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秦汉:风烟起兮,再现云天 » 第二十三章 又添楚兵

第二十三章 又添楚兵

    队伍行进的速度很慢,太阳西沉的时候才到了杜伯镇。曹参跟几个将领商量了一下,决定就地埋锅造饭,宿营过夜。

    吃饭的时候,从东北方向来了不少军士,有穿戴整齐的校尉一级的军官,有衣衫褴缕的小兵小卒;多数是步行来的,也有个别骑马来的;有各诸侯军的军士,也有被项羽强令裁削下来的汉军战士;更为奇怪的是,还有从项羽队伍中偷偷跑来的楚军校尉官兵。

    汉军将士不知他们来干什么,连忙向汉军指挥曹参报告。曹参不知底细,又不敢延误,立即又向汉王刘邦和军师张良禀报:“汉王,那边来了不少军士,怎么回他们话呢?”

    刘邦疑惑道:“他们来干什么?是不是项羽对咱们不放心,派来监督咱们的?”

    曹参说:“不曾问他们,干脆我去叫一个来,汉王亲自盘问盘问。”说着,就要去叫。

    刘邦生气道:“你敬伯是干什么吃的?你不能问问他们吗?”

    曹参憨厚一笑,说:“听将士们说,好象他们是自愿投奔来的。”

    刘邦仍然狐疑不决,说道:“诸侯军的人心向我,我相信;项羽军的人心向我,我不信。”

    张良摇头说:“事情恐怕也不尽然。在封王封地这件事情上,怀王早有前约,可他项羽却硬是把我们弄到汉中,不少诸侯王都对项羽的霸气表示反感,向我们或多或少或明或暗表示同情。楚军将士也大致如此,只是迫于在项羽和范增眼皮底下敢怒不敢言罢了!”

    曹参点点头说:“子房先生言之有理。汉王不信,可以叫一个投奔来的楚兵亲自问问。”曹参见张良缕析明确,自己说话也有了底气。

    听了这话,刘邦自我解嘲道:“说了半天,子房,敬伯,你们都是明白人,这里就我一个糊涂蛋啊!”

    正说着,几个楚军校尉和士卒拉扯着肖何来见汉王刘邦。肖何说:“汉王,这几块狗皮膏药贴在我身上了,你来帮我揭下来吧!”

    刘邦知道肖何的意思是要收下他们几个,于是看了看那几个楚军官兵,发现其中有一两个是曾经在鸿门宴时见过面的,并约略知道他们是项羽帐下的侍卫头和马厩头。刘邦不禁一阵惊愕,问他们:“项王派你们来这里干什么?我穷山沟里可用不起你们这些护卫啊!”

    那个楚军校尉一愣,眼睛立时瞪大了,生气道:“汉王这是说哪里话啊?我们投奔汉王是出自心愿,怎么会是别人派遣呢?”

    刘邦笑道:“即是心甘情愿,我倒要问问你是怎么想起来投奔汉军的?你们想必也知道,汉中山路崎崛,闭塞险阻,可比不上关东大地一马平川啊!”

    那个小校看了众人一眼,缓了缓说话的口气,狡狯道:“汉王问这个,我可以单独跟汉王说,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先不说。不过,有一点可以明说,那就是汉王先入关,应当王关中,项王背德,让汉王钻山沟,我们看不过去,气不过,人心不平啊!”

    刘邦哈哈大笑,说:“我刘邦心里很平静,你们心里有什么不平的?”为防对方的假意试探,刘邦不得不以假对假,也说了违心的话。

    那个小校哼声冷笑道:“汉王心里平不平,我不知道,不过,我心里是不平的。大丈夫心怀坦荡,何必自欺欺人呢?”

    “好小子!”刘邦高声叫道。接着又问那个小校的名字,说:“上一次鸿门宴,我在寨堡外边见过你,你叫什么名字?”

    那个楚军小校朗声答道:“在下姓韩名信,叫韩信,淮阴人氏,立不改名,坐不改姓,站着是韩信,躺着还是韩信。今日来投汉王,愿听汉王驱使,有话愿跟汉王单独……”说到这里,眼睛里突然闪射出兴奋的光芒,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希望汉王现在就屏退左右。

    刘邦笑了笑,摇摇头说:“你小子事情还不少啊,刚到这里就要跟老子单独叙谈。这样吧,有什么屁事,你先跟肖老头子说说,我可没时间听你扯淡啊!”一副不屑叙谈的样子。

    韩信听了,心里凉了半截,无可奈何地看了肖何一眼,摇摇头说:“如此看来,汉王原来无意于天下啊!”

    刘邦哼声说道:“放肆!你一个区区小校,奢谈什么天下大事?笑话!”

    肖何和张良不以为然,却又不好当众顶撞刘邦,只好劝慰韩信说:“有什么想法可以先跟我们两个叙谈叙谈,近些日子汉王为就国之事操劳焦虑,还望韩壮士多加体谅!”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总算把僵冷的气氛缓和下来。

    韩信“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刘邦回转身子,却见韩信浓眉大眼,口阔鼻正,身材魁伟,虎背熊腰,浑身上下罩着粗布棉甲,腰束一条青布大带,显得精干而不俗气,大方而又勇武,年纪虽然只有二十多岁,却又超乎一般年轻人的稚嫩。刘邦有心说句歉疚的话以表亲热,话到嘴边却又成了“灶锅里有饭,能吃多少吃多少,我这里管饱管够!”

    韩信又“哼”了一声,心想:你汉王把我韩信当成讨吃要饭的乞丐了……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