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吴末挽天倾 » 第36章 计中计

第36章 计中计

    袁可立领着一众将领反复谋划、比较,最终定下以曹文绍、赵率教提议为主对金作战,得到绝大多数与会将领的认同。

    自古以来,截粮道,打后勤,围其所必救,虽然打法比较老套,但胜在比较管用。

    赵率教接了袁可立的帅令,亲率两万辽东军骑兵星夜突袭金军军资大营。大营囤积了此次金军南侵的全部人口和物资,还有大部分的金军粮草。

    据探子回报,因为数量太多,阿济格、多尔衮担心后续撤离过程中转移不便,已经在过去两周中陆续安排军马护送转移,该处离居庸关很近,届时出关时可一并带离。

    袁可立考虑,如突袭成功,一举拿下,不仅能有力打击金军嚣张气焰,而且还可消耗一部分金军的有生力量。

    袁可立在调动军马的同时,已同时行文内阁,请内阁部署直隶各州府实行坚壁清野。

    月圆之夜,一轮圆盘明月高挂空中。

    夜幕之下,一支队伍如长龙一般,一眼望不到头,若隐若现、悄无声息地向北方快速行进。

    所有人的马匹全部带着口罩,马蹄上也包着布,尽力防止战马发出嘶鸣声和马蹄声。数万人默默前行,无人言语,只有脚步声、马蹄声、喘息声……

    这正是辽东镇的突袭部队。

    那日帅帐军议结束后,赵率教不敢怠慢,迅速回营、召集诸将部署军事,随后整军出发。

    他们一行日伏夜出,隐匿行迹,快马加鞭,为的就是增加隐蔽性和突然性,最大程度对金军发起突袭。

    “传令各营,多派斥候,注意隐蔽,不要惜力,快速前进,争取后日如期达到指定位置。”下命令之人,正是辽东镇总兵赵率教。

    袁可立将此事交给赵率教,自是看中赵率教的老成持重以及辽东军的精锐骑兵。吴军各边镇的边军,辽东镇直面抗金的第一线,对金军情况比较了解,派他们去相对放心。

    赵率教自己心里知道,自己的辽东骑兵虽然精锐能战,但和金军相比差距依然很大。金军骑军上马能射箭,下马能步战,极其悍勇。在以往辽东地盘上接战中,辽东骑兵均落了下风。

    此次集结优势兵力,五倍攻之,再加上有友军的策应,赵率教才感觉心里有点底气。

    不是自己不争气,实在是东虏太厉害。

    ……

    宣府镇军营。

    杜豫与身边亲信将校围坐一圈,脸色显现不郁之色。身边将校心知主帅心情不好,但又不敢开口劝慰。

    杜豫在军中出了名的暴脾气,又是官N代,背景极硬。升任宣府镇总兵又是得了兵部尚书的提携,一般将校连直面应对的勇气都没有。

    踌躇时,一名唤作杜康的忠勇营指挥使率先发了话。他是杜豫同族远亲,在杜豫跟前算是有点脸面:“大帅,听闻辽东军已经出兵,按着督帅的命令,我们是不是也……”

    “督帅还是保守啊。”一直不说话的杜豫环顾左右,一字一句地道。

    不知怎的,杜豫总是感觉金军在故意等着他们去进攻军资大营,好像摆了个陷阱等着吴军往里钻。

    一个这么重要的军资大营,一旦被攻破,直接导致的后果相当严重。第一点就是粮草没了。如情报属实,金军的大部分粮草都在军资大营,那确实是要撤离的一种印证。但是这么重要的大营,只有几千军队驻守,金军是不是太过于托大了?

    此外,多铎的大军进攻居庸关,但是离军资大营并不远,如果居庸关守军不能拖住多铎大军,一旦多铎大军回援,辽东军突袭的两万人极有可能陷入苦战。这一点风险也不能不考虑。

    杜豫思来想去,放心不下,还是决定修书一封给袁可立,把自己的考虑原原本本再向袁可立作个汇报。

    袁可立是杜豫的恩主,如果此次战事不顺,极可能影响袁可立的仕途,那么也会牵连影响杜豫自己的前途。二人现在同坐一条船,利益相关,还是要多多为其考虑。只要袁可立坐稳兵部,自己就能坐稳宣府镇。

    ……

    金军昌平大营。

    “十五弟现在到哪了?”阿济格问了一句。

    “十五弟的镶蓝旗,已经到了距离居庸关还有二十里处,目前已扎下了营寨。”多尔衮回道。

    “你的人马呢?”

    “已按照预定计划,我的正白旗二十五个牛录近八千兵力,埋伏在军资大营西山东侧,目前是潜伏状态,吴军应该还蒙在鼓里。”多尔衮说到这里,脸色露出阴恻恻的微笑。

    “哈哈哈,十四弟,你果然是我们女真人的诸葛亮,连这种螳螂在前、黄雀在后的计中计也亏你想得出来。”阿济格放肆大笑,显然当前局面很是乐观。

    “十二弟,目前吴军可以说是入了我们的毂,照着我们的计划在做部署,此战尽在掌握,可以说已经胜了一半。”代善微抚长须,面带笑容,心情也很畅快。

    此次南侵收获颇丰,掳掠的人口和物资可以让自己的正红旗实力有个大的跃升。如果此次再大败吴军,自己的声势在国内就可再上一个台阶,届时皇太极再要针对自己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也是我们之前的部署起了奇效。故意在昌平这里逗留了一个多月,表面上是在等待各小队归营,陆续转移物资,为北返做准备,实际上还是麻痹吴军。”

    “现在我军分为四部分,多铎的镶蓝旗一队佯攻居庸关,镶蓝旗一队驻守军资大营,正白旗主力埋伏于西山,镶白旗、正红旗在昌平。”

    “吴军随时可能会对我军资大营展开攻击。镶蓝旗一定要昼夜提防。一旦吴军开展进攻,正白旗主力要做好随时出西山攻击的准备。最好是待他们半渡而击、精疲力竭之时,那时攻击必能摧枯拉朽、不费吹灰之力。”阿济格边说边挥舞着粗壮的手臂,手舞足蹈,恶狠狠地道。

    “大哥放心,我正白旗将士枕戈待旦,必能出其不意,给吴军一个沉痛打击,令吴国皇帝胆寒。”多尔衮眼睛射出精芒,深深呼了口气。

    这次兄弟三人联合代善南侵,算是彻底得罪了皇太极。只有取得一次酣畅淋漓的大胜,才能在国内树立更大的威望,让皇太极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出手。为此,多尔衮此次既出人又出力,没有保存实力,派出自己的正白旗主力去迎战吴军。

    只有仗打赢了,就什么都有了。想清楚这一点,多尔衮不惜以军资大营和多铎的镶蓝旗一部为诱饵。他打定主意,只有诱饵足够大,不怕大鱼不咬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