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戏说演义之冷眼观三国其一 » 第五回 探古洞童子康得宝

第五回 探古洞童子康得宝

    上文说到,童渊误走时立村,结识了以打猎为生的太史莫、太史慈父子,童渊自告奋勇,要进深山,降怪兽,为当地除害,为兄长解忧。

    待到太史莫将那怪兽所在说与了童渊后,童子康便要起身前往。

    此时,旁边低头吃饭的小太史慈跑到童渊身前,说道:“童叔叔,为了我家,甘愿以身犯险,我们又怎能让叔叔一人前往呢。我父亲先前与那怪兽争斗,尚有旧伤未愈。就让小侄陪叔叔上山吧。”

    童渊听到年仅九岁的小太史慈竟能说出这般言语,不由得暗中赞叹太史家的家风。又想到了当年的小韩琼,心中感慨颇多。

    正此时,太史莫也开口了,道:“贤弟,正是这话。愚兄确是身上不便,实在是有心无力了。你别看这娃娃年纪小,练功却也有5年了。贤弟此去,万一有个需要传信、搭手之事,也有个照应。”

    童渊本想再说些拒绝的话,突然看见了太史慈手中自己的包袱,便道:“既如此,请大哥在家耐心等候,我一定保证小侄儿安然无恙。”

    说罢,背起了长条包袱,一手拿着“凤嘴绿沉枪”,一手牵着小太史慈,便欲出门向山中走去。

    太史莫及其夫人直送到童渊二人看见踪迹了,方才回转家中。太史莫看着夫人虽然眼中满是不舍,却始终未阻拦一句,心中颇为满意。夫妻二人回家中叙话,自是不必多提。

    单说童渊带着太史慈一路向北,直走到了“黄宽山”。见此山崔巍险峻,万壑千岩。从山脚走到那怪兽所居山洞之前,越走越让人觉得心惊胆战,真个是:入山只见千树摇,临洞方闻万兽吼。

    童渊见此,便问太史慈道:“孩子,这山之前你来过吗?一直是这种情形不成?”

    太史慈答道:“童叔叔,我也曾不止一次跟随父亲上山打猎,从未见过这般光景,这,会不会与那怪兽有关呢?”

    童渊点头道:“看此情形,应该是那怪兽来了之后才变成这般的。你我暂且找个背风所在歇息片刻,此兽白日间猖狂,夜间便进入虚弱期,我们等到天黑再去收拾它。”

    太史慈点头称是,二人便找了个背风所在静等黑夜到来。

    过了一段时间,天色将黑,狂风渐息,童渊将身上的两个包袱交给太史慈,并说道:“孩子,你且留在此地,帮叔叔看守物品,此物对叔叔极其重要,万万不可马虎大意啊。”

    太史慈虽然年纪小,却是聪慧异常,知道童渊故意如此之说,为了不让自己涉险,也深知自己进洞也帮不了什么忙,便答应了。

    童渊还道:“孩子你手中没有防身的武器,不如将叔叔的这柄宝剑拿着防身吧。”说罢,就要摘下腰间宝剑。

    太史慈道:“叔叔不用担心我,我手里有兵器。”说着,双手向后一探,从后腰处抽出了两把小铁戟,晃了晃。

    童渊见这一对铁戟虽然样式小了些,却也是十足的镔铁打造,寒光闪闪,便放下了心。又叮嘱着,如果难以对付野兽,就上树躲避等话语,才提着“凤嘴绿沉枪”向山洞走去。

    进得山洞后,只觉得内中并不宽阔,仅仅能够容得两匹马并排而过,里面乌黑一片,真可称得上:伸手不见指,对面不识人。童渊一仗对此兽的习性熟悉;二仗自己通身的本事;三仗掌中宝枪可切金断石。也不惧怕,一边用宝枪向前探路,一边向深处走去。

    走了大概有一盏茶的时间,道路渐渐地宽了起来,前方隐约有光亮闪动,童渊心中一喜,便大踏步向前走去。

    待走到近前,这才看清,那闪着光华的乃是一件包袱。童渊见此,便兴冲冲的向前走了过去。

    正在此时,只听见左前方一声怪吼传出,紧接着就感到一阵恶风扑来,童渊大惊,忙撤步闪身,横掌中“凤嘴绿沉枪”,定睛观看,只见一兽正站在自己刚才的位置,双目放光,张着血盆大口,冲自己吼叫着。

    果然与书中所写一模一样,只见那怪兽长得是牛头,鹿角,虎身,豹尾,四肢如猴,形状似熊,胸前还隐有光华射出,正是那“树油宝甲”。

    童渊深知这种怪兽名叫“五罴兽”,只因此兽头、角、身、尾、爪为五种怪兽拼接所成,又有着熊罴的身子,因此得名。正如太史莫所说,这“五罴兽”行动快若猴、迅赛豹,力量如熊似虎,头上角、身后尾,皆可伤人,实在不容易对付。

    此兽本来前胸是个弱点,现又有“树油宝甲”护身,刀枪不入。现今唯一可攻之处,便只有眼睛了。

    想到这里,童渊不再迟疑,一抖掌中枪,便迎了上去。与那“五罴兽”斗在了一处,童渊仗着“凤嘴绿沉枪”长有一丈零八寸,便靠着远距离攻击,始终不让“五罴兽”近身。

    打来打去,童渊看准了一个破绽,终于将枪尖送进了“五罴兽”眼中,只听那兽大吼一声,倒在了地上,抽搐了几下,便不动了。

    童渊也累得不轻,确保“五罴兽”真的死了之后,也坐在了地上大口的喘着粗气。

    过了一阵子,童渊站起身来,先是拔出了宝枪,接着便径直走向了放光的包袱前。

    打开包袱,只见里面放着一套全身的铠甲,那闪光的是盔甲旁放着的一颗夜明珠。

    童渊借着夜明珠的光亮,将包袱打开,仔细观看,但只见:上面是一顶亮银八宝狮子盔;中间摆放着银片龙鳞连环铠;下面是水火素罗袍、团花凤凰裙;旁边放着一双白牛皮的五彩飞云战靴。

    童渊一见大喜过望,也不及细想此处为何会有这等宝贝,只想要马上换上披挂。

    突然想到太史慈还在外面等候,连忙将盔甲战靴放进包袱,借着夜明珠的光亮,四下看了一圈,见没有什么可用之物,便背好包袱,拖着“五罴兽”的尸体,走出洞外。

    因童渊举着夜明珠照亮,十分显眼,方一出洞,便被太史慈看个正着。小太史慈连忙从不远处的树上下来,近前施礼。

    “叔叔,您可算是出来了,此行顺利吗,没有受伤吧?”太史慈关切的问道。

    童渊将手中“五罴兽”向前一扔,笑道:“总算是不虚此行,走吧,快回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父母。”

    太史慈也是喜笑颜开,将两个包袱递给童渊,童渊接过,将长条包袱背在了身后,从另一包袱中,拿出两本书递给了太史慈。并说道:“孩子,这两本书你收下吧,好好研读,日后应会对你有些好处的。”

    见太史慈想要拒绝,童渊笑道:“你最好先看看,再说话,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太史慈听后,本能的接过来,打开一看,只见这两本书,一本是《风波枪》,另一本是《流星双戟》。翻看细看,更是惊得口不能言,直直的看向童渊。

    半晌才开口问道:“童叔叔,这两本书,您真的愿意送给我吗?”

    童渊笑道:“那是自然,否则我又怎会拿出来呢,快收起来吧。”

    原来,童渊和太史慈一路行来,早就在路上知道了,太史慈最羡慕用枪的大将,只可惜年纪太小,尚未练习。

    童渊见太史慈言行举止,早就有意提点一番,又看见他顺手的双戟,便将玉真子所传72路绝枪之一的《风波枪》和春秋年间著名的戟法《流星双戟》送给了太史慈。

    太史慈闻听,激动地双膝跪地,口称:“叔叔,您能不能收我做个徒弟呀?”

    童渊连忙将其扶起,道:“贤侄啊,叔叔我还有要事在身,此事却是难了,你先自己习学吧,待日后有缘,你我再谈此事。快跟我回去吧,你父母该着急了。”

    太史慈只得起身,称是。

    走了一阵,回到太史家,天早已大亮。

    待见到太史莫夫妻,将此事简单的叙述了一番,又将“五罴兽”的尸身留给了太史莫。

    起初,太史莫坚决不肯收,他也知道这怪兽是非比寻常,一身都是宝,自己怎好贪天之功,既得名又获利呢。

    后来在童渊坚持之下,又言明此兽用药,不仅有助于治疗伤痛,对于增强筋骨也有好处。

    太史莫见童渊态度坚决,又看了看小太史慈,只得收下了。但却坚持将“五罴兽”身上最宝贵的一对角砍了下来,用包袱包好,推到了童渊手中。

    童渊见状,知是推脱不掉了,就顺手收下了。之后又嘱咐了太史慈几句,便起身告辞了。

    太史一家苦留不住,只能送童渊出了“时立村”,而童渊也再一次踏上了行程。

    且说这一日,童渊来到了荆州城,见荆州城果然与众不同。

    便想在城中转转,但眼见天色渐黑,童渊便在城中找了一家名唤“悦来”的客栈中住了下来。打算逛逛夜景,次日再离开。

    欲知夜间有何事发生,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