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奖励在三百年后 » 第七章结束

第七章结束

    经史时务策五道。

    中午,准点的打火声没有传来。连续六天,今天终于断了。隔壁终于有点会试的样子了。

    王栗墘还在思考,要不要到此为止。甚至自己要不要将横渠四句写出。

    最终王栗墘决定,不能虎头蛇尾,但也不可让人从惊喜变为惊吓。

    下午李浩熟悉的打火声再度响起,饭菜的香味再度弥漫在他的鼻前。他已无力在想什么,毕竟一天即将过去,他也只是堪堪有了些头绪而已。

    夜晚,王栗墘的灯难得的亮了起来,虽说没有像别的考生那样亮到三四更,但也殊为难得了。

    就连巡查的差役,都不由得多绕了两趟。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家伙该不会是想作弊吧。

    原本应该很正常的事,在王栗墘这里却有些不正常了。

    等第三场考完,整整九天。憋在小小的考舍内,除了如厕可以出去走几步。但是考生们,并没有摆脱禁锢的兴奋。一个个面容憔悴,甚至有的体弱的,还是被人搀扶着出来。劳心劳神,犹如大病一场。

    王栗墘此时,显的有些格格不入。他面色红润,仪容整洁。仿佛他不是来考试的,而是来修养的。

    回到客栈,李康足足休息了两天才缓过精神。考完之后同届考生必然有各种文会,除了讨论考试之外,便是考场内的一些趣事。比如谁做到了底号,这届没有考好。水一不小心将水洒到了卷上,导致考卷作废。等等一些倒霉事情。

    说着说着利康就将王栗墘的事说了出来。

    “余认为,就算觉得自己本届没有什么希望,也不应该如此自暴自弃。否则还不如在家读书,正如那望京解元所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岂不比在考场上荒废时间要强。”

    李康说完,在座的举人,纷纷迎合赞同。毕竟此次文会是由李康出资举办的,主人说两句符合大众的话,怎么能不给面子。

    更何况,也不仅仅是李康一人如此说,王栗墘为中心的八九位考生,都有类似的言辞传出。

    本来这只是一个趣谈,大家在文会上谈个两次就会忘记。没想到这事传到了王桐的耳朵里,当成了谈资对王栗墘说了。

    这可是会试,全国最会读书的人汇聚在了这里,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掌握话语权的一群人,每个人在他们当地都拥有着巨大的名声。现在扬名,才会是最快的积攒名望的机会。

    还未放榜,他们暂时还不会走。

    势,要造起来了。

    “王桐,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我要全京师都在讨论究竟是谁。一会儿你去取两万两的银票,不得是夏兴的。”

    听到自家少爷如此说,再想到少爷出来时与平常无异。王桐,明白过来了,那个人就是自家少爷。

    “我会让王虎去帮你们的,最近你们就不要回来了,自己在外找个客栈住,两天后无论做到什么程度,都必须离开京师。”

    王桐听后,默默退出了房间,心中是压制不住的兴奋。以往,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可以想见,做完这件事后,自己也算是少爷的心腹了。但同时他也有了压力,若做不好,恐怕这辈子再也没有成为王虎那样人的机会了。

    今时京师的许多文会,并不仅仅是文人们自发性的组织,更多的,是权贵或商人们组组织举办。为的便是提前与大炎朝的官员么相识。

    而最近两日的文会极其的频繁,不同那些只挑好苗子邀请的文会。所有人来者不拒,而且规格还不算低。只不过参与的人,都会被主家问一个问题。那位考场中的奇人究竟是何许人也,是自信满满还是自暴自弃。

    而京师的百姓中,突然也兴起了一个话题,那便是有两个豪商因为一个问题打起了赌,各拿出了数百两银子。一个说会试中有一个大才,此人视会试,如探囊取物一般。另一个说,此人不过是自暴自弃而已,哪里是什么大才,天下英豪何其之多,他难道还能是天下英豪如无物不成。

    最后双方谁也没有说服谁,若仅仅如此倒也罢了。他们还将银子分给了,支持自己观点的人,最终导致的数百人的辩论,若不是后来衙役介入,恐怕会发展为数百人的物理大辩论。

    如此大的乐子,如此大的热闹,本就爱热闹的京师人民怎么可能忍得住。

    一时间沸反盈天,从上到下,从文人墨客到目不识丁的杂役。都在为自己的观点辩论。

    随着谜底一点一点被揭开,那人是个世家公子,长相英俊,年龄不大。

    支持者认为他家学渊源,能以不大的年纪考上举人,必定才华横溢。

    反对者认为他不过是个侥幸考上举人的少年,见识浅薄。此次也不过是来见识见识会试而已。

    也就是在他们讨论激烈时,王桐一行人也离开了京师,王桐回望京,王虎给了他五十两,让他转交自己未过门的媳妇,就和他告别。

    摸着怀中王栗墘赏赐的一百两银票,王桐和其他下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渴望与忠诚,是渴望继续为公子效力,同时也是忠于王栗墘而非王府的。这似乎成了无声的誓言。

    而此时王栗墘的试卷,已经在审卷人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能为会试审卷都是当年会试的佼佼者,文采斐然。

    如今他们却争相阅读一份试卷,以至于联名向主审人推荐了这份试卷。

    主审人内阁大学士张昌河,安上,不过放了寥寥几份答卷。只有被两名及以上,审卷人所推荐的考卷,才有资格被他审。

    随着十几位审题人来到他的面前,张昌河眉头不由皱了皱。

    “大人我等俱推荐此卷,请大人过目。”

    作为审题人的代表刘厦,有些激动的将考卷递给了张昌河。

    张昌河看得格外认真,能被这么多审卷人推荐,绝对不同凡响。

    许久,张昌河才慢慢将考卷放下。此人如今已不弱于自己,甚至日后开宗立派,成为文坛领袖,都是极有可能的事。

    郑重的将考卷放在一旁,他已经认为此卷必是会元。但全部考卷未被审完,此话不可说。

    所有人都明白,即使不算考生所要隐晦表达的东西,也是十分出色的。

    更何况这样的人已经超越别的考生太多,他若不是会元,此卷不为人知还则罢了,若被人知道,轻则被嘲有眼无珠,重则就是被人怀疑舞弊。

    更何况此人日后若是开宗立派,甚至不需他动手,他的徒子徒孙都有可能敌视自己。

    十几天后在外界终于有人在将一个个考生排除后,轮到了王栗墘。所有的特征都与他如此的符合。本就有些许名气的王栗墘,此刻成为了京师所有人谈论的焦点。而他的不见客,不回答。让人们的讨论愈发激烈。

    这股风潮,随着开往的日子越来越近,人们也渐渐使去了兴趣。

    当王栗墘榜上有名,且是会元,所有人都开始讨论这位略有些神秘的会元。

    王栗墘居住的地方外,每一日都有不少人聚集,幸好护卫们颇有些本领,没让一些胆大之人偷偷进来。

    而也有一些人,并不服气,甚至认为会试不公。

    但随着会试前三考卷的贴出,王栗墘的名望被推到了顶峰,文坛大佬们的宴会邀请,排着队的送到了他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