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九纹龙 » 第八章 神机军师话宋廷

第八章 神机军师话宋廷

    朱武咽了咽口水,史进见着,便叫人端上茶来。

    史进心痒难耐,便催促着朱武继续说。

    “本朝太祖得位不正,其本身深知‘杯酒释兵权’的情况,且受当时对于兵权的信仰。采取种种法子抑制武将。

    废除殿前督检点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建立枢密院,设置枢密使,主管调度全国军队。使得调动权与领兵权一分为二,相互制约,从而加强皇权对军队的控制。

    吸取了陈桥之经验,将军队一半屯与京师,一半戍守各地,禁军将领则轮番到各地戍守,定期更换,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最大限度防止武将病变。

    太祖及太宗认同‘攘外必先安内’的理念,认为内部的忧患大于外部的危机。外部的危机尚可以军队预防,而内部的奸邪难以分辨。

    因此本朝自建议之使,便对边疆之事持放纵态度,即使面对大辽、西夏之威胁,也不过签下澶渊之盟,以岁币换取和平。

    而朝堂诸公为了维持之前的纸醉金迷,将岁币分摊到百姓身上,加重剥削百姓。

    而朝廷尝到了岁币的甜头,便坚定认为可以什么时候用钱财换取和平,以至武备松懈,禁军虽号称八十万之多,但其中大多是吃空饷。冒领之人,具体多少也未可知。

    且禁军常常拖欠粮饷,导致军队吃不饱,只能以其他谋生手段维持温饱,而无法进行战阵日常的训练,大多教头也不重视训练麾下。

    负责武库的官吏中饱私囊,倒卖军械,甚至无法做到人人都有兵器。

    可以说禁军大都是拿着兵器的普通人罢了。”

    史进对于这些表示十分赞同,点点头,这些都是记忆中能够看出的,

    此时茶已经端上桌,朱武也不顾水稍有些烫,一口气喝了大半,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

    “当今本朝所据地方虽然达到了最大,但并不能掩饰其武力薄弱的情况。

    本朝北疆失去燕云十六州,不仅没有了抵御北虏的屏障,更痛失了最大的养马场,致使骑兵孱弱,难以在边疆战事中作战突出。

    百年前,巴蜀的王小波、李顺发动大规模叛乱,巴蜀至今尚未真正稳定下来。

    而西南大理只是名义上归属大宋,实际上自成一国,可谓听调不听宣。

    本朝实际上从未完成大一统,和大辽成南北割据之势。

    自太祖以来,确立的基本国策是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加上崇文抑武,以至军力薄弱,械备松弛。

    军力愈发薄弱,加之岁币剥削百姓,民不堪言,怨声鼎沸,各地叛乱不断。

    为振作军力,不得不又募军以镇压叛乱。

    如此又使得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加重对百姓的剥削。

    百姓不堪日益增长的苛税,难以存货,便奋起反击。

    朝廷又不得不增加军队支出,以镇叛乱。

    反反复复,军力大都用以镇压起义,渐成内强外虚之格局。

    况且情急之下募军,粗调滥选,军阵训练差。

    形成军队人数日益增多,而军力反而薄弱的事实。

    国库财政日紧,加之官员武将层层克扣,以至兵卒缺饷,难维持温饱,全家也无着落。

    本朝承接五代乱世,士卒早有无饷便闹的传统。

    今时,已成军纪败费,军伍少员,军卒疏于训练之死局。

    叛乱愈多,愈募军,军力愈差,军纪愈废,军员愈少,朝廷财政支出愈紧,剥削愈多,民怨愈深,募军愈多,

    如此已成扁鹊难医之重疾,向使太祖再生,也难改今朝之危局。”

    朱武说得口干舌燥,喝完自己的茶,再抢过杨春的。

    史进方知宋朝原来已在危亡的边缘,内心更加激动。看向朱武,双眼放光。

    “大善!请洪武继续为吾解答。”史进点头称赞。

    朱武找到了成就感,不由心满意足,自己所学多年,满腹经纶,终于在此刻派上了用场。

    “再说今上当政朝堂。今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位风流才子,工于书法绘画,其所开创的‘瘦金体’可谓一绝,如非突兀即位,可称得上一风流王爷。

    叵耐哲宗崩殂,在多方势力的博弈下,向太后取得胜利,选择了易于掌控的端王。

    凑巧的是,第二年太后也薨逝了,今上由此掌权。

    掌权之初,其实颇有明君之相,直至擢拔奸臣蔡京。

    蔡京有不世之才,却在朝堂上见风使舵,先后拥立王介甫、司马公之政策,摇摆于新旧两党之间,投机于政治之中。

    两党皆厌恶其人,便群起而攻之,弹劾其职。

    今上赏识其在丹青笔墨上的功力,加上童贯一旁美言,蔡京被复起拜相,今上倚为臂膀。

    蔡京为揽更多权力,暗暗排除异己,将敌对势力抨击为元佑奸党,结党营私。

    同时投今上所好,在天下推行方田法,鼓动朝堂对江、淮七路茶实行专卖,公然与民争利;

    又全改盐抄法,凡是旧盐钞都不使用,富商大贾曾拥有数十万缗,一朝化为乌有,成为乞丐,更有甚者竟赴水或吊死;

    并铸当十大钱,搜刮民脂民膏,致使物价飞涨,章縡、沈畸、陈正等官因反对其无耻之法,或被下狱。或被流放。

    自此再无官员敢表异见。

    而皇帝得其筹措钱财,在其鼓吹下,大肆挥霍,兴花石纲,重铸九鼎,大建名堂,勤修方泽,广修道观,做《大晟乐》,制定命宝。

    皇帝秉持垂拱而治理念,自身崇尚修道,号道君皇帝,将权力尽皆下放蔡京。

    蔡京得权力后,公器私用,擢童贯领节度使,荐西北监军,随王厚出征。

    时宫中失火,天子以为天示,诏令禁止出征。童贯得诏,却将其直接塞在靴子里。矫诏私自出兵,收复四州。

    蔡京向皇帝谗言,不仅不追究童贯矫诏,更升迁其为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

    朱武长叹一声,“今上瘦金体,瘦劲而不失其肉,运笔灵动快捷,笔锋更可屈铁断金。

    其花鸟画更被世人惊叹,所画鹰、鹤更是传世佳作。

    其余骑马、射箭、蹴鞠等更是当世一流。

    奈何生于帝王家。

    本朝本就久染沉疴,今上更是昏聩荒淫,挥霍无度,任佞逐贤,大兴土木,沉溺道教,置国于不顾,终日游山串宫,酣歌醉酒,乱伶伎。其与李师师更是一介笑谈。”

    朱武突然停下,深吸口气,双目紧盯着史进:“以武观之,已有亡国之相。武在其身上看到了李煜的影子。”

    李煜是谁,史进当然知道。南唐后主,其所著诗词流传世间,小时候史太公为其所请的塾师还简单念过几首呢。

    朱武将皇帝比作李煜,其心昭然可揭。

    史进只觉心在不停地跳动。史进有着自己的判断力,不可能轻易就被蛊惑。

    但不能否认的时是,朱武说的确实让史进深以为然,觉得有一定道理。

    但史进不会简单就相信大宋如此轻易覆灭,也绝不会去当那出头鸟。

    这前路还是先有四大寇和方腊等人去走吧。

    朱武并不知晓史进想了许多,但知道自己的话得到了史进的认同,这就够了。

    “武观主公便似那汉之光武,唐之太宗,每逢王朝末世,必有如主公这样的豪杰出世拯救天下,武观主公有天命在身。”朱武言之凿凿,非常感染力。

    史进是相信自己有些天命的,毕竟得到了后世的记忆,知晓了未来,用后世的话来说便是天命之子。

    但头脑始终是清醒的,刀剑无眼,日后上战场说不得就会被流失射中,史进不会盲目迷信什么没脑子的天命,自己的命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武言辞犀利,向史进道出了未来的发展:“当务之急,主公便是寻一根据地,暗自发展实力,高筑墙,广积粮,臣曾探寻过,发现一地方。”朱武卖了个关子。

    史进听到,笑着说:“洪武说的可是那八百里梁山泊?”

    朱武闻言,稍有吃惊,但想到是自己认定的真龙,也不再奇怪。只是表示赞同。

    此时朱武早已归顺,但史进并未盲目去让人释放山寨喽啰。

    此时天色早暗下来,若是释放了说不得有些人惊惧之下逃走或者不安分,泄露自己与少华山贼匪之间的关系,引来祸患。

    史进令人轮番看守俘虏,值班警戒

    彻夜,史进与朱武请教许多关于宋朝的情况,谈论了日后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桌上的茶已是添了又添,终夜无眠。二人皆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