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小卒崛起 » 11:体制和环境对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

11:体制和环境对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

    顺治三年正月十二,归附何腾蛟的原左良玉部马进忠,卢鼐,王允成,王进才四镇人马围攻多日,终于拿下湖南门户---岳州。

    马进忠,王允成率部进驻,卢王二部驻扎于城外东北两面。

    四人谨遵何腾蛟“诸君切不可贪功冒进,待本督提师前来,再行计议。”的叮嘱,静候后续人马到来。

    去岁十二月下旬,何腾蛟于长沙焚天起誓,率部浩浩荡荡北上,可直到正月初三,才姗姗然抵达湘阴。

    途中遇到两场雪势,大军停歇数日,才再度开拔。

    中途得知岳州已克,何腾蛟大喜过望,立刻向隆武朝廷上表报功,同时火速派人给荆州的堵胤锡带话,言:“兄已拿下岳州,弟雄才大略,文武双全,奈何久顿于荆州,会师武昌岂可久待乎?”极具炫耀和揶揄之能事。

    一向忧国忧民的堵胤锡忧心如焚,第一时间匆匆向李过通报盟军辉煌战果,无形中也给李过带来了压力。

    “小赵兄弟,按你的推演和某等预判,博尔惠偏师现在应该已经出发了,六七日后就将抵达岳州!”

    李过指着地图,用带着咨询意味的口吻说。

    “是的!”又搜索了一番脑中资料,欣喜于一切照旧的赵立,语气肯定的道:“八旗军行动一向迅速果断,七八天时间,对于博尔惠来讲足矣!”

    见李过沉吟不语,又打气道:“毫侯,此战关键在于打援,其他皆为虚幻!您千万不可因明军拿下岳州,就心生动摇啊。”

    李过猛的抬头,独目微闪,喝道:“小子,难道在你眼中,本侯是那种摇摆不定的人么!

    为将者,最忌战前决心不定,思前顾后!

    本侯随先帝转战十五载,这一点为将之道岂会不知!勒克德浑主力不灭,此战终将功亏一篑,本侯难道还看不透彻么!”

    话锋虽不算凌厉,但从堂堂顺军核心人物口中说出,自带一股肃然之威。

    “那是,那是!”赵立心中微凛,连忙道,“是小子孟浪了,毫侯勿怪!”

    李过脸色稍缓,忽然叹道:“想当年马进忠也是一方豪杰,聚众起事于陕北,号称‘混十万’,风头曾一度盖过先帝;王进才乃先帝别部偏将,勇不可当,不敢想啊……”言语间对此二人会弃城而逃,仍感到不可思议。

    赵立立刻道:“‘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此二人早已脱离义军队伍,跟左良玉混了这么多年,早就脱胎换骨啦。

    藏污纳垢一向是左良玉的专长,也是其队伍被打残后,又能迅速膨胀的法宝;相比卢象升,孙传庭等部,左家军就是一群为各自私利聚拢起来的大杂烩。

    左良玉暴毙后,其队伍就分崩离析了。

    至于何腾蛟麾下十余万众,皆是用粮饷催养起来的地方豪强武装,团练,招降的土匪山贼等,更是一群乌合之众。

    有了前面四将的溃逃,后面必将形成连锁反应,这一点毋庸置疑!”

    “此番预判你已言及多次,就不消再说了,某只是略发感慨而已。”李过摆了摆手,点指地图,又将打援方案细细捋了一遍。

    根据赵立的推演,行军速度,众人估算清援军登陆时间当在二月初一至正月初三这几天,和真实历史相差无几。

    也推算出本月二十号左右,岳州将得而复失。

    就是说再加上个十来日,勒克德浑就真的来荆州了!

    “小子,某其实还有一个疑问!”李过突然抬头,独目炯炯的盯着赵立。

    “毫侯请说!”

    “既然八旗军最擅长长途奔袭,勒克德浑若率主力由武昌走陆路,快马加鞭,两三日内便可抵达荆州城外。

    为何偏偏要走水路,耗时不说,中途还易生变故。”

    这一问,倒真问到了赵立一直心存的疑惑。

    搜索相关资料时,他也质疑过这一点,但所有资料皆显示勒克德浑所率八旗主力走的就是水路。

    略一思索后回道:“毫侯,正所谓‘兵者,诡道也’,勒克德浑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何况荆州城外五十里的密林中,埋伏着李友,杨彦昌二将阻击武昌援军的人马,勒克德浑陆地奔袭,必会遭到他们的阻击。

    其千里奔袭就将丧失隐蔽性,到时仗会打成什么样,就不好说了。”

    “言之有理!”李过略微品味一番,点了点头。

    “听说这勒克德浑乃是努尔哈赤的曾孙,代善的孙子,年纪不过二十多岁,竟有此等心机,胆量和谋略!唉,黄台吉,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代善,硕塞,岳托……如今又加上这个新冒出来的勒克德浑。

    老努的这些子孙当中,奈何名将如此多矣!”赵立忽然感叹道。

    “某一只虎,专打这些所谓的满虏名将!”

    李过却哈哈一笑,“小子,告诉你吧。前年大军撤退之际,某以弱势兵力与阿济格部在延安相持二十余日,令其寸步难进;若非先帝已弃西京,某在陕北的牵制已无必要,某定能大破之!”

    “厉害,毫侯才是当世超一流名将也!”赵立见激将得逞,立刻又拍马赞道。

    李过很受用的微微一笑,瞅着他,忽然和蔼可亲的问:“小赵兄弟,这些日子住的可好?”

    “还行吧,多谢毫侯垂询……”

    “吃的还中意否?”李过独眼闪了闪,又微笑着问。

    “甚好,甚好!”

    “某给你的那些书,看的如何了?”

    “谢毫侯,都已看完,收获颇多!”

    李过欣慰的点点头,忽然又问:“小赵兄弟,你家中还有哪些亲人啊。”

    “一父,两哥一嫂,加一个侄子。”赵立如实回道。

    “你说你上面还有两个兄长?”李过立刻惊喜的问。

    “是的!”

    “真是太好了!”李过竟兴奋的猛一拍案几。

    得,瞧这番劲头,其欲收咱为义子的野心已昭然若揭也。

    老赵家有三个儿子,收一个过来,不算过分的。

    但咱穿越一回已经有了一个新爹,再认个干爹,那岂不是有三个爹了。

    这爹的数量实在有点多啊。

    赵立连忙岔开这个话题,指了指一旁的那碗面,好心提醒道:“毫侯,面都快凉啦,赶紧吃吧。”

    李过嗯了声,端起碗呼啦啦大吃起来。

    赵立趁机深深一躬,赶紧退出了大帐。

    出了大帐,他摇摇头,无奈的笑了笑。

    没有立刻回营,而是笼袖在营地里信步而踱,偶尔抬头望一眼武昌方向,心中踌躇满志。

    勒克德浑此时应该正在整点兵马,准备来荆州赴死了。

    李过绝对会按自己的方案进行。

    此战过后,自己将声名鹊起。

    李过也将威望陡增,顺军将得到一次难得的重整良机。

    而勒克德浑这株满洲名将之花,将就此凋零

    但死了一个勒克德浑,后面还有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硕塞,豪格这一大窝子爱新觉罗氏的名将啊。

    “老努的这些子孙,奈何会如此生猛呢!另外还有济尔哈朗,叶臣,鳌拜等猛人呢……”赵立又忍不住感叹道。

    确实如此,不光满清开国,刘汉开国,李唐开国,蒙元开国,朱明开国……哪个王朝开国之初,不都是名将荟萃。

    赵立自是不相信所谓真命天子下凡,群星下界辅佐这种鬼话,他只相信体制和环境会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经过努尔哈赤和黄台吉父子两代人的努力,打造出的军民一体,战养一体的军国体制,无论在行政效率,后辈人才培养,还是战争机器发动等诸多方面,已经吊打腐朽不堪的崇祯朝了。

    纵使李自成不杀入顺天府,大明也会亡于满清铁蹄之下。

    正如五百多年前,北宋亡于女真铁骑一样。

    但赵氏尚能苟住江南半壁江山,朱氏就不会有这等气运了。

    朱棣对各地藩王的养猪策略,官绅阶层与老朱家的貌合神离,官僚内斗的光荣传统,依靠封建小农经济维护帝国体制,导致后续财政崩溃。

    天下财富半聚于江南,绝不是靠岁贡就能满足满洲贵族胃口等诸多因素,都决定明清不存在划江而治的可能。

    即使把两大股农民军的因素扒开,这种可能性也不存在。

    其实很多王朝建立伊始的诸多国策,就已为后来灭亡埋下种子,中途改都没法改的。

    对于这一点,赵立坚信不疑。

    回到营帐,李来亨刚刚练完刀回来,正意犹未尽的坐在铺位边耍着刀,赵立迎上前笑道:“兄弟,咱刚从毫侯帐中得知,明军已拿下了岳州。”

    李来亨怔了怔,翻了翻白眼,傲然道:“俺只关心勒克德浑何时能来荆州!”

    “一定会来的!”赵立语气坚定的道。

    “来了正好!”李来亨抖了抖手中刀,“俺要用此刀斩下这满狗的狗头!”

    随即话锋一转,“倘若他不来,俺就剁下你的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