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上古开公司 » 第八十四章 新的生产热潮

第八十四章 新的生产热潮

    当然,鉴于每大类工作任务的性质不同、重要性不同、难度和危险系数也不同,不同职业的基础工分系数和标准自然也不一样。

    比如,军事部的人由于常年在野外工作,危险大、工作辛苦,他们的系数就是1.5个工分,即比基本生产部的人多出半个工分。

    再比如,公司中的技术性工种,比如制陶专员、织布专员,他们的工作技术性极强、一般人干不了,所以其工分系数也定为1.5个工分。

    除此之外,像菽草的教育培训与卫生工作、熊雉的“契卡”工作、熊荆的生活民事工作,虽然不用风吹日晒,但日常统计、管理、协调工作十分辛苦,再加上他们的性质特殊,所以,工分系数自然要比其他部门稍高一些,但也不能高太多。

    制度设计完后,接下来就是工分的实物载体,王多馀思来想去,鉴于现在没有金属冶炼业,只能在植物上想办法。经过研究,目前看来,只有竹筹算是较为合格的实物载体。

    这一决定作出后,他立即命菽离等人再一次大批量砍伐品相教好的竹子,并将竹子切割成3000多块打火机大小的竹条。

    竹条切割完成后,组织人手将其打磨平整。随后,王多馀参考某位收藏家的纪念币的图案,制作出模具,烧红了印在竹条上,这一图案很难被伪造。

    有了图还不算,王多馀还用自己“颜筋柳骨”的烂字在竹筹的背面写上相应的数字和汉字。

    竹筹的具体面值也很简单:一块竹筹是半个工分,两块竹筹就是一个工分。

    总体看,和这个时空粗糙的其他木工产品比较起来,竹筹当然算是制作比较精美的。但王多馀知道,竹筹只是当前低生产力情况下的权宜之计,等将来自己发现了铜矿,能够制造出青铜器后,还得用铜钱代替。

    毕竟,竹子这玩意不如金属能够长时间保存。

    半个月后,经过艰苦的砍伐、切割、打磨、蚀刻等繁琐复杂的工作,3000多块竹筹终于制作完成。

    王多馀看着这些在仓库里码得整整齐齐的竹条,感叹道:

    “这也许就是本时空最早的货币了吧……”

    ……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在小规模地试验之后,新的分配机制正式推行,“工分制”和竹筹制全面实施。

    刚开始,很多人不适应这种新的分配制度,特别是那些负责估算、统计工作量的人员,贫乏的知识量使得他们对这种“繁琐复杂”的制度难以理解。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行,所有人还是发现这项制度的好处:

    因为,如果根据原来按天计算工作量的方式,必然会有很多人根据其中的漏洞,偷懒耍滑磨洋工。

    但“工分制”的推行,则堵塞了分配漏洞,使得工作量成为分配的决定性因素。

    这种相对科学、公平的分配机制引起了人们的一致欢迎,立刻激发起所有人的工作热情。因为,工作量是可见的、骗不了人,而“工分制”的附属品——竹筹则更直观地体现一个人的劳动成果。

    再加上现状能够兑换的物资更为丰富,使得所有人都对此十分满意。但唯独王多馀并还有些不太满意,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他还是发现一些分发、统计人员仍然手忙脚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专门办了一次“工分制”统计发放工作培训班,亲自上台讲课,专门给这些人讲解如何统计工分、如何估算工作量。

    以上古人胎教肄业的文化水平,这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王老师在崩溃了无数次后,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耗费了巨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勉强让这些人大致掌握了最最基本的统计估算技巧。

    就这样,经过极为艰难的工作,“工分制”这一划时代的劳动分配方式正式在大熊氏全面推行。虽然仍然显得粗糙、原始、不够科学,但王多馀还是毕竟乐观的,他知道,“工分制”只是当前的权宜之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族人文化水平的进步,等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工分制”自然会被更先进的分配制度淘汰,未来的分配机制将会更加科学、合理、完善。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了。

    “工分制”实行后,在这一明确、合理的政策激励下,大熊氏族人焕发了强烈的工作热情,掀起了新的生产热潮。

    再也没有所谓的族中“长辈”要求你免费给他们供奉粮食了,再也不用担心辛辛苦苦的劳动果实被熊铎这样的虫豸剥夺了。

    偷懒耍滑、躺平等天黑的现象消失了,每天瞎忙还收获甚少的日子更是一去不复返。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熊柴的小组,他们拼了命的开荒,因为这些汉子们知道,一个工分就能养活两口人,两个工分就能养活四口之家。

    没人嫌工分少,多干一分活儿,就能多得一个工分,这个简单的计算题让淳朴憨厚的上古人明白一个真理:干得多,得的多。

    熊柴比所有人都积极,因为他知道,自己只要组织好大伙儿认真干活、卖力干活,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就能得到比以前多得无法想象的回报。

    温饱问题立即迎刃而解,不但吃饭不成问题,自己每天拿那么多的工分,已经可以有富余来购买其他物品了。

    这可多亏了王总啊,熊柴发自内心地感谢他。

    熊柴小组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这他们这样卖力干活的小组、小队纷纷涌现,推动了大熊氏整体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

    仅仅十天后,负责统计的菽离就惊讶地发现,较以前,公司捕获的鱼获量增长了二十倍,开垦荒地的速度要比以前快上一倍,采集量增长了五倍,打猎收获增长了三倍。

    人还是原来那些人,农具还是原来那些农具,但仅仅因为一项制度的改变,就使这个上古部族爆发了极强的生产动力。

    这显而易见的成果,充分证明了“工分制”的巨大威力。

    王多馀感慨莫名,教员真是诚不我欺啊,即使是再低下的生产力,只要改进、解放了生产关系,就能激发出无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