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小卒崛起 » 6:有信仰的堵胤锡

6:有信仰的堵胤锡

    “拿下荆州城,活捉叛徒郑四维!!”

    “弟兄们,随老子冲啊,杀啊!”

    赵立一觉醒来,就听见城池方向隐隐传来喊杀声,揉了揉眼睛,营帐内只剩下自己一人,李来亨已披甲出阵了。

    案几上摆着一盘新肉,火堆里添过新柴,火苗正旺。

    他掀开被褥,小心翼翼的起了身,走到案几边;坐着一边吃肉喝酒,一边心想:“若非昨日那场雪势,咱早就挂了,安能在此享用酒肉乎?”暗自庆幸不已。

    “咱就说了嘛,穿越之子岂是那么容易挂的。”接着,又有些臭屁起来。

    酒足肉饱后,两名亲军抬进来一只大箱子;里面装着一套蓝色粗布暖袍,一顶狐皮暖帽,一双褐色兔皮靴,还有一些书籍。

    穿戴严实后,出到帐外,便又看见一辆马车。

    “毫侯还真是替咱想得周到啊。”赵立满意的微微一笑,给一名亲军交代了如何整理营帐,添加器物的事宜,便上了马车,带着另外一名亲军朝阵地而去。

    此行的目的是为锻炼胆魄!

    在这场泼天民族大浩劫中,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死去;有饿死的,战死的,被乱兵流匪杀死的,被清军屠杀,还有患瘟疫死的……各种死法都有。

    乃至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夫鬻其妻……都是寻常之事。

    没有最惨的,只有更惨的!

    自己必须尽快适应这个禽兽遍地,暗无天日的乱世,练就一副铁石心肠。

    李来亨性情暴虐冷酷,何尝不是被这世道给锤炼出来的呢。

    积雪经过出阵人马的践踏,已凌乱不堪,分不清是雪还是泥巴;马车出了营地,来到李过部阵地后方一座小土坡上。

    “弟兄们,冲啊,杀啊!”

    赵立掀帘远眺,只见城下正杀得如火如荼。

    顺军猛攻十余日,兵力不足的郑四维只得驱赶城中百姓上城头;除了当挡箭牌,也是一种变相人口消减计划。

    荆州已是一座孤城,百姓少吃一口,官兵就能多吃一口。

    到了一定时候,官兵会直接杀城中老弱病残者充饥。

    任何战争,扮演最悲催角色的往往都是老百姓。

    因为身份和心境的转变,赵立倒没有昨日那般心惊胆颤,魂飞魄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悲怜。

    他敏锐的察觉出,顺军喊杀声虽然更雄壮,声势更猛,但进攻力度明显不如之前。

    毫无疑问,李过正在按自己的方案进行。

    还是那句话,打援才是此战重点。

    若不能一举灭了来援八旗精锐,纵使拿下荆州,也守不住;会师武昌,恢复湖广的计划终成梦幻泡影。

    他也知道,自己已成为这场决定湖广抗清局势大战的实际主导者。

    一种上帝般的优越感涌上心头。

    此时,若把马车换成四轮素车,再戴上一副纶巾,摇上一把鹅毛扇,那便更完美了。

    观战了大概一个时辰,马车下了土坡,朝城西郊行去。

    进攻城西门的明军大约一万,其中有不少白袍厚甲之士,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君子营”!

    阵前一位头戴乌翅帽,身着红袍官服,胸绣锦雉图案,骑棕色大马的中年文官,正是明湖广巡抚,兼佥都御史的堵胤锡。

    老实讲,号称对治疗低血压有奇效的整部南明窝囊史,能让赵立敬佩的人凤毛麟角,这位堵胤锡大人绝对能算一个。

    堵胤锡,南直隶宜兴人,崇祯十年进士;朱由检自挂歪脖子树时,其任长沙知州。

    此人是最早提出“联寇抗虏”的南明官僚。

    其在常德整饬军队时,建君子营。分二十营,每营三百人,取越王勾践君子六千之意;不叫兵丁,而称君子,可见其气度和境界非同一般。

    隆武元年秋,堵胤锡单骑入松滋草坪,面对一群持刀怒视的虎狼之士,昂然曰:“山河倾覆无日,吾赤身前来,为社稷苍生计,事成则宗社之灵,事败胤锡授命之日!”言辞慷慨,声泪俱下。

    两面受敌,粮饷急缺的李过和皇后高桂英,当即响应,大赞曰:“堵公真乃天人也!”,随即委婉的表示,只要提供足够粮饷,数万壮士可供堵公驱使。

    隆武朝廷闻之,以张家玉为首的一干官员欢欣鼓舞,弹冠相庆,乐观的宣称:“吾皇中兴在此一举,貔虎之士不下数万,吴楚秦晋直欲以气吞之,此真百战雄狮,天留之以资大明也!”

    隆武帝朱聿键龙颜大悦,欲做中兴之主,恢复朱明江山的信心遂爆棚。

    这便是明顺联盟的由来。

    此事,堵胤锡可谓居功至伟也。

    至于李过被授御营前部左军龙虎大将军,封兴国侯,高桂英封贞义一品夫人,其部改编为“忠贞营”,大顺军彻底丧失政治影响力,沦为南明官僚集团内斗的筹码,乃是荆州惨败之后的事。

    不过,随着我赵立横空出世,这种情况断然不会发生了。

    “轰,轰,轰!”

    “攻克荆州,光复湖广,恢复我煌煌大明江山!弟兄们,冲啊,杀啊!”

    堵胤锡不愧是位真君子,只见他挥舞宝剑,用歇斯底里的叫喊鼓舞明军奋勇冲锋,不时还眺望城南和城北,张着耳朵倾听一番友军的攻势,生怕已方表现逊色似的。

    只是这副忠君报国的劲头,在赵立看来,有些太……太那个什么了。

    但人家堵胤锡毕竟在为自己的信仰努力奋斗。

    一个为信仰奋斗的人,是可爱的,是值得尊敬的。

    在西门观战了一会儿,便又来到北门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等部的阵地后方。

    朝向武昌方向的城东门,载侯党守素,张能部在一处必经山坳两旁守株待兔,准备围歼突城跑路的敌军;距荆州城五十里开外的密林中,埋伏着一支由李友,杨彦昌率领的人马,准备阻击武昌援军。

    郑四维这狗日的也是王八吃称砣铁了心,死也要死在荆州城,绝不会在城外被人包饺子的。

    两路伏兵没什么看头的,转完三面阵地,赵立回到营地,已是晌午时分。

    吃过酒肉,再睡个回笼觉。

    无生死之虞,帐内整洁一新;这一觉自是睡得极为踏实通透,醒来时已是日暮时分。

    “嚯嚯嚯!”

    李来亨手扶腰刀,雄赳赳,气昂昂的回来了。

    乍一进帐,这小子顿时一愣,连忙退出来,还以为进错了营帐呢。

    待前后左右仔细看了又看,发现没走错呀,才再度入内。

    他表情奇怪的看了看整洁一新的营帐,瞥了瞥正往盆中温水里倒醋的赵立,没吭声,径直走到案几边,坐下来喝酒吃肉。

    赵立也没鸟他,泡完脚,泼了水,自顾趴在铺上眯眼养神。

    过了一会儿,只听脚步声响,睁眼一看,只见这小子正提着吊壶去打水呢。

    “此子尚可救药也!”赵立立刻欣慰得笑道。

    接下来的日子,赵立白日观观阵,翻阅李过给他的书籍,和营中辅兵聊聊天。

    夜间,则与李来亨继续冷战。

    如此一晃十几日下来,他对顺军的情况已了解颇多,屁股上的伤也基本痊愈。

    看多了厮杀场景,他那副悲天悯人的情怀渐渐消殆,心开始麻木,麻木过后便开始变硬。

    其间,又下了两场不大的雪,顺军停战了两日。

    这日傍晚,李来亨未按时归营,赵立正纳闷着,中军大帐一名亲军匆匆前来,“小赵兄弟,毫侯有请,速速随我走!”

    “哦,莫非有了清援军的消息!”赵立微微一惊,连忙随其出账。

    这些天,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事。

    若随着自己的到来,历史原本程序也发生相应更改,那可就麻烦大了。

    “小赵兄弟,你预判的太准了,清援军已于昨日抵达武昌,人数约九千余众,领兵者乃是清平南将军---多罗贝勒勒克德浑!”

    正与一干心腹议着事的李过,见他进来了,立刻兴奋的道。

    “还好,一切照旧!”赵立暗喜。

    见众人满眼钦佩的齐刷刷盯着自己,那种良好的感觉又涌上心头,嘴里下意识的道:“好啊,真是太好了!清援军终于来送死了!”

    帐内立刻一通哈哈大笑。

    笑完了,李过一指右下首一只椅子,“小赵兄弟,快过来,大伙一起再把你的推演细细捋一遍。”

    “好!”赵立大步近,坐下。

    上次是偷偷摸摸,这回却是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