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安西魂 » 第十二节 强军初现

第十二节 强军初现

    突骑施本阵中。

    城墙下武士的安然撤回,昆咄达干阴沉的脸上,露出一点笑意。

    见到塔咄尼抹干毫发无损,飞骑来到自己战马旁,昆咄达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伸手拍了下塔咄尼抹干的手臂,轻声谢道:“阿弟,辛苦了。”

    塔咄尼抹干没有回答。

    屈玛夫先留在孤峰堡城下,生死不知,塔咄尼抹干的心,在滴血,在自责……

    战马停稳,塔咄尼抹干伸出右手,拍了一下射出一箭,救他一次的射雕手肩甲,轻声说了句:“谢谢!”

    淡淡一笑,以示回应,飞骑取回一个箭匣的射雕手,从还有八支狼牙巨矢的箭匣里,抽出四支,递给并排而立的四名射雕手……

    没有多言,五名射雕手伸手接过,左手握紧大弓,右手扣住双箭,目光炯炯,战意盎然。

    ……

    一阵喧杂过后,本阵的后队,渐渐安静下来。

    昆咄达干和塔咄尼抹干,对视一眼,塔咄尼抹干微微颔首……

    “城下撤回的武士,准备回营修整,疗伤!附离战队和奔射战队,列阵戒备!”

    昆咄达干拍马而出,朝着已全部跨坐在战马上的突骑施武士,大声下达军令。

    “扎!”各队的百夫长齐声应诺。

    ……

    一马当先,塔咄尼抹干率领奔射战队剩余的武士,迅速调整阵型,在原地列成五排,立成长方形的防御战阵。

    三百附离与射雕手们,在昆咄达干率领下,策马靠近清水河的岸边三十步左右,列成六排,形成长条形的冲锋战阵。

    两个战阵,间隔三百步,互为犄角,相互支撑……

    犄角战阵列成,城下撤回的不足两百名完好武士,照应着三百多个受伤武士,连同大队的空鞍战马,从犄角战阵后,往清水河对岸的突骑施人营地,疾驰而去……

    ……

    四天的攻城战,近二千名突骑施武士的伤亡,昆咄达干第一次将孤峰堡安西军守军当做势均力敌的对手,小心谨慎,全神戒备。

    ……

    春天的午时太阳,虽不炽烈,照射在刚刚厮杀过的人马身上,也暖洋洋地有一丝倦怠,少许疲乏……

    孤峰堡前,遍地的尸体,四散的残躯,凝固的血迹,在懒散的阳光中,一阵阵浓烈的腥臭,随风而起,四处弥散……

    两个多时辰的夺城大战,攻防双方似乎忘记了饥饿。

    难得的战场平静中,城头与城外,两军在一千三百步之距,互相对峙,戒备,凝望……

    ……

    城头上,罗六的双手按在垛口,注视突骑施人的一举一动……

    大败立阵,稳住军心。

    犄角形防御战阵,败军的有序撤离。

    败而不乱,败而不溃,败而不散。

    突骑施精骑,的确不同凡响!

    罗六不由得再次内心暗赞。

    武者的本能,战将的直觉,罗六有一种“今日不可能如此结束”的明悟。

    罗六在眺望期待……

    有着同样感觉的塔咄尼抹干,全神贯注在警惕戒备……

    ……

    午时过半。

    撤回大营的突骑施武士,或许刚刚进入营地……

    白雪覆盖的天山下,夹带寒意的春风,依旧沿着乌孙古道,在山谷里吹荡……

    炽热的太阳,渐收起热情,春风驱散血腥,河水静静流淌,有些不耐烦的战马,轻踏铁蹄,打起了响鼻……

    沿山而下的清水河道中,传来“呼呼”的阵风声……

    战场的寂静,尸臭的弥漫,透出令人窒息的诡异紧张……

    ……

    清水河岸边,附离战阵前的昆咄达干,轻抚了一下突然不安的战马,抬头望了望日头,准备下令大军撤回宿营地……

    突然,戒备孤峰堡的塔咄尼抹干,好像在河道传来的风声中,听到动静,一夹马肚,纵缰奔出,战马飞越过附离战阵,奔涉过清水河……

    塔咄尼抹干翻身下马,趴在清水河左岸边,右耳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十息,仅仅十息。

    塔咄尼抹干双手按地,纵身跳起,飞跃上马,疾驰到昆咄达干战马前,神情未变,沉着地轻声说:“一千五百余骑,二十里开外,急行军马速,两刻必至!”

    ……

    虽有心理准备,塔咄尼抹干说完,昆咄达干的脸色,还是大变,心道;龟兹的唐人大军还是来了,平安撤回汗国,已无可能……

    深深地呼吸了几口清冷的河边空气,轻拍了几下有些躁动的胯下大宛宝马,昆咄达干平复着紧张心情,迅速冷静下来,沉声下令:“阿弟!你领奔射战队,我领附离战队与射雕手,回撤到大营两里外,列犄角防御战阵,大营里留一百名武士救治受伤武士,剩下的大营里武士,在大营外列成战阵,立成倒三角防御大阵,先护住大营里的受伤武士,见机行事,再做下一步撤军打算!”

    “扎!”

    没有多言,塔咄尼抹干拍马奔回自己战阵,大声下令,领着奔射战队朝着大营,疾驰而去……

    奔射战队刚涉过清水河,昆咄达干双腿一夹汗血宝马,策马纵骑,领着附离战队与射雕手,随后跟去……

    ……

    孤峰堡前的旷野上,除了散落的原木,满地的石块,遍地的尸体,空空如也,只有两块孤独的原木盾墙,一左一右,孤零零地立着,犹如一对跪服的巨人……

    ……

    龟兹骑军到了!

    城头的罗六,盯着塔咄尼抹干的一举一动。

    突骑施人的匆忙撤空,罗六心中作出判断,长长地轻吐一口……

    ……

    清水河边的崎岖山道,安西军骑都尉吴剑,披挂锁甲,手持马槊,骑着一匹高大的黑色突厥战马,率领安西骑军,策马小跑……

    吴剑早就认识罗六。

    天宝十年,怛罗斯之战,高帅兵败,离开安西,封帅接掌安西大都护府。

    天宝十一年,升任安西北庭大都护的封帅,奏请朝廷下旨,调派剑南道兵马经略使李逸出任安西副都护。年少的吴剑随着李逸,和松州府两营三千多名山地藤甲战兵,一同赴任龟兹。

    怛罗斯战败,罗六重伤,九死一生才逃回龟兹大营。伤愈后被封帅划拨在李逸麾下,成为李逸的百人亲兵队旅帅。十四岁的吴剑就缠着罗六,拜罗六为大哥,学习马术骑战与战阵近搏,半兄半师,将近两年,直到罗六随封帅出征大勃律国,两人才分开,各自在西域四处征战……

    ……

    孤峰堡大战的第三天中午,吴剑率领龟兹大营的一千五百余名骑军,行军七日后,在距离孤峰堡六十里处的山道里,隐匿起来,扎下营地,派出步行斥候,连夜窥探突骑施人的宿营地。

    夜色下的月光中,安西斥候藏匿在清水河左岸,看到孤峰堡城门楼上飘扬的安西军战旗和城头值夜军卒点起的篝火……

    第四日战起,突骑施人的战场巡查探马,前行五十里后,转马回撤。

    吴剑即率骑军慢慢跟进,逼近离孤峰堡三十里处,派出轻骑斥候,用羊皮包裹着马蹄,借助孤峰堡战场的喧杂,唐军斥候快马潜入,隐藏在清水河左岸的树林里,观察孤峰堡大战……

    八牛弩轰鸣,投石机怒吼,孤峰堡城墙下的突骑施人陷入绝境。快马斥候当即飞马回奔,向吴剑报告所见的一切。

    吴剑旋即下令;前军五百骑,快马直扑突骑施人宿营地,自己亲率一千多主力,赶往清水河岸边,封堵住攻城的突骑施人后路,前挡后堵,将突骑施人逼入孤峰堡的床弩与投石机之下,全部灭杀……

    前军刚行五里,遭遇塔咄尼抹干派出查探的奔射武士。

    狭窄的山道中,安西骑军前军无法迂回包抄。

    在安西骑军的强弩攒射之下,八十名奔射武士,只剩下十几人逃离……

    行藏已露,吴剑干脆前后两军合兵,放任十几名突骑施武士逃回报信,紧随在后,利用突骑施大军得信后的慌乱,一举冲散突骑施人战阵,在追逐战中,用骑弩猎杀……

    因此,骑都尉吴剑率领安西骑军,以急行军的马速,朝着孤峰堡赶来……

    ……

    清水河左岸的戈壁荒原上,突骑施人列起三个战阵,距离宿营地两里左右。

    右侧,附离战队以三十名金甲附离一排,列成十队,为长条形冲锋阵型。

    附离们的胯下,尽是高大雄壮的大宛战马,一丈长的冲阵骑枪,插在战马右侧地上,左手握圆形战盾,轻勒马缰。骑弓在弓套里,挂在马鞍左侧。插着十五支破甲箭的硬牛皮箭匣和突厥弯刀,交叉斜背在后背锁甲上。

    昆咄达干驻马阵前,两名射雕手在左右护卫。

    突骑施射雕手跨马昂首,鹰眼狼顾,左手紧握大弓,右手扣住一支狼牙箭矢,大营里取来的备用箭匣,背在后背锁甲上,木制大箭匣里插放着十四支狼牙巨矢。

    左侧,奔射战队以一百名武士一排,列成六队的长方形防御阵型。

    奔射武士,骑弓握在左手,插着三十支破甲箭的硬牛皮箭匣与突厥弯刀,交叉斜背在后背锁甲上。马鞍左侧挂着圆盾,右侧挂着破甲铜锤。

    两个射雕手的陪伴下,塔咄尼抹干跨马勒缰,立在阵前。

    大营的正前方,约有三百名突骑施武士,持盾握刀,弓匣挂马鞍的左侧,箭囊在马鞍的右侧,背后锁甲插着五支投枪。列成一个以五十个武士一排,六队的方形骑兵战阵。

    一个射雕手握弓扣箭,跨马立在阵前。

    左右两侧的并排战阵,间隔约两百步距离。

    犄角战阵的两百步之后,就是大营突骑施武士结成的方形骑兵战阵。

    可攻可守,一个倒三角形的防御大阵,护住突骑施人大营。

    ……

    未时将至。

    安西骑军弩下逃生的突骑施武士,沿着清水河左岸的山道,十余骑,飞马疾驰而来。

    逃回的奔射骑士避开大营前防御大阵,远远地从旁边疾驰而过,冲进大营……

    刚入大营,领头的百夫长即刻拨转马头,单骑从阵后纵马而入,飞马来到昆咄达干的近前,禀告军情……

    听完军情,昆咄达干暗自庆幸;自己在战场上的一时迷乱,竟差点让整个大军陷入绝境。幸亏阿弟的清醒冷静,派出探查马队,撞破龟兹安西骑军的行藏。倘若安西军悄然靠近,掩至身后,夺下大营,封住退路,全军覆没就是唯一的结局……

    眼下,虽然在孤峰堡城下死伤惨重,军心未乱,三百附离与奔射战队的战力仍在。防御大阵的立成,确保突骑施勇士不至于措手不及,仓促应敌,混乱不堪。

    ……

    伤虎归山,情急拼命!

    困兽犹斗,拼死一战!

    打垮,打残,打败远道而来的龟兹安西骑军,剩下的突骑施武士和大营里几百名受伤武士,才能顺利撤回突骑施汗国!

    完全恢复战意斗志的昆咄达干,在心里暗下决断。

    ……

    没有多久,安西骑军的战场巡探出现,百余人的轻甲游骑,在防御大阵前的千步左右,来回疾驰,仔细观察着突骑施人的倒三角形防御大阵……

    片刻,铁蹄轰鸣,一队五百重甲骑军,沿着清水河边的山道,冲入战场,在距离突骑施防御大阵的三里左右,靠近河道,背水结阵,立稳阵脚,强弩在手,虎视眈眈,摆出一个防守阵型,似乎在掩护、等候安西骑军大队人马,冲入战场……

    野战马战,突骑施勇士从不畏惧!

    昆咄达干如是想!

    决一生死,突骑施武士安然回家!

    塔咄尼抹干如是想!

    大阵中,突骑施武士,战意盎然!

    ……

    越来越响的马蹄轰鸣,在山道里如雷鸣般,气势逼人……

    昆咄达干在凝望……

    塔咄尼抹干在注视……

    射雕手握紧大弓,紧扣长箭……

    突骑施武士轻抚战马,目光坚定,前望战场……

    ……

    由远及近,自东而来的安西骑军大队,沿着清水河左岸山道,飞马疾驰,斜插变向,涉过清澈见底的清水河,奔入清水河右岸,朝着孤峰堡前,突骑施大军离开不久的本阵位置,一千余骑,纵马而去……

    安西骑军没有进入战场?

    小心戒备的昆咄达干,皱起眉头……

    安西骑军没有进入战场,立即决战!

    全神贯注的塔咄尼抹干,倒吸一口凉气……

    ……

    清水河右岸,孤峰堡前,千步开外。

    吴剑策马回身,面对左岸,勒住马缰,马槊插地,驻马而立。

    一千余骑安西骑军紧随而入,在孤峰堡前旷野上,勒缰驻马,数个战队列成几块方阵,停在骑都尉吴剑的战马后,静候军令……

    不多时,清水河左岸立阵的五百重甲骑军,飞骑涉过清水河,停马在清水河右岸边二十步处,驻马立阵,强弩在握,继续封住突骑施骑军的冲阵来路……

    “一团戒备!其余各团,筑拒马阵!”

    安西军骑都尉吴剑的神情冷静,转身扭头,朝着身后的方阵,大声下令。

    “诺!”

    各团校尉应声而诺,指挥所属各部,依令而动……

    (注:团;大唐军队的中级作战单位,一团下辖两旅,一旅辖两队,设一名校尉,两个旅帅,四个队正,共207名将士。有时,根据战事需要,一团可辖三旅战兵。)

    ……

    下达完军令,吴剑才拨转马身,举目仔细观察惨烈的孤峰堡城战场……

    数百名安西骑军,策马小跑,进入尸横遍野的战场。

    有的下马捆扎好散落原木,拖运到清水河右岸边,用牛皮带将原木捆扎成一个个三角支撑架。

    数十名军卒用粗长的牛皮索,捆好孤零零的两块盾墙,撬起夯入地中的木销,驱动十几匹战马,一起发力拖倒,连同战场上的云梯,全部拖到将要搭建拒马阵的地方。

    有的策马来到孤峰堡城墙下,招呼城头战兵解脱开扣在垛口的云梯抓手,将云梯推倒,用战马拖去搭建拒马……

    ……

    战场上,数百名安西骑军紧张地忙碌。

    三刻不到,几十个高约三尺的原木三角支撑架,列成三排,相互套挂上四丈五尺的云梯,一个宽约三百五十步,间隔约五步的三层拒马阵,搭建在清水河右岸边的五十步处,封堵突骑施马队的冲锋通道……

    两块厚实高大的原木盾墙,重新竖起,依旧孤零零的,一左一右,竖立在拒马阵两端,成为安西骑军弩手的掩护屏障……

    不到半个时辰,敌我攻守易势。

    相隔一条浅浅的清水河,攻守双方仅仅距离六里不到……

    昆咄达干的突骑施大军,攻城四日,徒劳无功,眼下焦虑着:如何平安顺利回家?

    吴剑的安西骑军,藏行匿影,养精蓄锐,当下寻思着:必须将突骑施人全部留下!

    ……

    未时过半。

    拒马阵成。

    战马上,吴剑举目环顾一周,确认拒马阵足以拒敌,继续沉声下令:“五团,六团归队。二团戒备。其余各团清理战场,孤峰堡城墙下,两百步处,战场宿营。”

    “诺!”

    各团校尉大声应诺……

    传令亲兵飞马朝着清水河右岸边立阵戒备的五团,六团疾驰而去……

    ……

    清水河左岸,隐隐约约,塔咄尼抹干领着百余骑武士,在安西骑军的强弩射程之外,驻马窥探……

    ……

    援军飞驰进入孤峰堡城下,罗六旅帅下令让城头伤亡的军卒下城,战死者被抬下城墙,受伤的被扶入堡内……

    大唐军法规定:战时守城,战事未明,敌军未退,不得懈战,违令者,按怠战罪论处,立斩!战时守城,援军抵城,未见关防,未明身份,未得军令,擅开城门,按叛乱罪论处,立斩!

    城头上,旅帅罗六的双手按住垛墙上,翘首以待,等候城下的援军大将,前来验证军令关防。

    ……

    乌孙古道里,孤峰堡外,清水河两岸,又聚起大战的乌云……

    败而不馁,突骑施精骑,战意盎然!

    胜而不骄,安西军骑军,厉兵秣马!

    强军相遇,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