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小卒崛起 » 4:好小气的李过

4:好小气的李过

    “哒哒哒……哒哒哒……”

    大概半柱香工夫后,帐外传来一阵马蹄声,李过连忙起身出帐。

    只见十余骑正顶风冒雪而来,“锁天鹞”泽侯田见秀一马当先,“两只虎”磁侯刘芳亮,“白马银枪”绵侯袁宗第紧随其后。

    1643年襄京建制时,田见秀授提督诸营权将军,外号“田副爷”;西安建国后,人称“长安二府”,李自成率部东征,其镇守西京大本营,是大顺政权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刘宗敏只是军中二号,仅在顺天府短暂节制过诸文武。)

    刘袁二人分领五大野战军之左右大营,与李过地位相当。

    但随李自成转移途中,三人担负的责任重大,导致直属兵马损失惨重。

    田见秀所辖人马仅剩七千,刘芳亮六千,袁宗第更惨,只区区三千尔;而地位比他们低的刘体纯有人马三万,刘体统两万,只是裨将的郝永忠更是高达四五万……这般局面就比较尴尬了。

    以至于东路顺军群龙无首,失去统一指挥权;仅作为一个松散联盟存在,被佟养和和何腾蛟趁机鼓惑走一批地位不高,但人马不少的将领。

    松滋汇师后,李过部实力最强,他是李自成侄子,副手高一功又是皇后高桂英之弟,得以辖制诸军,但威望尚显不够。

    好在李过这人以大局为重,并未排挤乃至吞并他人部属。

    三人驰近,见李过帐外相迎,连忙翻身下马。

    进到帐内,简单寒暄后,李过便将战役调整方案合盘托出,毕竟分兵打援也要从东路军调遣人马。

    三人乍一听,均吃了一惊,细细询问一番,便不约而同盯向怡然而坐的赵立。

    三人没有经历过赵立一步步兜售主张和战局推演的高潮环节,自然心存疑虑,或者说暂时有些消化不了。

    这小卒子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才刚入伍不久,不可能这么神的。

    田见秀出道早,资历深,这么多年什么高人,牛人,乃至妖人没见过。

    你李过急需一场大胜来竖立威望,但如此信任一个毛头小伙,未免也太……那个了吧。

    赵立察言观色,微笑起身,冲三人拱拱手,“三位国侯,久仰,久仰!”

    三人迟疑半晌,也拱手道:“小兄弟,幸会,幸会!”

    虽心存疑虑,但此等场合,他们也只能将心思悄悄隐藏,与李过等人商讨分兵之事。

    赵立照例惬意的坐着,一言不发。

    此时,若能来一坛子酒,一盘肉,那便更爽了。

    渐渐,一股强烈的情绪也开始在他心里涌动。

    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此战过后全国抗清形势将迎来新局面,大顺军威得到重振,自己也将声名鹊起。

    人就是这样,生死危机摆脱后,就想来点更刺激的。

    作为一名穿越者,怎不想在这乱世中有一番作为呢。

    朱家天下早就他娘的烂透根了,无药可救;张献忠人品太差,做人做事毫无底线,不值得跟随;国姓爷尚在父辈庇护下,乃一鲜衣怒马的贵公子;跟着大顺军混,其实算一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也是唯一选择。

    且不论眼前李过,高一功,袁宗第,刘芳亮,李来亨等人后来是如何忍辱负重,矢志抗清,至死不渝;就拿李自成来说,其虽有诸多短板,但应该是历代反贼中道德最高尚的。

    但正应了那句话,“高尚乃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大顺政权虽土崩瓦解,但以田见秀,李过为首的顺军骨干尚存大部分,能战之士尚有六七万。

    只要不继续犯战略性错误,仍大有可为。

    半个时辰后,这群顺军骨干不仅将分兵计划布置得妥妥当当,还根据赵立的推演,将打援方案进一步细化。

    清军下岳州,至石首,偷袭老营,登岸的兵力分布和时间点都推算得跟真实历史相差无几。

    这着实令赵立大开了一回眼界。

    那些说大顺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的,请出来走两步!

    一群乌合之众能在仅剩十八骑的情况下,奇迹般东山再起;能从襄阳杀到开封,从开封杀到西安,从西安杀到大同,杀进北京城,逼得朱由检自挂歪脖子树。

    事实上,襄阳建制后,大顺军就蜕变成一支忠诚度高,纪律严明,作风顽强,战术高明的善战之师。

    相较八旗军,也不逊色多少;怀庆之战就是证明。

    山海关之战,若不是清军和吴三桂占据人数优势,加上百余门西洋重炮助阵,顺军未必会输。

    若不是李自成对明降将过于宽容,顺军绝不会一溃千里。

    大顺缺乏的是真正具有政治格局和战略眼光的顶级人才,作为一名穿越客,我赵立无疑具备这一特质。

    但前提是尽快爬到一定高的位置。

    一切商议妥当后,一个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就是如此重大的战役部署调整如何通报明军呢。

    双方都明白,所谓联盟,不过是权宜之计。

    历史上的荆州之战,何腾蛟撤退之际,不向荆州方面传递军情;何尝不是想借清军之手除掉李过等人呢。

    但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

    “此事易耳!”这时,好久没发言的赵立终于说话了。

    众人立刻齐刷刷盯向他,满是一副期待他再绽莲花的样子,这种感觉真的非常良好。

    “交给堵公(堵胤锡)即可!”

    赵立微笑道:“不过不是现在,得等打援队伍集结完毕,出发前以得到紧急军情为由知会他,至于他如何做,那就是他的事了。

    另外,恰当时候派出秘哨沿江侦查,一旦发现敌情,及时回报。

    还有,荆州这边攻城照旧,声势越猛,清援军就越快送死!但要注意伤亡,这一点诸位比我更在行。”

    “善!”载侯党守素立刻赞同。

    其余人也纷纷点头。

    接下来,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畅想全歼这支来援八旗精锐的快意场景了。

    是啊,一年多的溃败,将士士气低落到极点,真的太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了!

    就在这时,赵立突然起身,冲李过拱拱手,郑重道:“毫侯,吾一通狂言已全部讲完,请立斩吾头!”

    众人瞬间懵逼,回过神的李过哈哈一笑,摆手道:“免了,免了!”

    “谢毫侯不杀之恩!但吾在中军帐外尿尿,恳请领完剩余军棍!”赵立又蹬鼻子上脸道。

    李过愣了愣,摆手笑道:“暂时记下,日后再说!”

    “谢毫侯通融!”

    “各位,真不好意思,打扰了,打扰了!”赵立又冲众人团团拱手,“雪势已住,吾得回营歇息,养足精神后,明日好冲锋!”说完,呲牙咧嘴揉着屁股便走。

    众人又懵逼了,李过哈哈一笑,起身抢上,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小赵兄弟,某先前只是想试试你的胆量,没想到你果然胆气过人!吾行事孟浪了些,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哪敢,哪敢!”赵立道。

    李过又哈哈一笑,想了想,扭头冲李来亨喊道:“亨儿,你与小赵兄弟年纪相仿,我就将他暂时安置在你营中,现在就带他过去,先让军中大夫给他敷伤!”

    李来亨看了看这边,表情奇怪的迈步走过来。

    靠,这李过未免也太小气了吧。

    临了还不忘装通逼的赵立顿时有些失望。

    咱费了老大劲儿,一个小官儿没捞到不说,居然连个单间都没谋到,看来离座上宾还差得有些远哩。

    其实想想也是,这干人都是久经沙场之人,岂能因自己一番有理有据,声情并茂的推演,就选择毫无保留的相信。

    布置归布置,兴奋归兴奋,但心底的疑虑仍残存。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再完美的战前推演,只要有些许差错,就可能满盘皆输。

    这也是成熟将领必备的认知和素养。

    莫急,此战过后,属于咱的都会来的。

    赵立又自信满满的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