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训练黄巾开始 » 第十二章 攻城

第十二章 攻城

    战后千夫长召集百夫长们,总计战损结果。

    刘强的百人队战死二十一个,作为先锋,牺牲算最少的,同时杀了对方二十二个人。

    千夫长看到这样的结果,也无话可说。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就算这样,其他几个百户,都有意副千户腾出的位置,已隐隐向千户长透露此意。郑东虽然不在竞争行列,毕竟在百户长上干得最出色,好像只要贬低他,就能显示自己的能耐。

    他们也是嫉妒郑东能练兵,于是,纷纷向千户长诉说:“王兴受郑东撺掇,不敢硬碰硬,见到难打之处就绕开,刘强被架空了。”

    千户长不知道副千夫死时与刘强说了什么,这是副千户生前最喜听到的言论。再是心痛助手之死,面对战果,也不能再为他出头,挑郑东的刺,传出去,会冷了士兵的心。

    听到手下这么说,他头都有些大,心里冷笑,要我推荐,也不能如此无耻。想起郑东不辞辛苦练出精兵,心里渐渐同情起他来。

    况且,自己就不认同他们所说,打仗除了硬碰硬,有时也得用巧劲。明知送死,还要往前冲,如果不是危急关头,军令之下,那是鲁莽,不是英雄。

    这时,刘强站了出来,把副千夫的遗言向千户长叙说了一番,最后说道:“我的能力,不足担当百人队长,恳请千户长,还是让郑东复职为好,我心甘情愿做他的手下。”

    千夫长听到副千户即有遗言,何不顺水推舟。作为千人队之长,尤其是生死立判的战场,奖罚不能随心所欲,总得让人心服口服。不然,纷乱复杂的战场,要是出了什么状况就不好说了。

    这是战时,他有自主权,冷眼看了几位白户长一下,就同意了刘强的建议。

    手下有能人,关键时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作战既猛又巧的郑东,幸运的恢复了百夫长的职务。

    会后,千户长叫来郑东,官字两张口,撤他,是纪律要求。复职,是形势需要。反正,道理都在他这边。郑东也只是苦笑而已,百户长,不就是个带头冲锋的炮灰吗。

    见到郑东没有表现出上赶着的狗腿劲,他心里闪过一丝不快。默想道,也就这样吧,副千户你就别想我推荐了。

    他就不想想,莫名其妙撤了人家的职,这么大的功劳也只是复职,还想人家感恩戴德。

    击退了朱儁,波才放手围城,第一次攻城,没有以往让普兵试探,直接就动用了黄巾力士。

    对于波才这么轻率,不要说从下曲阳来的其他众帅,就是张曼成也不理解,他蹙眉问道:“波帅,是不是等造好了攻城器械再打”。

    波才只得敷衍道:“现在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我听师傅曾说过,人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身体的抵抗力比平时强上很多倍。”

    “如果我们尽快拿下长社,老人家听到这个好消息,心里一高兴,兴许对他的病情有好处。要是真的这样,这是一举两得之功”。

    波才抬出师傅病情,张曼成尽管觉得希望渺茫,也不好反驳。心里默默地一叹,真能对师傅病情有好处,就算要自己的命也无二话可说,何况那些黄巾力士。

    为了大贤良师,他们也算是死得其所。

    倒也不是张角不在场,黄巾力士就惜命,他们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

    冒着城上雨点般的箭矢,不惜性命的填平护城河。冲到城下,刚刚搭上梯子,就被城上的滚木礌石砸断。家用梯子,怎么做得攻城器械。黄巾力士们望城心叹,总不能飞上城墙吧。

    第一次攻势,留下一地的尸体就瓦解了。

    军务会议上,各大小渠帅,如庙里泥塑的菩萨,默默无言,心里却嗔怪着波才的莽撞。

    知道张角情况的,只有波才与张曼成。

    波才以眼示意张曼成,张曼成看到死伤如此惨重,心有不忍。死的人多就能攻下城池,他也无话可说。看这个情况,没有攻城器械,死再多的人,也打不下来。

    他是二把手,要对战事负责,于是开口说道:“以前我们打的都是小县城,没想到长社的城墙,竟然这么高。”

    “不过,从今天的情况看来,就是小县城,恐怕还是被吓住了,不敢拼死抵抗而已。真的打起了,未必这么容易攻克。为今之计,还得打造攻城器械才行”。

    张牛角听到张曼成这样说,心里大起同情之感,波才这样不顾伤亡,哪里是他原来的指挥风格。

    他不知道内幕,作为一方大渠,经过了几个月的战事,也知道战争是怎么一回事,爱惜士兵的生命,应是为将者的首选。

    同其他渠帅耳语了一番后,他说道:“曼帅说的很有道理,没有攻城器械,光靠堆人命,怎么打得下来。我们现在粮草充沛,用不着这么急跟皇甫嵩拼命,围着不打,耗也能耗死他”。

    他打的就是长围久困的主意。

    张牛角这么说,波才还能理解,没想到张曼成也是这个消极态度。广宗的情况刻不容缓,他指望张曼成说些鼓动的话,然后继续攻城,但他没有等到这样的结果。

    细想一下,张曼成就是真心鼓动,情况也不会变好。没有攻城器械,再填人命,也攻不下来。

    看到其他人都是这个意思,众怒难违,他只好改变主意,免得犯了众怒。现在的局势,他不能一手遮天。“那就尽快打造器械,朱儁并没有被彻底消灭,还在外围窥视着,等他纠集了救援人马,攻城的难度会更大。”

    “再说,长社是皇甫嵩的老巢,到底存了多少粮食我们也不清楚,长困之计,恐怕不行。”

    一句话,还是要速战速决。

    一直跟着他的韩忠、李大目等,不解波才为何这般心急,军务会议散后,私下问道:“波帅,我们打朱儁,形势这么危急,您都从容不迫,怎么这次有点沉不住气”。

    波才苦笑着说道:“你们不懂的,不会知道我的苦心的”。说完,便不再发一言。

    随军工匠倒是不辞辛劳,十天时间就打造了上百架攻城云梯,第二次的攻势才有个样子。

    冲城车暂时就不要奢望了,两人合抱的大树,也不知那天才能找到。

    这么多人围攻长社,兵力摆不开,张牛角部由于先战朱儁,损失了不少人马,被安排在最后批次攻城。按战时所算,郑东又多了至少十天的消化时间。

    朱儁败逃后,郑东的百人队只剩下七十多人。他私下想,现在是在战场上,补充人员不会这么快把。正当他感到兵力不敷使用时,第二天,补充的人员就到了他的驻地。

    原来,黄巾所依仗的,是神使良师侍卫,他们盔甲精良,一日吃着三餐,已成半神之人。

    黄巾力士就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发一套皮甲,从普兵或者辅兵中,挑个子高和力气大的,要多少有多少。

    看着这些炮灰,郑东一阵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