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开国全传 » 东汉开国全传(53)

东汉开国全传(53)

    邓禹从小精通《诗经》、《尚书》,说出的话都是社稷兴亡、治国安邦的大道理。最厉害的是:他能将拍马屁和解决领导思想问题融为一体,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并能在无相无形之中自然流出,已经达到鬼神莫测、令人发指的境界。

    这就是邓禹的大优点,一般二般人能学的来吗?还是那句话——有时间多读读书吧,脑子里没东西,打死你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呀。

    刘秀现在已是顾虑全消,决定修整之后兵发钜鹿,继续讨伐王郎。

    就在二人感叹的时候,突然有人急匆匆跑来报告:城西突然出现一支几千人的骑兵队伍,马上就到城下了。

    (十)北方突骑

    刘秀听后一下就紧张了:来的什么人?如果是王郎的部队,甭说打钜鹿了,先在这儿打一仗吧。

    刘秀赶紧细问:“知道是谁的队伍吗?”

    报信人说:“回禀大司马,听说是上谷、渔阳来的,还听说他们已经投靠了王郎,没准儿是打咱们来了。现在城里人都很害怕,您快去看看吧。”

    刘秀一听:“上谷、渔阳?这不是耿况、彭宠的地方吗?他们也投靠王郎了吗?还有那个耿弇,自打蓟县跑散后就没了消息。他不是一直要动员上谷、渔阳的突骑吗?怎么现在骑兵跑这儿来了?”

    刘秀迅速来到城西,登上城墙向下观看。只见城外乌压压一大片全是骑兵,大概有四五千人。

    虽然来的人不少,不过凭战场经验,刘秀感觉这帮人不像来打仗的,但也闹不清来干什么的。因为这些人谁也不说话,都抬着头直愣愣看着他。

    这下,刘秀被看得没了底:“你们不打仗,也不说话,都看着我干什么?莫非你们都是来相面的吗?”

    刘秀刚要问话,只见队伍里出来一个帅气小伙,他来到城下俯身便拜,朗声说道:“禀告大司马,耿弇前来拜见!”

    刘秀一看,果然是在蓟县失散的耿弇,心立即放下一大半。

    刘秀不知道耿弇失散后什么情况,更不知道他怎么突然带着兵跑到这儿了。就在城上对他说:“耿弇,你进来吧,说说怎么回事?”

    于是,耿弇一个人进入广阿县城,向刘秀讲了他这几个月的经历。

    从现在开始,云台二十八将中的五位将军同时出场。因为涉及的人和事又多又杂,大家别着急,咱们一个一个说。

    (十一)寇恂

    蓟县走散后,耿弇没去找刘秀,而是直接回了家。他很清楚:自己一个人,就算找到刘秀,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别看耿弇年轻,主意可不少。他赶紧回家,劝说老爸耿况联合渔阳的彭宠,出兵支援刘秀。

    到家之后,耿弇才发现:老爸的日子也不好过,正在发愁呢。他把耿弇派去长安,结果这个宝贝儿子一走就没了消息,也不知道怎么个情况。

    没办法,那就是个通信不发达的年代,耿老爹也只能慢慢等。结果儿子没等来,却等来王郎的使者。

    王郎称帝后,向河北各地派出很多使者,招抚他们归顺自己。上谷郡是北方重镇,自然少不了要来。

    使者见到耿况后,不但让他归顺,还催上谷郡赶紧出兵去帮助王郎。

    这下,耿老爹头可大了\u00ad——儿子那边没消息,王郎这边又催得急,到底该跟着哪边啊?

    看得出来,耿老爹虽然年龄大、头也大,却不如他儿子主意大。

    就在耿老爹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手下一位高手来出主意了,这个人就是寇恂。

    历史上,人们对寇恂的评价很高,有人甚至把他比做西汉的开国丞相萧何。他的人品、才能、心胸气度,确实可成为后世的楷模。以后随时间的进展,会详细说他的事迹。现在先做个简单介绍:

    寇恂字子翼,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五,幽州上谷郡昌平县人,就是今天北京市昌平区。

    寇恂家好几代都是当地的大户,他长大后在耿况手下当了一名功曹,和郭圣通的父亲郭昌是一个职务。

    工作后不久,耿况就看出寇恂是个人才,对他特别器重。

    耿老爹眼光果然不错,到更始元年(23年)十月,寇恂就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当时,更始帝刘玄刚进入洛阳,也派出很多使者去全国各地招抚,其中一名使者就到了上谷郡。这个时候,就是刘秀出巡河北的前后,也是耿弇去长安之前。

    来的这个使者可是心术不正,他想借这次出来的机会捞上一把。于是,他在来的路上就放出话:“谁先归顺更始帝,就给谁爵位”。意思是:谁归顺的早,原来的爵位还是你的;要是归顺晚了,爵位就没了。

    耿老爹是个实诚人儿,相信了使者的话。老爹觉得:堂堂的皇帝使者,当众说出的话还能不算数吗?

    再说,他很想保住太守这个位子,所以表现也特别积极。耿况亲自来到上谷郡边界迎接使者,见面后,老爹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印绶交给了使者。

    在汉朝,印绶对官员是相当重要。因为那时没有照片、身份证,离得远的人,谁也不认识谁。你在哪里当官、什么官职,全凭你的印绶——可以说是只认印、不认人。关于印绶的知识,咱们有时间再详细介绍。

    现在,耿况把印绶主动交给使者,意思就是:你代表更始皇帝,我把印绶交给你,等于我诚心诚意归顺更始政权了。你不是说谁先归顺就给谁爵位吗?你也应该遵守诺言,再把印绶给了我,这不就等于恢复我官职了吗?

    在耿老爹看来,这就是走个程序的事。但他没想到:使者拿到印绶后,就没了下文。

    耿老爹不愧是个厚道人儿,他老老实实等了一夜。可到了第二天,他发现使者不但没有归还印绶的意思,连这件事都不提了。

    耿况厚道归厚道,但也不傻,他这下明白了:原来使者是想敲自己一笔,如果不把钱送够了,这个上谷郡太守的印绶就是别人的了。

    汉朝官员的印章上面,只刻着任职地点和官职,没有个人的姓名。可以说,使者把这个印绶给了谁,谁就是新的上谷郡太守。

    哎呀!耿老爹这下头又大了:天下竟有这样的事儿?皇帝的使者——这么大领导说的话,说不算就不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