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小卒崛起 » 8:这才是真正的趁火打劫啊

8:这才是真正的趁火打劫啊

    “堵公,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部粮草不足,将士们都吃不饱肚皮,怎有气力攻城杀敌呢。”

    堵胤锡一听,连忙扭头四顾,目光盯上正从案几边迈步走来的赵立,立刻反驳道:“这是什么话,上月初不是已拨三十万石军粮给贵部了么!”

    赵立走近笑道:“我部含老营在内共有多少张嘴吃饭,堵公应该很清楚,三十万石军粮能管多久呢?

    都过去一个多月了,还能剩下多少?我部那些屯田还未到收割季节,又指望不上,现在将士们可都是省着在吃。

    两军会盟后,贵方可是答应先期一次性提供五十万石军粮的。”

    “虽然没到位,但毫侯和诸位将军深明大义,以抗清大局为重,也是看在堵公您的面子上,才答应出兵配合贵军收复湖广的。

    这军粮迟迟不到位,已严重影响了将士士气!”

    李过面色一喜,连忙顺着他的思路爬,“对啊,正因为如此,弟与诸位将军虽督促甚严,但无济于事啊。”

    “正是!”众将皆大喜,也纷纷跟着点头。

    对方答应给的军粮本就未到位,如此正好可以将责任反推给对方,真是太好了。

    不少人暗赞赵立就是机智过人。

    其实顺军军粮紧张,一直都存在的,未联盟时更为严重;但李过等人想着大战当前,明廷终究有所求,不敢放鸽子,到时也可在武昌取粮,均没想过以此来作为托辞。

    经赵立一说,才想起这由头实在太合理了。

    堵胤锡此番来的策略,是先质问,再晓以民族大义,最后以情动人,可谓环环相扣,牢牢把握主动权。

    这下好了,反倒成了被动一方。

    他眉头一皱,正斟酌着说辞,赵立却不给他反应时间,立刻又道:“堵公,有道‘湖广熟,天下足’,湖北虽已残破不堪,但湖南尚属完璧,尤其是洞庭湖一带,尤沃野千里,鸡犬相闻,人烟阜盛。

    加上北方逃难来的大批官绅大户,还有朝廷鼎立支持。

    何督师何愁筹不到军粮呢?”

    “也不容易的!”堵胤锡连连摇头,叹道:“朝廷支持极为有限,以湖南一隅养活数十万大军,谈何容易呢!”

    赵立笑道:“可在下听说,贵部和何督师麾下人马就从不缺粮,军饷也按时发放。

    咱顺军以抗清大业为重,饷银就不指望了,但吃饱肚皮不算过分吧。

    既是当初约定的条件,贵方为何食言呢?

    既是联盟抗清,奈何厚此薄彼呢?”

    赵立这番说辞,可谓万能挡箭牌,还占领了道德高地。

    要知道以湖南一省养活数十万军队确实难,何况拨粮大权牢牢掌控在何腾蛟手里,并以此打压异己;谁个听话,粮饷无忧,否则就断你的炊。

    他堵胤锡就是有心,也无力的。

    赵立算是一下子戳中他的软肋。

    但开战后,李过等一直没提及此事,战事焦灼之际突然由一小子提出来,令堵胤锡有种被人趁火打劫的恼怒。

    他抓了一会儿毛,突然咦了声,猛盯着赵立,喝问:“小子,某之前从未见过你,是何来头!”

    “某乃攻城营一小……”

    赵立正自报身份,李过却突然插话了,手一指,笑道:“堵公,此乃弟刚收的一位义子,还未来得及改名,名叫赵立!”

    什么……

    赵立顿时大吃一惊,一脸懵逼的看着他。

    毫侯,你…你这招才算是真正的趁火打劫啊。

    一旁的李来亨也面色一怔。

    “原来如此!”堵胤锡哦了声。

    “果然后生可畏!”

    他深深打量了赵立半晌,突然焦急的来回跺起了步。

    踱了一会儿,忽又驻足,盯着李过,语气恳切的道:“李老弟,要不这样,贵部军粮未到位之事,本抚立刻派人去找何督师周旋。

    但大战当前,还请贵部以大局为重,会师武昌后一切都好说的。”

    “有堵公这句话,弟就放心了,弟一定竭尽全力!”李过立刻很配合的道。

    “甚好,甚好!”堵胤锡如释重负般长吁了口气。

    “诸君,拜托了,拜托了!”完了,他又冲众人逐一拱拱手,幽怨的看了赵立一眼,才忧心忡忡的离去。

    李过率众出帐,于百步外恭送。

    礼节还是做得蛮到位的。

    “还是小赵兄弟厉害,几句话就把堵公堵回去了,要不今日恐怕难过关啊!”

    “是啊,又多亏了小赵兄弟!”

    “小赵兄弟的脑袋瓜儿就是好使。”望着堵胤锡匆匆远去的背影,众人交口称赞。

    赵立倒也没谦虚,而是故作老成的叹道:“堵公,乃真君子也!可惜,可惜啊!”

    “是啊!”李过也下意识叹道。

    “料想当日扬州史公亦不过如此也!”赵立又道。

    “但扬州还是被清军轻易攻破,史可法殉明,弘光朝廷眨眼间崩塌了!”高一功接话道。

    “是啊!”赵立又叹道。

    三人这般若有所指的你唱我和,众人也都陷入到沉思中。

    当初大顺军攻入顺天府时,为朱家殉节者寥寥。

    清军入关后,原明廷官员纷纷归附,得以顺利接管黄河以北广大地区,重建政权秩序;清军南下,明军纷纷投降,做起马前卒。

    朱家的天下早已人心丧尽。

    即便如此,无论弘光朝廷,还是隆武朝廷,高堂之上的衮衮诸公们,仍热衷于内斗。

    前有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的帝位之争,刘宗周,钱谦益等东林-复社党人与马士英,阮大铖斗得不亦乐乎;直斗到清军兵临城下,一通鸡飞蛋打,被一勺给全烩了。

    现在又有鲁王朱以海和唐王隆武帝的正统之争;以郑芝龙,郑鸿逵为首的地方实力派与朝中苏观生,张家玉,黄道周等人又在斗。

    都这样一只破罐子了,还在那里斗得头破血流。

    满腔忠义,风华绝代的史督师死得值么,堵胤锡会不会步其后尘呢。

    隆武朝廷能支撑多久呢,联明抗清真的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么……

    半晌后,李过独目微微一闪,一摆手,“诸位,莫想这些了,回帐继续议事!”说完,转身便走。

    众人连忙跟上。

    赵立收起心中感慨,盯着李过的后脑勺,忧心忡忡琢磨起另外一件更紧迫之事。

    “毫侯当众说咱是他新收的义子,怕不是为应付堵胤锡,而是早有预谋……否则,也不会将咱安排与李来亨同住。

    咱虽然决定效力大顺军,前期目标可是成为座上宾,成为一名‘闯三代’……咱从未想过,何况还要改名,咱前世今生可都叫这个名……

    穿越一回已成为别人的儿子,还要再认个干爹……看来年轻人太优秀,也会被人惦记的。”

    殊不知此时,李来亨也盯着他的后脑勺,忧心忡忡琢磨着。

    “当日这小子主动要与俺结拜,想当俺哥,搞不好还真有这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