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开国全传 » 东汉开国全传(52)

东汉开国全传(52)

    贾复辞别了刘嘉,拿着推荐信,从陕西汉中一路赶到河北隆尧。按两千年前的路况,这条路实在不好走。先要向北穿过秦岭,到达关中。再向东过潼关、函谷关,最后还要渡过黄河。可谓山高水远、路途艰辛。

    但对贾复这样英雄铁汉,跨越千里投奔明主,这些困难根本算不上什么——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为了心中的理想,即使翻越再多高山,跨过再多河流,也无怨无悔、无所畏惧。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到隆尧后,贾复也留了个心眼儿。他知道和刘秀自己并不认识,所以没直接去见刘秀,而是先找到老乡邓禹。

    邓禹是南阳郡新野县人,贾复是冠军县人,两个地方都在今天河南省南阳市,离得很近。可能两个人原来就认识,邓禹也觉得贾复有将帅之才,就把他推荐给了刘秀。

    还是那句话,以刘秀的眼光,一见贾复就知道: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史书写的是:“光武奇之”,直接就封他为破虏将军——至此,李老师的预言彻底实现。

    此后在生活上,刘秀对贾复也非常关照。一天,他发现贾复骑的马又瘦又弱,大概是从汉中跑过来累的吧。刘秀觉得一位冲锋陷阵的将军,怎么能骑这样的马呢?

    于是,刘秀亲手解下自己车上的一匹马,赠给了贾复。

    史书写的是“光武解左骖以赐之”,刘秀这个级别坐的马车,是三匹马拉着,左骖就是最左边那匹马。

    后来,贾复又遇到一个大麻烦,而且是他自己造成的。

    一般来说,凡是有本事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脾气。贾复就是这样的人,问题是他不但有脾气,还爱瞧不起人。

    很快,他就和周围同事产生了矛盾。大家觉得:你贾复就是个新来的,不老老实实待着就算了,还整天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必须整整你,看你老不老实。

    后果就是,有人要把贾复弄到鄗县当县尉——一个领兵打仗的将军,去当县公安局局长,这前途基本就算完了。

    刘秀知道这件事后,便对那些人说道:“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

    意思是说:贾君文是一位退敌千里的将军,怎么能当县尉呢?以后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能调动他的职务!——就这样,刘秀把贾复保了下来。

    这下,贾复更感动了——又是给你马,惹了事还给你做主。遇到这样的领导,还能说什么?再不死心塌地干,说得过去吗?

    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像贾复这样的猛将,正是大展鸿图的机会,咱们到时候再介绍。

    贾复、刘嘉说完了,再说刘秀得到的另一个人才——陈俊。

    陈俊字子昭,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十九,荆州南阳郡西鄂县人(今河南南阳市卧龙区一带,)也是一个南阳派。

    陈俊早期生活记载很少,只说他年轻时是郡吏,就是南阳郡政府的一般官员。刘玄称帝后,刘嘉成了汉中王、太常将军。陈俊当了刘嘉的长史,相当于高级幕僚,辅助他处理各项事务。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刘嘉也给陈俊开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去投奔刘秀。估计和贾复一样,刘嘉也知道陈俊是人才,待在这儿只能是浪费。唉!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放,索性也把他介绍给刘秀吧。

    就这样,刘嘉又送走了一员猛将。而陈俊拿着推荐信,在柏人县投奔了刘秀。

    事实证明:刘嘉这种“毫不为己、专门利人”,一心向外推荐人才的精神,无论什么年代都是要不得的。尤其在乱世之中,你把人才都介绍走了,人家那边是好了,你这里可怎么办呀?

    刘嘉的事咱们以后再说,回来接着说刘秀。

    (九)邓禹的思想工作

    他得到贾复、陈俊后,率领大军拿下广阿县,准备先休整一下,再去打钜鹿。

    可是,柏人县还没拿下来呢,总有绕不过去的时候啊。一天,刘秀对着地图琢磨办法,看着看着不禁心生感慨:唉!连一个柏人县都打不下来,邯郸能打得下来吗?王郎能消灭吗?全国这么大,照这样打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正感慨着,突然看见身边的邓禹,便想起几个月前,两人在邺县的对话,禁不住问道:“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意思是说:邓将军,你看看,全国这么多郡、这么多国,咱们现在只得到区区一个钜鹿郡。你记得自己在邺县怎么说的吗?你当时说以我的能力,平定天下非常容易。你看看,现在只得到一个郡,还这么困难,这是为什么呢?”

    看《后汉书—邓禹传》时,我就一直琢磨这样一个问题:邓禹不但没什么战功,还经常打败仗。比他战功大的人多了,凭什么他排云台二十八将第一?就凭他人长得帅?是刘秀的老同学吗?

    看完之后仔细想:人家排第一是很有道理的,原因有很多。邓禹虽然军事能力一般,但许多优点却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下面的回答,就是原因之一:

    见大领导忧心忡忡,似乎还有点泄气,又问出这么尖锐的问题。换成一般人,头肯定立刻就大了,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来。

    再看人家邓禹,思维那是相当敏捷,只用一句话就解决了领导的思想问题。邓禹说:“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现在天下混乱,百姓思念明君,就像孩子思念慈母一样。自古凡是成大事者,靠的是仁德,不是地盘大小啊。

    邓禹是在劝刘秀:地方大小无所谓。明公您想想,过去的夏桀、商纣、秦始皇,还有王莽,哪个不是占有天下。地方够大吧?但最后怎么样呢?还不都灭亡了吗?天下越混乱,老百姓就越盼望圣明的君主。明公您德行高尚,不正是百姓盼望的那个人吗?所以说,您现在地方小没关系。只要您坚持住,踏踏实实干下去,天下将来一定是明公您的呀(最后一句话只是意会,邓禹没敢直接说出来)。

    诶呀呀!此话一出,刘秀心里立刻就舒坦多了,顿觉得精神抖擞、甜蜜而愉悦,什么烦恼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