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上古开公司 » 第四十七章 渔网引发的技术革命

第四十七章 渔网引发的技术革命

    文明需要成长,种地需要时间,种子埋到土里到正式成为入口的粮食还得几个月时间。

    在这期间,想要继续填饱这么多口人的肚子,唯一靠谱的办法就是继续捕鱼,而且还得是大量的捕鱼。

    大量捕鱼得有相当数量的渔网,王多馀手里的现代渔网已经超负荷运转了,熊茂这些上古人可不会知道这些渔网会损坏,更不懂得维护,天天下河,天天有收获,一个个乐此不疲。

    他们是受得了,可王多馀的渔网受不了,估计再糟蹋几天就废了。

    不行,必须得用上古材料织网了。

    但是,材料用什么?

    天然藤蔓网眼大、效率低、不牢固,且总量就那么多,位置还偏远险峻,采集获得并不容易。

    树皮更是白扯。

    用竹子编篓子在潜水捕鱼倒也算是个办法,可这样效率依然太低。

    唯一靠谱的就是用麻线织网了。

    在前期的资源盘点中,王多馀知道大熊氏已经有了原始的纺织业,能够织造麻线和麻布,但产量却一直上不去。

    这也是为什么大熊氏大多数人穿的还是兽皮、树叶的原因。

    这是一个逻辑死结:要想吃饱肚子就得大规模捕鱼,要想大规模捕鱼就得织渔网,要想织渔网就得有麻线,要想有麻线就得有全新的工具和设备。

    所以,必须要上新的织造设备和技术了。

    这尼玛相当于是完全要打造一条纺织生产线了属于是。

    “先看看他们的纺织作坊有没有什么修旧利废、改造利用的价值吧,毕竟重头开始实在太费劲了”。

    在王多馀的要求下,熊微带他来到村子里一处简陋的棚子中,里面有清洗用的水池、石制的凹槽以及一堆杂乱的麻布原料和茅草。

    这座大熊氏的“纺织厂”主要的生产工具是骨针、木刀、骨刀、绕线棒和极其原始的纺锤——这破玩意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木头搓成的片杆,另一个是陶制的纺轮。

    一切都显得那么原生态,那么有贝爷的气息。

    唯一的问题就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着毛屑的难闻气味,让人几欲作呕。

    熊微略有得意地想向王多馀卖弄他们“先进”的加工方式,他找来一个相对熟练的“纺布工”——此人身形瘦小如同猴子一般。

    “这是熊织大。”熊微介绍说。

    旁边的熊十三赶紧翻译。

    “为什么叫织大?”王多馀不解地问。

    “因为他织布厉害,是第一。”

    “你们起名字还真是职业化啊……”

    在熊微的鼓励下,熊织大强忍住对大神的恐惧,努力开始他的表演了。只见他将线的一头依次一根根结在同一根木棍上,然后把木棍横放在双脚底处。

    另一头依次结在另一根固定在腰间的木棍上。

    接着,他坐在地上,将双腿伸直以使线绷紧,像编席子一样,将另一根线编在刚才那条线上推紧。

    就这样,以次往复,翻来覆去,动作原始地十分感人。

    半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却仿佛经过一个世纪般的折腾,终于,一根一米多长的麻绳成功诞生!

    这速度如果用乌龟来形容的话简直就是对乌龟的侮辱……

    “这是我们部族最熟练的纺布工。”熊微面有得色地向王多馀夸耀。

    王多馀没有理睬,他正双手举着一个黑色的长方形小东西对着作坊现场。

    “咔嚓”一声,黑色小东西突然爆发出夺目的亮光,熊微吓得捂头蹲地,浑身颤抖。

    王多馀收起手机,他把地上的所有纺织“设备”都拍下来了。

    毕竟,这些由简陋的纺织工具构成的上古“纺织工业”即将会被埋葬,不留点照片做纪念实在太可惜了。

    面对这惨无人道的落后技术,王多馀暗下决心:有必要给他们来一次工业革命了。

    回到营地后,他翻箱倒柜,从货车中取出《木工基础》和《剑桥大百科全书》。

    “《自动化纺织集成化系统》?扯犊子……”

    “珍妮纺纱机?扯淡……”

    寻觅了半天,他才从一大堆文字图片中找到自己想要的。

    那么,为了文明的崛起,先从纺纱机开始吧……

    “我有办法让你们人手一条渔网,人人都穿上麻布。”王多馀郑重其事地对熊微说。

    熊十三翻译完,这个憨厚质朴的中年人立刻大喜过望。

    “首先,你们要去做一件很不道德的事——砍树!”

    王多馀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词汇,辅以手势告诉熊微需要他们做什么。

    “树要尽量笔直,材质尽量要好。”

    “然后,你们的女人也不能闲着,得去采集大量的麻和藤条。”

    熊十三对这复杂的词汇面有难色,形容了半天,才吭哧瘪肚地转告熊微。

    可怜的熊微似懂非懂,目光呆滞。

    哎……语言不通依然是个问题。若在后世,写个条子过去,只要识字,最笨的工人都能做到。

    看来,等闲下来的时候得加强扫盲工作了。

    不管听没听懂,熊微依然不明觉厉地严格执行王多馀的命令,叫了十几个壮汉拿着村子里珍贵的石斧奔向树林。

    这个时代没有森林保护法,砍树当然不会被追责。按照王多馀的要求,他们专门挑那些长得笔直宽大的硬木砍。

    这可苦了这帮人了。

    砍树这项工作,只要有趁手的工具,现代人是很快很轻松的事情,可是要轮到上古部落的人,确实是一件费时费力的难题。

    用石斧砍树,这看上去极具仪式感的行为,在这个时代却显得那么可叹。

    难怪他们还住在地窝棚里,都怪生产力低下啊。

    整整用了2天的时间,熊微他们终于按照要求砍来四颗树,并根据王多馀的设想,用他们简陋的工具把树皮剐得干净。

    虽然这个“干净”在王多馀眼里似乎有些注水。

    小货车里有各种木工工具,包括精钢制作的大斧、油锯和钢锯,但这些东西极为珍贵,用坏了真没地方找去,必须用在刀刃上。

    “把这些木头都抬来。”

    在营地里,王多馀用从货车里取出他的“十八班兵器”:精钢制作的锛凿斧钺和钢锯。

    光着膀子哼着蜜雪冰城的小曲开始制造这个时空有史以来人类文明的第一件伟大的发明!

    大熊氏众人没想到,正是从此刻开始,他们摆脱了蒙昧状态,真正步入了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