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小卒崛起 » 10:根据地的重要性

10:根据地的重要性

    因为大战当前,兵器都由士卒随营携带,防止遭偷袭时反应不及,也为节省出阵时间;所以军械营的规模并不大,但也有二十来座营帐,集中在营地西北角一块。

    走近后便听见一阵叮叮砰砰的声音,进到一座营帐,只见十来个工匠正利用各种工具修整着刀枪箭矢火铳,砲石铳弹等。

    这些武器是从城墙下收集来的,有己方的,也有敌方的。

    相当于是一种回收再利用。

    连续逛了七八座军械营,包括成品器械,火器营帐后,赵立忽然问随身亲军:“黄兄弟,军中目前难道只有区区几尊当信号用的子母炮,连一尊西洋大炮都没有么?”

    亲军道:“老营那边倒是有十几尊西洋炮,三十几尊弗朗机炮,但口径都不大,炮弹也不多;去年夏季毫侯就率军攻打过荆州,炮弹打光了,就次就没随军拉过来了。”

    “原来如此!”赵立点点头,“难怪两次打荆州都这般艰难,光靠火铳强弓抛石机怎么行呢。”

    “郑四维手里也没火炮么?”他忽然又问。

    “有,但也不多,第一次荆州之战时也打光了炮弹;之后毫侯一直派骑兵阻截,防止武昌方面输送炮弹。”

    “咱明白了,即使没有联明抗清,毫侯对荆州也是志在必得!”赵立点点头。

    顺军曾席卷湖北,中原,华北之地,所缴获明军战备物质颇多,其中就包括各种火器。

    别再以为顺军就是一群挥舞菜刀锄头,衣衫褴褛的乌合之众了,事实上顺军很早就重视火器在战争中的运用,只是还没来得及建立专门的火器部队。

    大军溃败转移之际,火炮这些大家伙太笨重,不得不或销毁,或扔进水里,抑或是埋起来;能带几十只到鄂西地区,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难道何腾蛟也不支援点炮弹么?”他忽又问。

    “这个俺就不知道了。”亲军摇摇头,“但堵公那里也才两门西洋炮,且是小口径那种。”

    赵立沉吟半晌,又点点头。

    来到装备营的一座营帐,只见里面堆着些重布夹袄蓝色箭衣,军靴军袜,盔甲棉甲等……但几乎没有新的,一些工匠和裁缝正在修修补补。

    不用说,自是从死者身上扒下来的。

    赵立想起暖袍里那套顺军士卒专用的重布夹袄箭衣,突然对“袍泽”这个词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袍泽,袍泽,大概也有同穿一套衣服的意思吧。

    就自己这套,也不知换了多少具身体。

    至于粮草营,堆得都是些谷子麦子杂粮,以及少量马料草料等,外面则摆着大大小小运输用的双轮车。

    没什么看头的,赵立略略带过。

    出了马料营帐,一股寒风呼啸着卷过营地,呜呜作响,赵立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双手互笼起来;然后吩咐亲军去炊事营拿几个馒头,顺便将马车赶过来。

    不一会儿,他便上了马车,驰出营地,朝远处郊外而去。

    寒风呼啸,苍穹昏暝。

    目及所至,一片冷清萧索。

    唯有一块块为数不多的冬麦地,才给这冷冽肃杀的世界增添了几许生命的绿色,隐约有人影在地里晃动。

    经过多年战乱,湖北已残破不堪。

    世人皆以为李自成的根据地是在陕西,抑或河南,其实都不对,而是在湖北。

    准确的说是在荆襄之地。

    当初被洪承畴,孙传庭打得只剩下传说中的十八骑后,李自成躲入商洛山里重新思考人生;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开悟了,重新出山。

    经过一波大砍大杀,攻城陷地后,开始改变流寇习性,着手在荆襄地区建立根据地。

    “均田免粮”便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经李岩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迎闯王,不纳粮!”,一时间,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者如流,日夜不绝,一呼百万,其势遂燎原不可扑也。

    此项策略,直接摧毁了朱明王朝赖以生存的根基。

    义军开仓赈饥,分配牛种,畜孽生,务农桑;募民垦田,收其子粒以饷军(屯田);练兵,广纳各方人才。

    有了红红火火的根据地建设,义军开始脱胎换骨,短短几年间便攻取河南,陕西,山西……直至一路摧枯拉朽般杀入顺天府。

    两百九十年余后,一位湖南的高个子同样抓住根据地建设这一法宝,成就了一番旷世伟业。

    山海关战败,大军一路溃败,李自成率部入湖北,欲重回老根据地,休整一番后再找满虏报仇雪恨。

    但清英亲王阿济格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一路穷追猛打。

    李自成被迫放弃荆襄,赶走左良玉,占据武昌,欲顺江东进直取南京,可惜意外殒命于湖北九宫山,年仅三十九岁。

    李过高一功率部由陕北转移时,第一时间想的也是重回老根据地。

    西路军抵达鄂西后,便发动了第一荆州之战,就是为夺回荆襄之地。

    “纵使李自成未殒命九宫山,咱对其东取南京的战略也不看好,只会陷入清明两军两面夹击的死局,东路军剩余的这批人马怕都不够填的。

    正因为其死了,清军才暂停进攻,着力消化已占领区域;这也让李过,田见秀等有了些许喘息之机。”

    “顺军现在仍有人马近二十万,能战之士六万多,两面受敌的情况也暂时摆脱,不缺常规兵器,军服等;但缺粮,缺火炮炮弹火药,以及盔甲。

    李过其实已经着手建设新根据地了,但鄂西一隅荒凉破败,人烟稀少,不可能有大作为。

    人都没得吃,哪有多余的粮种。

    顺军现在倒不怎么缺钱,从顺天府搜刮的巨量财富,中途虽丢失大半,但依然非常可观。

    只是有钱也买不到粮。

    如果说最大的便利之处,就是一旦情况恶化,可以随时撤军至山峡地区,躲入茫茫山岭之中。

    事实上荆州之战惨败后,顺军就是这么干的。

    这也算提前为后来的,以顺军为主体的夔东十三家抗清联盟扎根川鄂边境深山老林,作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马车迎着寒风,行驶在茫茫原野间,赵立掀帘眺望,欷歔不已。

    “小赵兄弟啊……”行了大约十来里,车座上那名断了左腿的车夫缩了缩脖子,忍不住说话了。

    他手指远方,“小赵兄弟,距离俺们最近的屯田还有四十来里远哩,今日无论如何去不了的。要不,改天一大早出发吧。”

    赵立本无意去看屯田,只是想看看周边的民生风物凋敝到了何等程度,见车夫冻得一副兮兮然的样子,顺口问道:“咱们大约屯了多少田?”

    “少得很,合计不到五万亩!”

    “行,那就打道回营吧。”

    “好嘞!”

    回到营地时,已是日暮时分,正好碰见大军撤阵回营。

    赵立连忙让马车退避一旁。

    好一通熙熙攘攘的喧哗过后,回到营帐时,李来亨正端坐在案几边吃着素面。

    赵立端起自己那一碗,回到铺位边吃。

    吃过后,看书消了一会儿食,便提着吊壶去打水。

    其实天天泡脚,他也烦的。

    但为了以身作则,必须得这般做啊。

    正提着吊壶走着,忽听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连忙回头一望,只见数骑正顶风冒寒疾驰而来。

    为首的又是那位忧国忧民的堵胤锡。

    “这堵公还真没完了,昨日不是刚刚说好,今日又来纠缠!”赵立暗暗恼道。

    疾驰至中军大帐前,堵胤锡翻身落马,匆匆入帐。

    赵立心神不宁的泡着脚,忽听蹄声又起,由近及远。

    泡完脚,倒了水,赵立思忖半晌,迈步朝李过营帐走去。

    李过正对着案几上的地图沉思,旁边一碗面都还没来得及吃完,听到动静,连忙抬头。

    “毫侯,莫非马进忠,王允成等已攻克了岳州?”赵立走近后问。

    李过深深看着他,重重点了点头。

    *过年琐事多,在尽力攒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