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九纹龙 » 第七章 少年欲与天比高

第七章 少年欲与天比高

    史进本对宋廷怀有极大的敬畏之心,也曾想着日后作那狄汉臣,在西疆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直到融合了记忆,知道了梁山起义,四大寇作乱,方腊江南起义,宋廷朝不保夕,接下来北宋灭亡,金人入侵,神州大地战火四起,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也知道了现在朝堂之上皇帝与臣子沆瀣一气,无度地剥削底层百姓,官庭腐朽。即使后来建立的南宋也是偏安一隅,醉生梦死。大宋的官员都是些什么鸟性子。

    这些都磨灭了史进的敬畏,虽不说造反,却难以再为宋廷出力。

    而现在朱武的话却同一声惊雷,唤醒了史进心中那从未有过的想法,一条未曾预想地前路突然摆在面前。

    史进本就少年意气,心比天高,傲是他一直都秉持的点。

    自己知道了未来,知道了大势,自己不仅可以避免未来的悲惨结局,还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

    这一刻的心灵彷佛完成了升华,史进欲与天比高,内心突然涌现出了一股奢望,想去探寻那最高的位置。

    犀渠玉剑侠少年,白马金羁俊后生。

    弓背霞明剑照霜,走马青龙出少华。

    举觞白眼欲擎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少年身负凌云志,自许人间第一流。

    史进回神,浑如刷漆的剑眉舒展开来,双眼如要迸发刀光剑影,一双虎目直盯着朱武。

    朱武此刻也有些慌,不知道那银白脸盘如何浮出让人心悸的感觉,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朱武上前一步,咬咬牙,继续说道:“那些能成大事,能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豪杰,即使有超世之才,有坚韧不拔之志。

    若不碰到机遇,得遇明主,受到赏识和任用,那么即使有管夷吾、姜太公那般的才能,也只能虚度光阴,或为一商人,或为一渔翁。

    姜太公年蹉跎光阴七十二载,垂钓于渭水之滨,自称愿者上钩,遇文王后助其建立八百年大周。

    管夷吾与桓公有杀身之仇,桓公重其能而尽释前嫌,故管子助其称霸春秋。

    武等三人从无大智大勇,才能亦不及管子、吕公百一,却蹉跎岁月几十载,蜗居少华,流落成贼匪,还不知天数,冒犯主公龙威。

    而今得遇主公这般平生所见的英雄豪杰,让吾等感叹前半生虚度时光就是为了得识真龙,今能得主公之赏识,不由感激涕零。

    主公不以吾等卑鄙,赦恕今时之冒犯。吾等虽远不及管仲、姜尚之伟岸才能,却愿效其卓越精神,以谢主公赏识之恩,前嫌尽释之宠。

    公若不弃,吾等拜为主公,尽爪牙之利,效犬马之劳。”

    一口气说完,朱武脸色涨红,再拉着杨春深深往下一拜。

    史进听得朱武一番话,内心早激动不已,如同在六月天吃下两个冰镇西瓜一般舒服。

    见得二人重重一拜,也不再掩饰大喜之色,当即起身,将二人扶起。

    史进凝视着二人,近距离让朱武、杨春对史进眼中的高兴和欣赏一览无余,二人内心大喜,激动得浑身颤抖。

    史进笑了笑,语气却变得严肃,显得掷地有声:“吾不过为一升斗小民,虽有一小庄为臂助,却基业未立,建功未成,正是缺人之际。”

    说着,史进也不在拽文。

    “现在得到你们的帮助,我十分高兴哩,你们两个也不要自谦。

    你朱武号神机军师,精通阵法,广有谋略,你就是我的诸葛孔明和范蠡。

    你杨春号白花蛇,却有着关公一般的义气,危机的时候不顾自身安危,我是非常敬佩的。

    现在我只想与你们做一番大事业,才不辜负你们的帮扶。”

    说罢,三人共同大笑了起来。

    但史进可未真正地放下戒备,二人虽口称主公,却不一定是真心地投降,可能只是权宜之计,谋脱身之策。

    虽然心高气傲,史进可不觉得现在的自己有宋江那样的人格魅力,能令人纳头便拜,现在不过一毛头小子,眼下对自己施礼的二人可都大自己许多。

    虽然这样,史进一直都向往江湖好汉的兄弟义气,崇尚话本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快意生活。

    现在想法改变了,却还保留着兄弟义气。城府渐渐地深了起来,让人感觉到威严。

    即是不少于社会江湖,又长于年轻人的热血意气。

    史进会重用朱武、杨春,但信任是一步步建立的,忠诚是在日久后显现的。

    三人坐下,史进问道:“两位和陈达可有表字?”

    朱武回答道:“武字洪武,陈达自地才,杨春自仲仁。”

    史进问道:“如今大宋歌舞升平,四海安定,虽偶有叛乱,但不过芥藓之疾,未对大宋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现今大宋年年纳岁币,换得与辽边境百年承平,且西开青唐,南拓蛮夷,军队精锐,实力强劲。

    洪武将我与光武、太宗、太祖相提并论,不怕被人听去了遭砍头吗?”

    朱武施礼,回道:“主公英明,远见卓识。宋廷不立田制,根源在于太祖当初杯酒释兵权。作为补偿,对武将勋贵田地的大肆兼并始终成放任态度。

    多年来,已经成了习惯,朝廷也不去管,只要能拿到钱就可以。

    要知道现在土地兼并实为重疾,耕者无其田,富者有余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荆国公王介甫试图’摧抑兼并,赈济贫乏‘,但是面对兼并势力大量兼并土地的既成事实,也无能为力。

    而今民间早已怨声鼎沸,战乱四起。”

    朱武停顿了下,看着史进认真倾听的样子,心里不禁一阵舒爽,终于找到了能展示自己的地方了。

    朱武仿佛得到鼓励,放大了音量继续说道:“宋廷虽现在还一副歌舞升平的样子,一则西疆、北境之战,虽有岁币为桥梁,但小摩擦始终不断。即使朝堂诸公也无法保证以蛮夷的天性何时会撕毁盟约,大举入侵。

    二则土地兼并维护了地主勋豪强的利益,而豪强掌握了许多的力量,拥护了宋廷的通知和制度。

    三则虽然耕者无田,但因朝廷不禁商贾,不限迁籍,升斗小民失田也可维持生存,不至于彻底反抗。或者也可成为地主的附庸,是为‘客户’。

    四则朝廷不同程度地限定各级地主的土地占据的数量,且根据田地多寡和财力划定收税的范围,如三等户,五等户,失田的耕户不再交税,官吏直接找上得田得富户。

    五则如遇灾荒,地主既要承担赋税又不能随意换人,不少富户因此破产,只能哭求着佃农那会土地。且不少青壮年流离失所,宋廷趁机广募青壮年成军,杜绝了大规模叛乱,又提高了实力。

    六则,朝廷组建大量厢军承担徭役,分担到民间的徭役不再沉重,百姓很难再因此起战乱。

    这也是为何本朝没有大乱的原因。”

    史进听得如痴如醉,之前虽有着融合的记忆,指出了宋廷的问题,但却无法对宋廷有清晰的认知,不明觉以宋廷为何屹立不倒。

    经朱武一番抽丝剥茧,史进终于对大局有了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