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初唐第一县令 » 第33章 制镜

第33章 制镜

    六年来的穿越生涯,让李俭无比清楚,在这个时代,农业生产永远是最重要的。但适合耕种的土地毕竟有限,为了吃饱,古人选择了与时代生产力相适应的精耕细作和轮休制度。

    在当县令期间,李俭能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他只是在权力范围内,尽可能公平地给百姓分配土地,兴修水利,四处修建水力磨坊,以便在百姓服兵役、徭役从而导致青壮劳力缺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节省一些人力。

    罢官隐居后的这几个月,李俭才第一次真正近距离、长时间、全过程地观察了这个时代农民们种植庄稼的情况。

    在他的小别墅外,就有百姓在山间相对平坦的空地开垦出来的田地,关中百姓多种麦、粟,也就是小麦和小米。由于最近几十年气温渐升,关中变得炎热潮湿,于是有些水源充足的地方,也开始种植起了水稻。

    然后李俭就注意到,此时的百姓已经开始使用农家肥,也就是人的粪便、尿,以及家养的鸡、鸭等的粪便。但对农家肥的处理很是简单,以水浸泡,添加一些用铡刀铡碎的青草,倒一些草木灰,泡到发出难闻的味道,然后用木瓢洒在田间。

    于是李俭便仔细询问了村里的老农,又多方询问,翻阅查找书籍,发现《齐民要术》、《四时农令》等农书中,也并没有关于农家肥或是绿肥的记载。

    李俭便开始拼命回想他接触过的农家肥现代技术,得知自家少爷对农家肥感兴趣,马叔便也提了一些意见。

    作为李府的门房、车夫、护院、园丁,身兼数职的马叔在朔方时也是个农民,而且还是前隋的老府兵,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十二三岁,跟在李俭身边当个书童。

    马叔告诉李俭,朔方那边因为牛马众多,故而当地的百姓将牛马粪便收集起来,掺秸秆、青草和草木灰,叠以筛过的细土,堆捂两三个月,然后覆盖在麦苗的根部土壤附近。

    之所以用草木灰,马叔认为是杀虫卵,对于这种完全属于经验的方法,李俭立刻记录了下来,但他觉得,草木灰的作用应该不止杀虫卵,还能补充农作物所需要的钾。

    于是李俭最终确定了堆肥和沤肥两种方法,实际效果如何,他还得做一番对比试验。于是安排马叔寻了几个附近的村民,在李俭的指导下,开始动工。

    李俭首先让人挖了几个土坑,将从附近各个村子以及道观收集而来的人粪、小便,分别倒在土坑中,又分别加入秸秆、铡碎的青草、草木灰等,以木板覆盖,用湿土密封。

    然后又收集牛马粪便,由于李渊推崇楼观道,故而楼观每日都有许多香客信徒,多有客人坐马车前来,于是各个道观收集的粪便又被李俭买来,按照马叔说的方法堆捂。

    同样地,李俭也分了几堆不同添加物的肥料作为对比,其中还有两堆用黄泥覆盖,从而更好地发酵。

    忙完了这些,李俭给找来帮忙的村民们发放了工钱,便决定等着发酵结束后打开来,对比一番后看看具体的效果如何。

    然后他便将几位闻讯赶来察看的师兄们请到了书房,这些师兄们听说李俭在摆弄各种粪便,知道这位心思机巧的师弟必然是有什么新发明,于是纷纷赶来。

    李俭解释说:“我偶然有些心得,便先做个试验,等得到结果,再告诉众位师兄们!”一个师兄便说:“师弟这几个月好生清闲,便没有其他新的发明了吗?”于是师兄们都眼巴巴地盯着。

    此前李俭发明白硝制冰法,又在周至县北重修玄真观,现如今玄真观的白硝生意做得极大。以硝制冰,这个方法一看就会,几乎没有什么技术门槛,但玄真观依然赚的盆满钵满。

    毕竟背靠长安这个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人口众多、消费力强的大城市,而且关中地区也是全天下人口最为密集的精华区域,所以哪怕白硝可以反复使用,销量依旧很是夸张。

    毕竟现如今是个上年纪的人都能察觉到,四季的天气是越发温暖、炎热了起来。最开始柴府主要是在夏天卖冰,后来渐渐地铺开,卖白硝反而占了大头。

    益州那边来长安的商人,买了些白硝制冰成功后,觉得若从长安买白硝,还不如找人自己生产。但如何提纯白硝,自然就只能去找会炼丹的道士们。

    岐晖的身份摆在这里,作为关中地区影响力最大的楼观道,本派别的道士们自然是不会被益州商人收买,于是益州的一些商人转而寻求青城山等地的道士,花巨资研制成功后,发现跟从长安买白硝运来,成本相差也不大。

    毕竟玄真观也属于楼观道的产业,当初李俭挑选留在观中的道士们,每日里就是用各种方法研究如何降低提纯白硝的成本,有他们在,玄真观的白硝成本控制的一向很不错。

    于是长安以及关中各地,每到夏日,就多了许多卖冰沙的小商贩,学着柴府的做法,将羊奶、牛奶加热放置自然冷却后,将表面的奶油收集,略加热后浇在冰沙上,倒上饴糖也就是麦芽糖煮化的糖水,点缀几颗樱桃、草莓,将黄瓜、胡萝卜切丝,就成了大唐版的冰激凌。

    对此柴府并不追究自家的知识产权被侵犯,业大的柴绍和平阳公主已经不计较这些了。至于李渊,已经将宫内负责藏冰的官署机构裁撤,甚至因此还得到了百官的称赞。

    可以说玄真观生产的白硝,已经垄断了整个关中、陇右、河东,胡商们甚至将白硝卖往了西域。所以玄真观目前的白硝售卖,虽然只有春夏两季的几个月,但一年四季却在不停地生产,即便是这样也无法满足现如今大唐势力范围内的消费需求。

    至于当初李俭在周至县广修水力磨坊,随着他被罢官,这个技术也被诸师兄们继承。现在这些师兄们头脑已经灵活了起来,在关中各县四处推销水力磨坊,忙得连楼观都很少回了。

    而李俭当初组织懂医术的道士们送医下乡,虽然他罢了官,但岐晖仍旧命徒弟们在各个县轮流巡诊。岐晖很重视这件事,因为道士们可能看不了大病,但小病小痛还是可以的。

    受到恩惠的百姓们自然感恩戴德,不少百姓还专程来楼观上香,这就是扩大了楼观道在关中地区的信仰基础,岐晖觉得,哪怕是贴钱,他也得把这件好事持续地做下去。

    由于当初李俭四处化缘,这支由道士组成的医疗队也出了名,连李渊都知道了。听闻官员汇报,道士们打着皇帝、秦王、楚王、平阳公主的恩惠百姓的名义,李渊自觉什么都没有付出,却在民间得到了大拥护,于是对楼观又是一番赏赐,还专门拨了些钱粮,将太子李建成的名号也塞了进来。

    眼看众师兄弟都有事做,或得利,或为本派扬名,于是一些知晓内幕的道士们也坐不住了,眼巴巴地盯着李俭,希望他再寻一些适合道士们的产业来,也好参与进去。

    哪怕出家为道,道士们也不能免俗,毕竟成仙太过于渺茫,炼丹需要各种名贵药材,需要置办各种器具,这些都是需要钱的,于是李俭就成了众师兄弟眼中的生财童子。

    看着师兄们眼巴巴地盯着自己,李俭笑了起来,这些师兄们已经前后来过几次,试探自己的口风,这一次终于忍不住直接询问了起来。

    他心中已经有了许多想法,于是就拿过一张纸来,写了几个字,撕开揉成团,放在手心,说:“我有好几个方子,但师兄们只能挑一个,哪位师兄来选?”

    “难道就不能都选吗?”

    “若师兄会分身术,教会师弟,便可以都选!”于是一众道士都笑了起来。

    最后一名姚姓师兄被推举了出来,他运气不错,炼成了好几炉丹药,大家自然要借助他的手气。

    于是李俭将纸团在双掌中晃了晃,摊开来,姚师兄左看右看,下定决心,拈了一个出来,打开一看,却是一个“镜”字。

    看到李俭将其他几个纸团藏起,有两个师兄吁了一声,却老老实实地看着那张打开的纸团。“莫非师弟会磨制青铜镜?”便有道士发问。

    李俭却不回答,只是又提笔在一张纸上写了几行字,说:“这是所需要的原材料,也不用太多,我这个法子还需要试验一番的,可不保成功!”

    众人都笑了起来,李俭的发明,现如今还没有不成功的。“难道师兄会制银镜吗?却如何制得?”便有师兄发问,见李俭依旧不回答,顿时埋头思索了起来。

    “师兄们请回去准备,我三日后去寻你们如何?”

    “却要先说好是时辰。”

    “等我睡到自然醒,就去寻你们!”

    师兄们撇着嘴,便捧着皱巴巴的小半张纸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