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上古开公司 » 第三十七章 粮食武器

第三十七章 粮食武器

    菽离说的并没有错,如果单论肉食,王多馀其实真没多少。

    毕竟就凭王多馀加几个半大小子这种体量的队伍,哪怕天天出去打猎,哪怕回回都有收获,也不够几百人塞牙缝的。

    肉食不够,其他食物倒有。比如,货车上倒是有几袋大米、白面、方便面、火腿肠、榨菜、面包、茶叶蛋,可这些现代食物是为了自己保命的,关键时刻才能拿出来,怎么会给这些上古人吃呢?

    王多馀是俗人,不是圣人,更不是那种看到别人受苦就恨不得把自己全身家当奉献出去的圣母白莲花。

    在这里,多说几句题外话:货车是王多馀一个人的绝密,是他的禁脔,就好像他今后的地位和权力一样,任何人不得染指其中的任何物资——哪怕一个螺丝钉。

    即使是菽离、菽草、苜春、苜秋、涂鹘、涂寰这些“近臣”也不可以。

    有一次,菽离不经意间靠近货车,招致了王多馀的严厉训斥,这让他们长了记性。

    时间一长,他们也知道这是禁地,是不容商榷的不可接近的东西,哪怕是菽草这个和王多馀最为亲近的女孩子。

    回到粮食这一正题上,自古以来,粮食既是食物,也是一种武器。

    历史上,多少个朝代因为饥荒导致社会危机、统治危机,最后灭亡?

    多少个乱世,一拨又一拨的地主、土匪、军阀、地方豪强囤积粮草,用粮食收买人心、笼络人口?

    进入现代社会,大漂亮国又多少次在第三世界国家制造粮食危机,甚至烧毁他们的庄稼,就是为了制造动荡、控制他国?

    这些例子实在是太多了,粮食是战略物资,没有粮食,人就没法活。

    而有了粮食,就能干很多事,甚至化身为武器。

    王多馀也幻想着成为那种一出场就自带龙傲天光环的主角,虎躯一震、媚眼一抛,小弟纳头便拜,各路美女投怀送抱。

    可真实的世界哪有这么轻松?若王多馀没有粮食,哪怕他有毁天灭地的黑科技武器,哪怕他能上日天下日地中间日空气,也没有几个人肯真心投靠他。

    现实很残忍,道理很残酷,你让人投奔,光靠武力是没有用的,还需要让别人见到切切实实的利益——最起码,你得让人家填饱肚子、不用担心饥馁之苦吧。

    特别是眼下最缺粮的时候,粮食就是人心,就是决定性工具,就是能够征服部族的武器。

    好在经过前段时间的“骚操作”,王多馀的粮食策略起效果了,大熊氏下山的人越来越多。

    他略有得意:“粮食战术”赫然奏效,抻的越长,挣得越多,到时候跪在营门口的就是老祭司自己。

    形势虽好,但问题也很突出,那就是:后续的粮食怎么办?

    王多馀和少年们打到的猎物总共就那么多,接下来总不能空手套白狼吧?

    如果食物告罄,山上的人几里迢迢到这里来投诚,结果一看没了,还不如回山里,那乐子可就大了。

    王多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用和威势就会荡然无存。

    所以,如何养活这么多人口,已经成为当前最最要紧的任务。

    他想的很开通,有人就好办,有人就能变成劳动力,有劳动力就能变成无穷无尽的资源。

    王多馀的办法是:先招降一部分,然后利用这部分劳动力创造食物。

    接着,用创造出来的食物吸引新的人。

    这样,就形成一个滚动式的招降流程。

    严格意义上讲,这招确实算是空手套白狼,但这个套白狼是有一定“启动资金”的。

    这就有点像做生意的本钱,想争取个大项目(招降全部),就至少得能够有一定的“本金”(基础食物)。

    王多馀估算了下,按照目前能活下去的定量计算,七十人至少要搞出七天的食物,一百人至少要搞出十天的食物。

    这时候最怕断粮,“资金链”(招降工作)的断裂可是很可怕的,未来再想招降就不那么容易了。一旦在王多馀这里都吃不上饭,他们很有可能再也不信任他——顶多会把他当做冤大头。

    为了保证“资金链”不断裂,他把会点普通话的熊十三和熊雉叫过来,让他们对外面的族人按照他的意思宣布:

    从今天开始,鉴于前期发放食物过程中出现的混乱情况,大神决定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发食物,人数截至前一百名,先到先得,后到后得,一百名以外的,对不起,没有了。

    同时,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他还要求大家排队领食物。

    等熊十三和熊雉把这套复杂的规则告诉众人后,草皮裙们面面相觑,他们被这从未听过的眼花缭乱的规矩搞得五迷三道。

    不管他们理解不理解,这新的发放形式就这么开始了。熊十三、熊雉和少年们一起,戴上红袖箍,变身秩序维护员,拎着棒子组织来乞食的人排队。

    不过,有相当一部分人仍然一窝蜂地往前冲。

    这其中既有真不懂啥叫排队的,也有故意插队的,还有不怀好意来搞事情的。

    对于这种不讲公德的人,王多馀的办法也很简单——直接命令“红袖箍”们抡圆了棒子朝他们脑袋砸。

    一番哭爹喊娘过后,草皮裙们老实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秩序的排队在暴力的加持下诞生了。

    在外人看来,排队的目的是维护秩序,可只有王多馀自己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是控制来乞食的人数。

    要是山上近八百人一齐蜂拥而至,那自己真是要破产了。

    等控制好人数后,王多馀终于祭出了自己简单而粗暴的大杀器,这就是:土豆和熬粥。

    种豆数十日,正好用此时。

    前些日子,土豆和萝卜已经成熟了,王多馀和孩子们获得了大丰收。

    这种高产的土豆萝卜足足产出了近2000斤,足够百人十日的口粮。

    如果熬成粥,则又可以再挺十日。

    如果“奸诈”一点,把粥熬得稀一些,就可以挺一个月。

    熬过这些日子,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从排队的第二天开始,熬粥正式代替了发放肉食。

    王多馀让少年们每日采集一切能吃的野菜,择回来洗干净后,放到大锅里,加入切好的土豆、萝卜、碎肉、鱼虾,再稍加一些盐、味精、茴香、大料、麻椒、香油、酱油和十三香。支起柴火,一顿熬。

    开锅后,那味道,对于饮食单调并且已经饿了许久的上古人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吸引力。

    王多馀让他们自带陶碗,这些早早来排队的人乖乖地从自己家里翻出来,有贪心的家伙甚至搬来一个大陶盆。

    当这浓稠鲜美的野菜土豆萝卜海鲜什锦粥按固定的量盛放到他们的容器后,每个人都流下了口水。

    虽然不如肉食更实惠,可这味道,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