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大主宰 » 第三十七章 睢州之变

第三十七章 睢州之变

    清晨,日上三竿。

    豪情万丈也难敌她柔情似水,朱致朗现在深切会到这句话的意思了。美人伏在胸怀,恣意温存,他还真想一直就这么享受下去。

    昨夜,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是一对俊男美女,一床而眠,天雷勾动地火,自然鸳鸯被翻,阴阳调和,好一番折腾。

    朱致朗斗争许久,在王玉笙白里透红的俏脸上轻轻吻了一下,轻轻抽出她枕着的手臂。

    虽然他动作缓慢而轻柔,可还是让王玉笙察觉到了。王玉笙睁开眼疑惑地看了眼朱致朗,然后伸出双手,紧紧环着朱致朗的腰,把一张羞红的脸往朱致朗怀里拱,一头青丝秀发,微微有些凌乱。

    王玉笙的动作,虽然把头埋进了朱致朗的胸膛,却刚好把一张洁白诱人的玉背,完全展现在朱致朗的眼里。

    朱致朗苦笑一下,最难消受美人恩啊!可他必须狠下心来,因为他还有重要事情要去做。

    朱致朗轻声道:“笙儿,乖。”昨夜两人温存时,他就已经改口,私下里就这么称呼她了。

    “你再睡会,我先起来了。”

    王玉笙虽然很不舍,可一听朱致朗要起床,却动作迅速地穿戴起来。

    两人用早膳时,有人进来禀告,就在刚刚结束不久,遂昌金矿拍卖完成,王家以三百二十三万两银子,取得了金矿三十年开采经营权。

    朱致朗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王玉笙,赢得美人一个香吻。这稍稍弥补了他对王玉笙的歉意,新婚没有多久,他却计划着要离开了。

    用完早点,朱致朗便匆匆外出,面对朱致朗满含歉意的道别,王玉笙回以温柔一笑。

    太子府客厅里,太子府军事总管方正化、太子左卫指挥使戚云及朱致朗最新任命的原王家盐丁队长,现太子第三卫的右卫千户王定武等人已经等候多时。

    朱致朗只提了一个要求,三日内做好准备工作,三天后各领本部兵马,向徐州进发。

    朱致朗事先已经让周毅通过钱谦益等人游说,为了加强北伐力量,朝廷已经下达敕谕,令太子府派兵支援。

    只是南京朝廷没有想到,朱致朗动作这么快,居然还亲自带队出发。

    刚当上新郎官,正是卿卿我我,蜜里调油的好日子,但朱致朗却力排众议,坚持亲自带兵,往赴徐州支技史可法的北伐行动。

    只有朱致朗心里清楚,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什么史可法北伐,只不过是去抢人头,抢部队去。

    太子府各级将官工作效率不错,一方面周毅等人调度有方,一方面是朱致朗的精兵政策见效果。

    三天后,朱致朗匆匆告别王玉笙,在杭州府誓师出发。

    朱致朗深知自己并不熟悉大明军队的行军布阵和临场指挥,索性将部队指挥权全权交给了方正化,令戚云为副总指挥。

    方正化带兵多年,有带大兵团的经验,有丰富的军事指挥经验。戚云虽然在南京被排挤,但朱致朗了解过这个人,居然是戚家军后代,为人沉默寡言,但其实军事能力很强,他是那种比较职业化的军人,不善于政治,但钻研作战却很是着迷。

    朱致朗就喜欢这种比较纯粹的人,军人就应该这样,沉迷于军事研究。对于不善于言谈和交际,这些问题在朱致朗看来,反而是一种优点。人类总是这样,有的人喜欢全面表现,有的人专注一点。那些太过全面的人,往往最终的成就没有专注于一点的人强。所谓识人用人,就是要理解他不善长的,支持和发挥他的专长。

    部队经湖州,过常州,急行军六七日后,到达淮安休整。

    急行军非常辛苦,所幸是在内线,安全和后勤的没有问题。朱致朗一路跟着大部队,虽然辛苦异常,但也觉得收获很大。

    他与戚云等一线将领同吃同住,很快军中都知道了太子殿下与他们同甘共苦,士气高涨。朱致朗在与这些一线军官接触中,也了解了这些人的心态和斗志等情况,得到这些中坚军官们的忠心拥戴。

    冷兵器时代,一个真正得到士兵和将官拥戴的领袖,对这支部队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这样的部队才会作战勇敢,士兵有拼命的精神,队伍间也才能彼此信任,密切配合,爆发出无坚不摧的力量。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袖的作用有时候是精神支柱,有时候是定海神针,有时候是坚强的意志。古代一个名将倒下,导致国家迅速灭亡的情况屡见不鲜。

    朱致朗一路也注重学习方正化的指挥,何处派出斥候,何时安营扎寨,如何鼓舞士气,如何安排辎重,这一切都是他急于学习的。

    明末的局势,如果完全依靠几个将军,哪怕最后打败了清廷和农民军,最后也很有可能是汉末曹操的结局。

    当一个人的势力大到无人可以撼动,他手下聚拢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和士兵,这些人的心向着他,功劳和利益与他绑在一起。那么反不反就不是这个人说了算。

    曹操也许真没有代汉之意,但最后曹家的势力摆在那,他儿子代汉是必然的。

    到司马家的情况,也很相似,天下之权集于司马家的时候,司马懿和他二个儿子虽然没有代曹,但到他孙子就行篡逆之事。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无论是哪一个将领到达了这样的地位,对大明来说,也未必是好事,明朝终将被代替。

    朱致朗一开始就决定自己要能带兵,会带兵。他必须像曹操或刘备那样,掌着兵权,掌着财政,有一大群文臣武将紧紧围绕在他身边,他们的前途和利益都要跟自己紧紧绑在一起才行。

    在淮安休整期间,朱致朗不断召集各级将官讨论行军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在朱致朗坚持下,不计成本地多次组织实兵演习,模拟与敌遭遇战、攻坚战、防守战等战法。

    戚云在这些模拟作战中,表现异常突出,他的军队指挥得心应手,配合协同能力非常强,尤其是传承自戚家军的鸳鸯阵,讲究配合协同,实战中效果非常好。

    朱致朗在演习中,又与各将官们讨论了一种全新战术,他凭借记忆,将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的军事思维传达给他们。

    经过仔细分析论证,戚云首先站出来支持朱致朗的战法,他认为当年戚家军就有这种思维,用厢车阵做好防守,远攻和近防搭配,非常有用。只不过朱致朗的意见,把防这一点做到了极致,这在实战中非常有利于明军的战法。

    方正化等了解了朱致朗提出的战法后,也非常震惊,这种办法虽然比较笨,需要花费很多力气在工事上,但运用的好,却是能改变战局的,尤其是对付清朝骑兵上,工事的作用更加明显。

    在休整期间,朱致朗一直保持与“影牙”的联系,直到他收到线报,高杰部已经进驻睢州,他才命令全军,继续向睢州方向开拔。

    弘光元年的正月,朱致朗没有来的及与家人庆祝新年到来,而是与士兵们在艰苦行军。

    正月十二,朱致朗收到睢州传来的消息。初十这天,明河南总兵许定国在睢州城里设宴请高杰并河南巡抚越其杰等人。

    事前,许定国已暗中将家眷送进黄河以北清将豪格营中,几乎可以确定有投降之意。但高杰自恃兵强马壮,吃定许定国不敢反抗他,不顾越其杰等人的提醒,只带少数亲兵赴宴。宴上许定国袭杀高杰,然后带着手下投降清廷去了。

    一切如朱致朗所料,而这一切正是他等待的一个机会,一个把高杰旧部纳入旗下的机会。

    朱致朗一边加快行军,一边命令杨廷麟等人,先稳住高杰旧部,等待太子来给他们做主。

    朱致朗赶到高杰旧部驻地时,史可法正头痛怎么处理高杰死后的事情。高杰旧部以高杰外甥李本深实力最强,但是李成栋等人互相不服。高杰儿未成年,不能服众,但高杰妻子邢夫人在高杰旧部中有很大影响力,她出面希望让儿子继承高杰爵位。

    这位邢夫人虽是一介女流,却是很有主见,他知道高杰死后,手下这些悍将并不好统御,他们彼此实力相差不大,互相不服,一个不慎就分崩离析。她本欲给儿子找一个有威望的靠山,借着高杰之子的身份和靠山的威望,能够继续统领这一镇的兵马。

    她第一个想到的人,是在南京素有声望的督师史可法,但让她失望的是,史可法因为高杰流贼出生,怕收高杰儿子为义子会影响他声誉,竟然拒绝了邢氏。

    正当邢氏一腔愁苦时,杨廷麟来访了。

    杨廷麟和阎应元本就着力交好高杰及其将领,这一点邢氏其实内心是不满的,她看似乎太子有意要他们来接近他们,这令她生出警觉。但现在形势不一样了,如果太子殿下亲至,并且能支持她儿子,那么高杰这些旧部至少还能维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