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来路不由己 » 第四章 流言与玩伴

第四章 流言与玩伴

    春分四岁,妹妹夏生三岁,每天跟着妈妈去铺子里,谢美珍每天早上把今天要做的衣服画样裁好,后面的锁边缝纫钉扣子就交给徒弟们了,她又开始每天的娱乐活动:打牌。

    这一年,这个偏远的小村庄也开始落实计划生育,这个事情变成了大树下茶余饭后的话题。被讨论的最多的就是郭家。

    在农村,你过得好别人会羡慕你但也会嫉妒你,尤其谢美珍跟其他人并不一样,她有手艺,不干农活,她爱美,在别人一年买一两套新衣服的时代新衣服一套套的换,她擦雪花膏,学城里人烫头发,做衣服的闲暇时间在合作社门口跟男人们打牌,这些都显得她跟村里的小媳妇们格格不入,她能挣钱,挣得比家里的男人都多,掌握了家里的经济命脉,你就掌握了一个家庭的话语权。

    这些都让村里的媳妇们恨得牙根痒痒,背地里没少说她闲话。

    那时候的农村,每个村都有一个专门晒粮的道场,水泥铺成的大场子,像芝麻麦子之类的需要反复敲打去壳的农作物,在水泥地面上操作也比较干净,不需要去壳也会挑过去晒干,便于保存,自家的泥地场子晒粮食容易返潮。

    这天郭平家收麦子,姐妹俩知道爸爸下午会在这里,天天在妈妈铺子里玩也无聊,春分拉着妹妹晃悠着就来了。

    爸爸忙着打麦子,从兜里掏出一把麦田边上杏子树上薅下来的杏子,打发两姐妹上树底下玩去。

    树下的阴凉处坐着两个李家的婶子,就住在道场边上,两人正在闲话家常,大人们背后说闲话的时候一般不会避着春分这么大的孩子,像什么周家的牛踩坏了张家的地,两家打起来了;昨天谁跟谁又为了一小块菜地干了一架;谁家媳妇昨天又挨了男人打之类的,语气中多少带点幸灾乐祸。

    春分觉得无聊,拉着妹妹跑到大树根下数蚂蚁,这时经过一个陌生人,李家婶子认得,这是隔壁村的一个媳妇,双方打起招呼,李家婶子喊来人过来坐坐喝口水再走,对方应了句好,李家婶子转身在自家搬了把凳子,倒了杯水出来。

    这人坐下喝了口水,抬眼看了看四周,仿佛是不知道说什么,看到春分夏生两姐妹的时候,朝李家婶子问了一句:“这是谁家娃子?长得真白净,收拾得也干净”。

    “哼哼”其中一个李家婶子开口了,语气多少有点阴阳怪气:“谢师傅家的,合作社对门那个做衣服的谢师傅知道吧?她家的,她家今天收麦子,她男人今天在道场上打麦子,跟她们爸爸在这玩。”

    那人说道:“她家的啊!认识的,我家这两年都是找她做衣服,谢师傅手艺很好的,我家老人穿大褂也是找她,其他裁缝师傅都不做这些了,这娃娃收拾得真好,长得也好看!”

    李家婶子撇着嘴说:“好看有什么用,两个姑娘,计划生育了啊!没有儿子,再会做,留给谁呀?到时候还不是便宜了别人”。

    只听对方附和道:“也是,你说咋就计划生育了呢?娃子都不让人生了,没有男娃老了可怎么办?”

    李婶子又开口了:“沈医生家里也只有两个姑娘,这些有本事的人,都只会生姑娘,有啥用!”

    这是春分第一次知道女娃在别人眼里是没有用的,没有男娃的家庭是要被别人说三道四的,她不懂,她想反驳,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她又想起爸爸妈妈说不要得罪李家人,最后只是默默拉着妹妹夏生离开了。

    李婶子说的沈医生就是谢美珍的裁缝铺旁边的医务室的医生,农村医务室一般就是一个人,平时也就给人看看伤风感冒,小伤小病的。

    沈医生的男人在县里政府单位上班,她家也是两个女儿,大的已经上初中了,平时在学校,只有放假才回来,小女儿六岁,名叫沈倩柔,以前是外婆带着的,沈倩柔要上学了,沈医生才把她接过来,离学校近点。

    春分第一次看见这个小姐姐就喜欢她,没别的,主要是名字太好听了,春分很羡慕,夏生更羡慕。

    沈倩柔人如其名,名字好听,人也温柔,说话轻声细语的,连动作都特别轻柔,春分也想像她那样,但她野惯了,根本学不来。沈倩柔也很羡慕春分,她妈妈太严厉了,什么都不许做,说话不能大声,吃饭不准说话,要细嚼慢咽,连跟春分她们出去玩都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最好不要到处去跑,安静的在家呆着,或者去隔壁裁缝铺呆着也行。

    春分的姑姑嫁给了同村的陈家的陈保国,姑父是退伍军人,为人老实,比之郭平更甚,还有点木讷,当初郭奶奶愿意把女儿嫁过来就是看中他这点,姑姑不笑的时候看起来很好,笑起来就透着一股傻劲,稍微有点智力问题,姑姑家的女儿静静跟沈倩柔一般大,平时也在一块野,到了饭点端碗饭就跑姑姑家去了也是常有的事。

    春分虽然比她们小,但总是春分带头,带着她们去小河里捞螃蟹抓小虾,厂子车间在河流上游,经常会有些钢铁废屑顺着河流下来,孩子们拿着不知道从哪弄来的吸铁石,在河里收集些废铁存起来,等卖麦芽糖的人来了换糖吃。

    每次夏生都只是默默跟着三个姐姐。

    有时候沈医生也会表达不满,不让倩柔跟着春分出去浪,沈医生说,女孩子就该有个女孩子的样子,一天野到黑,像什么样子!

    姑姑倒是很愿意静静有个玩伴,静静多少有点遗传了姑姑,脑子一根筋,虽然春分觉得姑姑挺疼静静的,至少每次静静对着姑姑大吼大叫的时候姑姑都不舍得打她,春分想如果她这样早就被爸爸打死了。

    但六岁的静静却不这么认为,她听村里人说她是个丫头片子,她妈迟早还要生个弟弟的,到时候她就没好日子过了。

    静静本来是不信的,但村里人天天用这个逗她,这些人干完农活又没个娱乐,天天逗孩子玩,你越生气他们越来劲,陈家人也总是催她妈妈赶紧再生一个。

    静静也去问她妈妈,妈妈告诉她肯定要再生个弟弟的,静静恨恨地说,生下来我就把他掐死!说完头一扭去了外婆家。

    九月沈倩柔跟静静都要上学去了,春分那个伤心啊!她们上学去了她就没有玩伴了,村里人口有限,本就孩子不多,有也是比她大两三岁的,都上学去了,春分在裁缝铺门口嚎得那叫一个天崩地裂,就差躺在地上打滚儿了,她也要去上学,谢美珍脑袋被她嚎得嗡嗡的,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不管用,只能答应她明天带她去学校问问。

    谢美珍本来是觉得第二天这个事儿她就给忘了的,结果第二天春分起了个大早,要拉着妈妈去学校报名,给谢美珍气得,你这么小人家也不收啊!春分不管,你说了去问问的,这回郭平也上手了,郭平打了也不行,就要去,实在没办法,谢美珍只好带她去了学校。

    学校并不远,离谢美珍的裁缝铺就五分钟的路程,整个大队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李家湾只是大队里的一个小组,学校里总共也没几个人,校长加老师也就十来个人,只有一到四年级,五六年级要去乡里的学校上,主要是那时候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普及,有些家庭四年级都未必能让孩子上完。

    校长跟老师也都是认识的人,毕竟附近的人都得找谢美珍做衣服,校长表示可以让春分来,跟不上再多读一年嘛,学费一年也就几块钱,谢美珍觉得可行,就这样,春分以四岁半高龄进了小学。

    春分对读书这件事报以很大的热情,妈妈经常说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就能去大城市工作了,就不用种地了,村里的人也说让孩子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不好好读书以后只能回来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