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奖励在三百年后 » 第八章不踏实的状元郎

第八章不踏实的状元郎

    王栗墘绝对是最近被邀请赴宴最多的人。

    养望养望,名望也可以是被养出来的。

    无论是文坛宗师还是朝廷高官亦或是勋贵之家,王栗墘一律回绝。

    不过殿试在即,倒也没人觉得是在怠慢他们。

    殿试,天还未亮,众人便已在太监的带领下,进入皇宫,走过金水桥,进入保和殿。

    一套复杂的礼仪下来之后本应由皇帝出题,不过皇帝今年只有六岁,题便由太后亲拟。

    一般而言殿试只考策问,今年也不例外。

    刑罚。

    自人类建立部落以来,再到如今甚至以后,刑罚都是每个人所要面对的。它是统治者,维护自己统治的根基,它是平民百姓,伸张正义的工具。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它的理解,所以关于刑罚,古往今来已经有太多太多人讨论它了。

    每个人都可以说上两句,但想要真正的理解,是要下大功夫的。

    而太后之所以要写这两个字,仅仅是因为昨天晚上,睡不着,去花园赏月,偶然间听见两个小太监在讨论宫内的惩罚到底严不严重。

    王栗墘拿到问题的第一反应便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这是苏轼的科举文章,同时也是被欧阳修推崇备至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其实并没有太多新意,无非就是主张儒家仁政,要赏善罚恶,但在量刑上应该以宽大忠厚为基调,不应该滥杀。

    这些论调不新鲜,但是苏轼却把这些没有新意的论调写成了一篇结构紧凑,雄辩滔滔,气势如虹的文章,这就难了。

    但这篇文章大量用典,以至于欧阳修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

    文章的开头便是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

    而这个世界可没有尧、舜、禹、汤、文、武、成、康。

    而且殿试的稿纸都会被回收,不像会试,可以被烧毁,打翻的墨汁涂抹。

    不同于殿试的其余考生在稿纸上涂涂写写,王栗墘似乎是在闭目养神。

    而大殿内的情况也被实时的传了出去,欣赏他的人觉得他是胸有成竹。而有些人只觉得他太过狂傲。

    很不幸,太后听了小太监说过大殿内的情况后,认为王栗墘太过倨傲。

    两个时辰后王栗墘终于睁开了眼睛拿起笔,一气呵成。

    写完后也不再检查,继续闭上了眼睛,不过这次是真的闭目养神。实在是太累了,比自己在稿纸上写写画画累得多了。

    王栗墘也不是不知道自己这番举动落在别人眼中,有可能会觉得自己太过骄傲自大。但既然自己的人设是天才,总要有一些不符合大众理解的行为,这样才方便名声的传播,才能更为吸引别人的瞩目。

    吃过午饭,王栗墘不由暗自摇头,御厨烧出来的菜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美味。

    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安静静,犹如一尊雕像一般,有几位才是敏捷的才子,提前交了卷被太后唤了过去。这也是提前交卷人的一种福利,无论好坏都会被叫去,当场审阅询问一番。

    王栗墘没有动,一直等到时间结束,太监们开始收卷。

    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举人们又随着太监,走出了皇宫。

    近三千名举人,绝大多数只有殿试时才有机会靠近这座大炎王朝的政治中心。

    出了皇宫,还有学子不时的回头张望。

    第二天王栗墘的,考卷不出意外的放在了太后的桌上。刘太后,在文学造诣上并不算高,但她一连召见了几位审卷人,都对王栗墘的考卷,极为推崇。

    但她并不喜欢王栗墘,不想把状元给他。当她透露出想将王栗墘放在第三甲时,看到了考官们不可置信的眼神,以及淡淡的优越感。

    那是大炎读书人,对不是和他们一个阶层人的优越感。那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甚至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成平日久的大炎王朝,如今已经颇有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思了。

    刘太后最终还是没有把状元给王栗墘,但也没有将他放在第三甲。

    但他也成了三甲,大炎四年的探花郎。

    王栗墘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不是状元。

    而且在大殿问答时,只是象征性的问了自己两个问题。其余的便多集中在状元与榜眼身上,就连二甲第一也比自己更受重视。

    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大殿之上坐的是皇帝,但年幼的皇帝显然处理不了这些事情,一切都是由太后代劳。太后想问谁这都是她的自由,谁也不能逼迫她。

    殿试的排名也同样是由她来排,毕竟科举是为国取材,这大炎就是他们李家的,怎么取她说的自然也是算的。

    三甲出宫可以走皇宫的正门,也只有他们三人可以走。多少大臣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可以走一次。

    走出皇宫王栗墘,也想不出来,太后为何针对自己?这已经不需要猜测,因为已经太明显了,太后显然不是那种心机深沉之人。

    王栗墘是在用一个经历过帝王教育的皇帝,去揣摩太后的。所以他注定是得不到答案的。

    三甲的另一个荣耀便是带头游街,但很显然王栗墘这个探花要比状元和榜眼更受欢迎。

    不过能考上进士的,都不是什么蠢人,从大殿上的表现来看王栗墘,显然得罪了如今垂帘听政的太后,然而即使这样他还依旧是探花,如果公平竞争,这状元之位想必必然是他的。

    毕竟这位在士林中的地位,是他们如今只能仰望的存在。

    王栗墘本来打算今日再作一首诗,但想想还是做罢。自己近日来还是低调一些为好,风头已经足够大了,再做也不过是锦上添花万一再出点什么事反而得不偿失。

    街道两旁欢呼的百姓,不时将花,手绢抛向他们,甚至还有更大胆的姑娘将香囊向他们扔来。

    若非有差役组成的人墙,只怕他们这些新科进士,都要被围观的百姓所淹没了。

    今天他们就是京师最耀眼的人,不少新科进士都涨红了脸,兴奋的向周围人挥手致意。

    金榜题名,一朝进了新的阶层,怎能不让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