才作了鼓励,虽然在得知辽东军首战失利后一度对李三才有些恨铁不成钢,不过后续的胜利挽回了李三才、袁可立在兴安帝心中的形象。

    “臣遵旨。兵部袁大人近日将回朝,臣待袁大人回朝后会尽快提出人选。”李三才听了皇帝的话,知道皇帝对之前的战败已经不做计较,心里稍安。

    “据前线军报,此战能顺利击退阿济格的镶白旗军马,京营、神机营功不可没。神机营火器犀利,将士用命,……,”李三才瞟了一眼站在对面的徐勤祖,心里一动,开始了一顿操作。

    京营是皇帝最为依仗的亲军,徐勤祖是皇帝的心腹。拉拢京营绝对是一件划算的买卖。

    徐勤祖看了一眼李三才,心里暗道这些文官果然是官字两张口,黑的能说成白的。实际上,他已收到消息,神机营在对阵时非常慌乱,没有严格按命令开火、有效形成火力压制,导致金军直接冲垮民壮方阵,直接踩踏大同军步军,对大战应该是负面影响居多。不过在呈报皇帝的军报中,却是另一番说法。

    京营是皇帝、徐勤祖的脸面。皇帝可能还不知内情,徐勤祖却不能不承李三才、袁可立的情。

    徐勤祖闻言,也看到兴安帝看向自己,也出列回禀:“此战之所以能胜,归根结底还是皇帝陛下英明,洞悉金国内情,各军将士用命,京营作为皇帝亲军更是责无旁贷,拱卫圣恭。京营此战也得到了淬炼,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提升战斗力,时刻准备为皇帝陛下效命。”

    “好、好、好。”面对自己最信任的人,兴安帝的情绪开始释放。

    紧接着,兵部、户部侍郎一级的堂官也按照各部的职责提出相关事宜的解决之策。兴安帝和内阁辅臣商议后一一裁定后交办下去处置。

    众人商议差不多之时,忽闻宫外内侍一声禀告:“顺天府府尹高攀龙觐见皇帝陛下。”

    “传。”

    随后,一道挺拔的身影跨入承乾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