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唐海国志 » 六 急变

六 急变

    清河看着水杯中转瞬即逝的清澈气泡,说道:我们的时间很有限,现在不是争议的时候。

    真备顺着他的意思说:上卿所言甚是,此次出海返国,晁衡会在谁的船上?

    清河稍觉意外:他?他如今的身份是唐朝大臣,他应该跟娄太监他们一条船呢,看他的想法吧,若是他不嫌弃我们日本的船只小、不舒适,他还记得自己是日本人阿倍仲麻吕……他就在我的船上吧,我的船是使团的旗舰,论理他也是在我的船上。

    真备说:转眼晁衡已经五十七岁了……

    清河打断了真备的话:不要谈这个人了,他不重要。我们的三艘大船,我在琅琊丸、吉备君在瀛洲丸、大伴君在蓬莱丸,毎船可乘三百人,我们的大船不是战船,毎船的护卫武士不到五十人,靠这些,想预防在海上遭遇的海盗或者新罗人,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苏州打造了那艘小船,可乘一百人,船速快,秘密加装了火器,由绍雄指挥,到时候可以抵挡一时,此事不要让唐朝船队护送的人知道,以免节外生枝。若唐人问起,就说那是买的旧船,当信使船用的。对了,这是我批复给你们的各船搭载人员名册。

    吉备真备和古麻吕接过名册,翻看了一下,古麻吕问:新罗人会在海上袭击我们,这个情报准确吗?在他们的海域?

    绍雄说:我在波斯人那里得来的情报,千真万确,新罗人派了花郎到长安,通过波斯人贿赂了唐朝的官员,得到了我们的船期和我们的使团回国名单。

    真备问:真的名单?

    绍雄说:当然是我们报给唐朝朝廷的那个名单。

    真备点了点头。

    古麻吕又问:唐朝的护送船队不是很强大吗?

    清河说:唐朝已经挑起日新两国的矛盾,就一定会在海上坐视我们争斗在先,而坐收渔利在后,两国若是因此大规模交战,我们都会是第一手的牺牲品。所以这次的回国队伍之中,我换了很多人,真备君的船上以学者、留学生、典籍为多,古麻吕的船上以官员、僧侣、商旅为多,我的船上多备武士,一旦新罗人来,我和绍雄拖住他们,你们先撤到唐军船队后面,另外,大唐的朝廷命官晁衡到时候不是也在我的船上嘛!

    真备和古麻吕点了点头。

    议事本已到了尾声,四人杯中的茶已见底了,清河突然从怀中取出一式两份名单,递给了真备和古麻吕:这上面的人,是此番唐朝舟师的主要将领、官员,这些人你们认识吗?

    二人接过名单,只见上面写着七个名字:崔铣、裴容勉、陈则简、郭子佺、李多闻、娄运金、留宝柱。

    大伴古麻吕摇了摇头,他并不认识唐朝的武将和内廷官员。

    真备说:略知一二。崔铣原本是都尉,前些年在南诏打仗时受了重伤,这些年一直在养伤,此番获得启用,临时升了两级,以权中郎将的级别统领唐军的护送舰队,据说是使钱了才得到这个肥差。

    绍雄问:此人韬略如何?

    真备说:听说是个武夫吧,没打过海战。裴容勉,承祖荫继承武职的一个公子哥;陈则简,宫里负责宿卫的一个低级武官,武功很厉害,出身微末,此番应该是娄太监的侍卫长;郭子佺,出自太原郭氏的一个旁支,看名字是安北副都护、左武卫大将军郭子仪的同辈;李多闻,皇族李氏庶出的一个远支,是个散官;娄运金,年纪轻轻的一个小太监,杨贵妃身边的一个佞幸之徒;留宝柱,是个老太监,早年在高仙芝的军中谋过事,这次是给娄太监摇扇子的。

    清河问:这些人?这些人能打仗吗?陈则简究竟为何从宫里出来?

    真备说:这些人不是没带过舟师的微末武官,就是来沾光的公子哥,恐怕不能指望他们真正打仗。陈则简我刚才说了,应该是为了保护太监的。

    绍雄问:陈则简此来会不会是为了九华公主的事?

    真备说:这个我不知道,卿难道自己心里没数吗?

    清河似有所思地说:哦,会有数的……

    ………………

    议事完毕,几个人草草吃了些斋饭,出寺飞身上马,分路奔苏州而去。

    看他们走远了,鹅湖寺的长老进了他们刚才所居的内室,两个小僧也进来开始打扫。

    长老看了一圈,问:客人可遗漏了物品?

    小僧答:未见有遗漏之物。

    长老问:有什么异样的?

    一个小僧答:他们在炉子里烧了些东西,留了点纸灰。

    长老问:烧得干净吗?

    小僧答:干净,看不出什么了。

    长老又问:你们刚才在外边看着鹅时,鹅群有异动吗?

    小僧答:没有。

    长老点点头,转身出门而去。

    六月廿九日将晚,苏州港口馆驿。

    一间靖室内,大唐卫尉卿晁衡正与一位年轻的大食学者对弈。

    这晁衡正是日本遣唐学者阿倍仲麻吕,因为年将六旬,思乡心切,虽在大唐已经做上四品官员,仍与皇帝提出随本届遣唐使团归国探亲,皇帝虽然不舍,但知他仍有八旬老父在堂需要照料送终,所以即时应允,并令他以大唐官员身份护送遣唐使团归国,如此恩隆,在历代日本遣唐使中为仅见。与他对弈的伊本·希那是从大食赴唐朝求学的宫廷学者,此人从小即是神童,通晓各国典籍制度,尤其对玄学、神秘术极感兴趣,曾在敦煌住过数年,半年前在长安邂逅晁衡,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此番晁衡返国,特邀希那也去日本考察游玩。

    按说晁衡本该是今次大唐护送遣唐使返国的首席长官,但他只是文员,又久病初愈,再加上唐日两国的双重身份,所以乐得将实际事物都交给了武官崔铣,更尊奉随行太监娄运金为上,自己只是与伊本·希那等人游山玩水、畅谈学术、品茶博弈,优哉游哉,甚是惬意。

    这几日馆驿戒备森严,晁衡与希那闷得无趣,偷偷溜出来,在附近道观找了间靖室,下棋品茶。

    俩人棋力仿佛,平时有输有赢,这一局希那守定边角,晁衡在中腹逐渐围出大的形势,眼见得希那就要打入,一场厮杀在即,在旁端茶侍奉的是个黧黑瘦小的疍家少年,此刻端着茶炊也看得出神。

    果然,到六十三手,希那将黑子从天而降,直接落在无数白子围成的中腹之间。

    “好啊,老夫此番倒要看看你治孤的手段。”晁衡的白子轻轻一靠。

    这时门响,进来一个小校,疾步走到案下,俯身便拜:“卫尉卿大人,小的有急事禀报!”

    晁衡被破了雅兴,见此人言行如此唐突无礼,先有几分不悦,侧过身来责问:“放肆,你是哪里……”

    只见那小校抬头扬臂,就打出了一支袖箭。

    事起突然,晁衡猝不及防,袖箭正中胸口,他一声闷哼倒在了榻上,希那第一下吓傻了,高喊一声:“晁大人!”

    侍奉少年也喊道:“有刺客!”并拿茶壶朝刺客掷来,刺客闪头躲过,茶壶磕在地上摔得稀碎。

    刺客如此便轻易得手,愣了一下,转身便往外逃,在门口碰见一个刚刚去解手的卫士提着裤子追来询问,刺客撒腿就跑,那个卫士也愣了一下,门里跑出疍家少年指着刺客道:“那是刺客,刚刺杀了晁大人,快追呀!”

    卫士才慌忙拔刀来追那个刺客。刺客心想,我若被你这等货色追上,岂不是笑话!当下低头运起轻功,沿着事先画好的退路腾挪急奔,一口气约跑出去七八里地,到了一片树林背后,他缓步四顾,却见那卫士和疍家少年还气喘吁吁歪歪斜斜追着他。

    刺客恼羞成怒:“鼠辈不惜死吗?追追也就回了,干嘛没完没了!”他拔出匕首,反冲过去。

    见刺客杀来,疍家少年吓得一下跳开,卫士稳了稳神,拔出佩刀,站定身子缓了口气要与他迎战。

    刺客心里急躁,挥动匕首,直接都是要命的杀招,却都被卫士躲开。打了几个回合,卫士只守不攻,躲来躲去,刺客心里一惊,忽然醒悟:这人年纪虽小,功夫却并不弱,怎么回事?

    见刺客神色变了,卫士哈哈一笑,嘴里打了个响亮的唿哨,一旁树后闪出两个人,其中一人挥着随意从地上捡的断枝直取刺客,口中咒骂:“哪里来的野猫?行刺到你老子眼皮底下了!”

    刺客被两下夹击,又不知来人功夫如何,朝卫士脸上虚晃一刺,就要闪身逃跑,不料卫士胆子极大,并不躲避,猫身一进,挥刀砍在了刺客小腿,几乎同时,后来那人的树枝也扫到了刺客另一条腿。

    两下重击,刺客应声而倒。

    后来那人欺上前来,拿树枝一端的杈头将刺客的咽喉卡主:“混蛋还跑!刚才你是哪条腿先被打着的?”

    那人正是郭子佺,他是崔铣身边的侍卫头领,著名的力士。

    崔铣从一旁走了过来,问那个刺客:“谁派你来的?”

    刺客转转眼睛,答道:“你们知道规矩,还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