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开国全传 » 东汉开国全传(51)

东汉开国全传(51)

    (八)贾复、刘嘉和陈俊

    说完祭遵,再说前来投奔的两个人才。他们一个叫贾复,一个叫陈俊。按技术特长说,这两人都属于武将,而且都是很能打的猛将。最后,俩人都成了云台二十八将,分别排名第三、第十九。

    这两个人是拿着同一个人的推荐信来的,这个写信的人就是后来的东汉顺阳侯刘嘉。

    咱们逐个介绍一下这三个人,先说贾复。

    贾复字君文,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三,荆州南阳郡冠军县人,就在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邓州市一带。他的老家冠军县可是大大的有名。

    现在人把体育比赛的第一名叫做冠军,但冠军这个词可不是现在才有的,两千多年前就有。

    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因为功勋卓著,汉武帝取“勇冠三军”之意,封他为冠军侯,并把他的封地改名为冠军县——这就是冠军和冠军县的来历。

    贾复从小就爱学习,长大后来到舞阴县跟着一位姓李的老师学《尚书》,学习也很用功。

    这位李老师除教书之外,大概还会相面。贾复来后不久,他就看出,这个同学将来必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李老师肯定不止一个学生,但他也不管别的同学能不能接受,就当着大家的面说:“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意思是说:你们看看人家贾复,不但相貌气质出众,还这么爱学习,将来不是将军就是丞相呀!后来证明:李老师这句话一点儿都不错。

    毕业后,贾复在冠军县当了一名普通公务员。工作不久,他的能力就显了出来。

    当时,县里吃的食盐都要从外面运,但当时已是王莽末年,土匪强盗很多,治安非常差。像食盐这种生活必需品,又属于国家专卖,几乎是这些人的必抢目标。

    县里派人运了好几次,食盐不是被抢,就是逃跑时弄丢了,反正都没运进来。

    后来,县里领导派贾复去,结果他哪次出去,都能把盐全部运回来,搞得领导同事都很信任他。

    再后来,世道越来越乱,起义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知道贾复是怎么想的,公务员也不当了,竟然聚集了几百个人,在羽山(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东北边)这个地方起义了,自称“将军”。

    查了查地图,发现冠军县、羽山县离得挺远,不知道贾复为什么,跑那么远起义去了。

    虽然是自己封的吧,但别管怎样,反正贾复现在是将军了。李老师的预言算实现了一半。

    刘玄称帝后,贾复觉得这个皇帝正宗,就带着队伍归顺了更始帝。他在汉中王刘嘉手下当了一名校尉,校尉是仅次于将军的军事将领——现在贾复离将军位子更加近了。

    再介绍一下写推荐信的刘嘉。

    刘嘉字孝孙,是刘氏宗族的人。他和刘玄一样,也是刘秀的族兄。但刘嘉和刘玄血缘关系近点儿,俩人是同一个曾祖父。

    而刘嘉和刘秀关系远一些,他俩是同一个高祖父(曾祖父的爸爸)。

    虽然血缘上远一辈,但刘嘉、刘秀的私人关系要比刘玄近得多。刘嘉很小就没了父亲,是刘秀的父亲把他养大的。并且刘老爹对刘嘉特别好,史书记载是一直把他当做养子。

    刘嘉从小就是个仁义厚道的孩子,和刘秀一家感情很深。两个人彼此非常了解,这也是后来刘嘉把人才都介绍给刘秀的原因。

    等到刘秀、刘玄起义,刘嘉也选择跟着家族一起行动。他在更始帝刘玄手下,从偏将军一直干到大将军。小长安战败时,他的妻子被杀。

    刘玄定都长安后,刘嘉获封汉中王,兼太常将军,那可是当初他老祖宗刘邦的封地。汉中国的国都在南郑,就是今天陕西省汉中市南城区。

    说实话,汉中当年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位置偏僻不说,路也不好走,难怪汉高祖刘邦当年也不愿去。但厚道的刘嘉什么也没说,老老实实去那儿当了王爷。

    再后来就是刘秀招抚河北、刘玄把长安治理的一片混乱。但无论外面怎么乱套,刘嘉是什么也不掺和,就一心一意做他的土皇帝,真是个难得的老实人儿啊。

    虽然刘嘉一心想过小日子,但那个乱世能允许吗?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这人就是贾复——他可不想在山沟沟里窝着。

    见面后,贾复并没直接说自己的来意,而是先给刘嘉讲了一大堆历史知识,包括尧、舜、禹、汤、齐桓公、周武王这些名人,还有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的事,把老实人刘嘉听得一头雾水,心想:“你说这么多,到底想说什么呀?你到底几个意思呀?”

    直到这时,贾复才挑明自己的想法,他说:“这些人建立的功业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六国时,干脆都被秦国灭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代比一代小。目标定小了,将来实现后的结果就更小。现在汉室刚刚复兴,天下正是最乱的时候,王爷您难道不想进取了吗?现在只想保住汉中这一亩三分地,您把的目标定得这么小,将来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哦,这下刘嘉明白了:原来绕了半天,你是在说我不思进取呀。

    贾复年轻时候的书真没有白读:他绝不是一个光会打仗的将军,还是目光长远,对时局发展有准确研判的明白人。

    后来证明,贾复说的话都一一应验了——不久后,刘嘉就吃到了苦头:有人来夺他的汉中,他打不过人家,连吃败仗,最后落得无家可归、四处流浪——这就是不思进取、不重视人才的后果,当然这是后话,到时候再说。

    不过,他现在可听不进贾复的劝告。

    但刘嘉确实是厚道人,虽然不听劝,倒也没有生气,反而和颜悦色地对贾复说:“贾校尉,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我呢,也确实不想折腾了。建功立业这种大事情,对我来说呢,难度确实太大,实在是干不了啊。看得出来,贾校尉年轻有为,是个有志向的人,留在我这儿只会耽误你。这样吧,现在河北的大司马刘公,我看你俩能说得来,你就去投奔他去吧。我呢,给你写封推荐信,你带着信过去,他一定会收留你的。”

    就这样,刘嘉把自己的一员猛将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