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生平凡 » 第四十二章 有原中学

第四十二章 有原中学

    1945年10月到11月份,经过两个月的彷徨,在观前街的书店里和小报摊上,看报刊增长知识,又到处找出路,投考学习班和宪兵等活动,之后,觉得不能‘病急乱投医’,还是要为继续上学做准备。

    1945年12月,在与高中同学接触中了解到,有一位教英语的王老师,在自己家里开办了英语补习班,我就去找王老师,要求参加补习班,因为日本投降以后,英语又吃香了。

    当时,由于美帝国主义与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曾一起对日作战,为国民党军队提供大量武器,弹药,关系密切;抗战胜利后,又为国民党政府运送军队,抢占地盘;在国共两党和平谈判中,又打着中立的幌子,为国民党出谋划策;所以,当时国民党报刊,竭力吹嘘美国的民主自由、物质文明,崇美思想风行一时。

    美国也趁机把中国当成推销商品的市场,一时,美国二战时期的剩余物资,充斥中国各个城市;在上海,青岛等沿海城市,美国大兵开着吉普车,横冲直撞,殴打撞死中国人,强奸中国妇女的事,不断发生;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民党的特务机构军统合作,建立了‘中美合作所’,抓捕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美国的钞票美元,身价百倍,同黄金一样,成为有钱人追求的目标;美国人讲英语,所以英语又成为当时的时髦语言,能讲英语的人,就能找到好的工作。

    我当时不懂政治,也不了解美国,只是觉得我过去学过英语,有一定的基础,再去补习一下,不但有利于今后投考高中,继续上学,而且,对今后找工作也有利。

    王老师在自己家住的平房里,腾出一间当教室,摆了黑板和几张桌椅,收了十几个参加补习的学生,利用他的课余时间上课,以增加收入。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能合在一起的,就合起来上课,不能合的就个别教课。记得当时有三四个学生从英文字母开始学习,也有个别水平高的单独授课,我和四五个学生属于中等水平,王老师让我们学习当时出版的英文报刊上的短文章,因此,补习了两个月,学到不少新词汇,那时,跟同学在一起时,能说上几句时髦英语,是很光彩的事。

    1946年1月份,学校放寒假以后,我就开始为继续上高中三年级而奔走,我去过原来上的吴县一中,因为我有高中二年级的成绩报告单,要求复学,升入高中三年级,找了几次学校有关领导,因为没有熟人过硬的关系,都被拒绝。我又去了其他几个学校,要求插班上高中三年级,也都被拒之门外。

    后来,听说苏州有一所法国天主教教会开办的震旦大学,对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免费送到法国去留学。震旦大学有一所附属中学叫有原中学,正在招生,我就去报名,要求插班上高中三年级,也被拒绝,但可以上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而且,学费比私立中学要便宜一些,还有一点吸引了我,就是,在有原中学高中毕业后,如果成绩优异,可以免试上震旦大学。

    于是,我就产生了一个幻想,或者叫如意算盘:当时是1946年1月份,我已18岁,上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到1947年夏天高中毕业时,我19岁;如果我努力学习,成绩好,就可以直接上震旦大学,到1950年,我23岁就可以大学毕业;如果我学习好,就可以免费到法国去留学;到1954年,我27岁,就可以结束学业回国。到那时,我成为一个法国留学生,肯定能找到好的工作,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不会再为吃饭发愁了。这样,我就决定报考苏州有原中学,上高中二年级下学期。

    由于我曾上过高中二年级,投考有原中学高中二年级下学期,自然不成问题。有原中学在苏州齐门内的一条小街上,离开阊门约有半个小时的路程。1946年3月,入学以后,每天中午要回家吃饭。这时抗战胜利已经半年,家中生活已有改善,中午能吃上一顿干饭,虽然没有荤菜,但能吃饱肚子。

    有原中学是教会学校,与一般学校有些不同,除了国文,数理化相同外,还有宗教课程,如圣经课,唱诗班等。因为是法国教会办的学校,还开设了法语课,这样,我原来学的英语和日语就没有用了,只好改学法语。法文同英文的字母相同,但读音不同。听说法语比英语好听,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欧洲各国宫廷和贵族的通用语言。我曾去教堂看唱诗班排练,听讲法语和法语歌曲,也觉得好听。曾想参加唱诗班,但因为刚学法语,参加唱诗班还不够格,就只能从字母开始,学习法语,只学了一个多月,就离校了,没有学到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