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初唐第一县令 » 第5章 代理县令

第5章 代理县令

    两日后大军返回戏下,李俭也跟着留守的军官们前往出迎。这一次毕竟是李三娘统合诸义军以来,第一次与长安的正规军交战,故而精锐全出,负责留守大营的则是何潘仁所任命的长史李纲。

    这位也算是历史名人了,但李俭并未起任何结交的心思,而是一直有意无意地回避。原因很简单,李纲可是著名的“太子杀手”。

    北周时,李纲就已经出来做官了,隋文帝篡位后,就以李纲为太子冼马,负责教导规劝太子杨勇。后来杨勇被废,李纲转任尚书右丞,又得罪了权臣杨素、苏威,于是在鄠县隐居。

    现如今躲在江都的皇帝杨广上台后,导致天下大乱,何潘仁拉起了一支义军后,听说了李纲,就强迫这个六十岁的老头儿担任自己的长史,对他很是尊敬。

    但李俭却知道,未来李纲还会担任李建成和李承乾的老师,历三朝五帝,教导了三任废太子,这种人的气场太强大,他是惹不起的。

    远远地看见大军行列整齐,旗帜鲜明,前面是百余骑兵,后面跟着步兵,神态骄傲。李三娘则在骑兵中间,坐在一辆黑色的马车中,周围有三五十个健妇,各穿盔甲,持长枪横刀护卫在四周,后面则是金鼓仪仗。

    马三宝骑马落后一个身位,在他后面,则是义军各部首领。李俭羡慕地盯着这些骑兵,然后他就看到了李仲文。

    对于这位便宜老爹的兄长,李俭见过几次面,但印象极差。李仲文生得一副好皮囊,虽然已经五十多岁,却身材高大魁梧,看上去相貌堂堂,只是一双眼睛破坏了他努力表现出的正面形象。

    此时他正不住地朝喝彩的诸人拱手示意,也看到了李俭,顿时脸色一沉,但很快就变换了神情,瞧也不瞧李俭一眼。

    李俭顿时没了继续迎接观看的兴致,于是慢慢退出人群,朝后营走去。然后他就看到了师兄冯起,顿时惊讶问:“师兄为何不与大军同入营中?”

    冯起有些无奈:“贫道负责护送伤兵回营,这些伤兵有伤在身,痛苦哀嚎,难免打击士气,故而马将军令我等从别路先行返回。”

    李俭望去,果然正有征召而来的农夫与兵丁们在搬运伤兵,到处哀嚎呻吟一片。与李俭同来被岐晖派出的八十多个道士,其中大部分都被李三娘派往照看伤员了,她心思细腻周到,虽然大军没有专门的医疗营,却还是有几名从民间征召而来的医者。

    道士们毕竟隐居山林,有个小病小痛就自己解决,故而大多会那么一点点医术,尽管未必精通刀枪创伤,至少也能帮上忙。

    李俭在伤兵营中转了一圈,又找到冯起,问:“此次出战,我军伤亡如何?”

    冯起摇了摇头:“死伤近千!”他忍不住说:“大战结束后,阴世师败退,我也负责带队清扫战场,当真是惨啊!到处都是断肢残臂,贫道只是断臂就捡了三十多条,唉!”

    李俭看他脸色惨白,便不再追问,而是换了个话题:“李三娘以仓促之军而胜阴世师,当真是女中豪杰!”

    冯起当即竖起了大拇指:“师弟夸奖得不为过!李三娘当得起豪杰名将,临阵之时,我见她亲执金鼓,旗号严谨,应对有方,从容不迫。说实话,阴世师所领,也都是朝廷精锐,咱们这些乌合之众,若非李三娘指挥有方,哪能取得如此大胜呢?”

    他不住称赞:“李三娘有如此风范,可想唐国公的威风。师父他老人家向来说老君子孙必治天下,原先我还不信,如今已是信了三四分了!”

    交谈了一会儿,史成急急找了过来:“李司马,我部缴获已经运回营中,你快去清点,将名册交给我,马将军要看!”于是李俭口称“诺”便去忙活。

    等到清点完成,史成便带着李俭,拿着名册去向马三宝汇报。马三宝略一翻看,便对李俭说:“正好,你随我去拜见夫人!”

    于是李俭跟着马三宝向李三娘的大帐而去。李三娘的军帐在马三宝所部大营中央,别有一处小营,四周皆是马三宝安排的柴府心腹把守,军帐四周,则是数十名健妇持刀剑围绕。

    这些穿盔甲保护李三娘的妇女们,其实都是柴府和李家家将家仆的妻子,李俭也不敢怠慢,谁知道中间会不会出个公爵夫人?于是目不斜视,跟随马三宝进了帐内。

    李三娘的军帐没有丝毫过分的装饰,一切与军中其他地方无异。此时李三娘正跪坐在一张挂着的巨大地图前,周围站立着几个挎着横刀的健妇。

    看到马三宝和李俭到来,李三娘笑了笑,让守卫退到帐边,请二人坐下,便问:“李司马以为我军大胜之后当如何?”

    李俭至今没有取字,他已经年过十八,按理说应该是他便宜老爹给取一个字,但李仲武现在何处也无人知晓。当然他与岐晖有师徒的名分,岐晖也有资格给他取字,但这老道士一直想让李俭出家,于是李俭只得以名行于世。

    李俭看了一眼李三娘,此时这位大军的主帅并未带帷帽纱巾,清丽的脸上满是疲惫。她现如今的部下,马三宝是将才,其余诸将皆不可用,所以全局考量都压在她一个人的肩膀上了。

    李俭想了一想,告了一句罪,凑到了地图前,说:“我军初次与杨侑部交战便取胜,短时间内大兴城必然是不敢随意出兵的。如今我军经过一个月的整顿,在下以为,应分兵一支,直取雍县!”

    雍县就是宝鸡,他继续说:“我军若攻占雍县,则陈仓道北口为我所控,如今汉中太守李袭誉,本为杨侑辅佐,世代为汉中豪族,将军可以唐国公的名义,试着劝降一二。”

    李三娘点了点头,她也有分兵的想法,但毕竟她本部兵马太少,随意分兵,若被大兴城内突袭遭遇失败,很可能导致这支乌合大军分崩离析。

    李俭继续说:“现任扶风太守是将军的舅舅,只要我军攻占了雍县,难道将军的舅舅会不与唐国公联合吗?”

    李三娘笑了笑,扶风太守窦璡是她母亲的堂兄,自起兵以来,她就向扶风城派了两拨信使,但窦璡并未回应,想来也是在观望,于是她轻轻摇了摇头。

    李俭立刻明白了,于是说:“若唐国公入主长安,扶风必降。我军若分兵四下收复县城,扶风必不会阻拦!”

    李三娘沉思了许久,这才点了点头,说:“新丰县离潼关太近,我欲移师西向,李司马以为,当以何人为将分取雍县?”

    李俭考虑了片刻,他猜测或许这一次出战让李三娘意识到手下军队的实际战斗力,害怕被长安与潼关东西呼应而夹击,其实他本想建议向西取冯翊郡的,这样就提前打通了河东与关中的同道。

    但他毕竟不是一军主帅,于是说:“若分派将领,愚以为非丘氏兄弟莫属!”李三娘何马三宝都有些惊讶,李三娘问:“为何?”

    李俭说:“李仲文受李密牵连而罢官,往来眉、雍之间为贼,戕害百姓,实不可用;向善志守城之人耳,不堪大任;何潘仁不可使得势,马总管最合适,但要留在将军身边,所以只有丘氏兄弟可用!”

    马三宝抚掌大笑:“我军诸将,皆在李司马袋中矣!”李三娘也难得展颜一笑:“果如此言!”

    于是数日后,李三娘召集诸将,移帅帐于宜寿宫。宜寿宫在周至县南约三十里,是北周时所修建的皇帝行宫,后来隋朝继续为行宫。

    但天下大乱,那里的留守早就逃走,已经被废弃了。李三娘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地理位置。按照她的设想和李俭的建议,要将新丰县至雍县连成一片,那么略靠中间的周至县位置是最好的。

    而且周至县距离大兴城也不远,可以就近监视。于是命令下达后,大军很快开始向宜寿宫进发。何潘仁作为总管,依旧留守新丰县;丘师利、丘行恭兄弟则率本部人马向眉县而去。

    李俭得了个任务,先行前往宜寿宫清扫。于是就在李俭带领千余兵丁和农夫到达宜寿宫的数日后,又传来捷报。

    听闻李三娘所部开始向周至县移动,卫玄、阴世师等人商议后,再次出兵意图阻拦。谁都看得出来,李三娘移师西向,目的就是全取长安以西,所以卫、阴等人必须出兵。

    结果马三宝领李仲文部再次大败阴世师,并且李仲文战功最著。听到这个消息李俭心情变得很不好,果然不久,李三娘大军未至,李俭先得了一项任命,前往周至县担任临时县令。

    李仲文毕竟手里有兵,而且还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赵国公李弼的孙子,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子弟,李三娘必须要笼络他,而且还要有所顾忌。

    因此李三娘特意写来一封信,表示李俭的功劳她记在心里,一定会向父亲上报,李家也不会亏待他的。并且交代,李俭可以从军中挑选一些人手,帮助他在周至县快速站稳。

    李俭叹了口气,李三娘的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他只能遵从。于是他卸下行军司马一职,拿着李三娘的调令和任命,向周至县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