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高祖之怒 » 第二十五章 沛公啊,这回他是真的不妙

第二十五章 沛公啊,这回他是真的不妙

    刘如意踌躇了一下。

    虽说白登山周围的战情态势深刻地印刻在他脑海,但如何对韩信说出来,而不暴露某些不可说之事,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匈奴人包围了白登山,周围有很多……匈奴的骑兵,也有很多汉军。”

    他急得手和脚不自然地摆动,焦灼溢于言表。

    韩信这时候想到了什么,好奇地望着刘如意。

    “公子是在问我如何在平城退敌的法子?”

    刘如意知道始终还是要面对这一点,叹息一声。

    “是。”

    “平城在距离长安差不多九百多里,行军要十几天的距离上,就算我同意,吕后也没意见,这就立即拜将领符,赶过去的时间,战场形势已经全变了,或者说,结束了,明白吗?”

    韩信越说,越觉得惊讶。

    大晚上的,先是一个像刺客一样的女人把自己叫醒。

    老实说,这把自己吓坏了,还以为我命休矣。

    接着,竟然见到白天才见过的三皇子刘如意。

    白天的会见已经足够唐突,晚上再见的荒诞程度差不多十倍之。

    这整个就像一个怪异的梦,也许随时会醒来。

    刘如意听了韩信的话,神情沮丧。

    “我明白。”

    韩信觉得这梦着实有趣,他也愿意为这个刘如意的师,以这样的方式。

    “沛公陷于死地,我不知道此刻平城主将是谁,多半是周勃,但现在能救沛公的,也只有他,调动手头军队,由外面打破包围圈。”

    “这依赖于两方面,平城主将对战场情势的把握,作战的决心,以及沛公在白登山上坚守的程度。”

    “我倒不担心的是沛公守御,地形有利,他也有经验,既然已经坚守了六天,那再坚守六天不是大问题。”

    “但这六天时间,完全不够由长安这边使力,只能仰仗平城方面的决心。”

    “不过我想,既然匈奴设伏把沛公困在白登山上,想必他们也有围点打援的战法,或许在这六天里,平城这边已经尝试过救援,有过交战,但交战不利。”

    “战场是一团迷雾,瞬息万变,我们在这儿议论千里外的事,毫无意义。”

    韩信自顾地说了好些话,脸色变得严峻。

    刘邦还在,自己才安全,刘邦如果不在了,长安还能呆吗?

    天下之大,何处是我容身之所?

    这边刘如意脑子里念头飞转,想如何把自己的意图说清楚。

    “先生,我看得见匈奴人是如何部署的,想请教先生,如果是平城的主将,他该怎么做才能救得了我父皇。”

    他终于说出来,这番话肯定启人疑窦,但也没法子了。

    韩信眉毛一挑,惊讶地望着刘如意,不自觉摇头。

    “你怎么能知道战场的部署?”

    “而且,就算知道,我就算有破解局势的打法,最快速度让平城的主将得知,他也毫不保留地支持,这也三四天时间过去了。”

    “公子,你还小,不懂这意味着什么。”

    他说刘如意还小,不懂意味什么的时候,语气其实有所保留,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

    刘如意伸出手,在地上指着一个点,划了个小圆圈。

    “这是白登山,我父皇和汉军就在这里。”

    接着他手指在小圆圈的外面点了三处,“匈奴人在这四个地方设营。”

    韩信顿时有点儿张口结舌,虽说随便一个小孩子都能这么胡乱指画,但他立即看出。

    能把两军交战的距离比例表达得如此准确的,绝非胡乱指画可得。

    “然后呢?”

    刘如意想到了那个汉军军砦,立即将位置指了出来。

    “在这儿,有一个军砦,还由汉军控制,但人数不多,只有几百人。”

    “下面一直到这儿,是平城,在军砦到平城之间,有好几个山谷地,匈奴人有好些游骑兵设伏。”

    “平城在这儿,有许多连营,很多很多人。”

    他把当时看见的几只游骑兵位置全点了出来,心想,也许这会儿他们已经撤回了营地未可知,可信的还是营垒的分布。

    韩信眉头深锁,望着空空如也的地上。

    刘如意指画的位置他已完全记在脑海里,仍是精确的比例让他感到深深惊讶。

    “有趣啊,公子,你好像的确看到了战场的情势,跟我来。”

    韩信站起身,对刘如意做了个请的手势,取下灯笼。

    他在前面带路,引刘如意离开亭子。

    刘如意知道戚欣肯定在暗中守望着自己,也不怎么担心,跟着韩信走。

    在昏暗灯光里走一会,两人进一间屋子。

    韩信取出灯笼里的蜡烛,挨个点亮好几个烛台。

    不能说亮如白昼,什么也看得清清楚楚了。

    房间内无他物,唯有一扇屏风,和当中立着张大大的台子,正好和刘如意一般儿高。

    “老夫闲来无事,正好在参研沛公这次入代地作战的方略,所以有这张地图,公子若能把刚刚画的在这张地图上再摆一番,我们就看得更容易了。”

    他张开手,对刘如意做了个“可以抱你起来吗”的姿态。

    刘如意自然地抬起手臂,表示同意。

    韩信把刘如意抱起,也没抱在怀里,而是放进了台子上。

    “公子,你就用这个木块代表匈奴,这些代表汉军,把刚刚你画的,再摆一遍。”

    台子上是一张巨大的地图,预先标注了许多地名,地图上有许多涂漆的小木块,杂乱摆放着。

    地图上有山川、河流、城砦的标识。

    对统领大军作战一生的韩信而言,家里有这样的东西毫不奇怪。

    刘如意认得平城二字,以平城为中心,将红色木块代表汉军位置摆好,白色木块代表匈奴大体摆好。

    这样摆出来,这样两军的态势,比他头脑里呈现得还要直观,心头激动,喷薄欲出似的。

    韩信认真看地图,表情严肃。

    “这是什么时候的?”

    刘如意踌躇了一下,这更加暴露秘密了,但不能不说。

    “就……天快黑的时候。”

    韩信琢磨了一下。

    “有趣。”

    “那军砦我猜并非汉军,不可能是汉军,而是……韩信的溃兵,在这里集结,为的是——步兵比骑兵适合仰攻高地,这是为了攻击白登山。”

    韩信提到韩信的名字,有些忍俊不禁,轻轻摇头。

    大概是看不起那位跟自己同名的家伙。

    刘如意知道此韩信非彼韩信,听他这么说,还是有些心惊动魄之感。

    “沛公虽然击杀王喜,屡败韩信,但接下来几天对他威胁最大的,不是匈奴骑兵,而是这些叛军的步兵。”

    “他们没发起攻击,可能还在集结,看起来是在等一个绝佳的时机,等到白登山上汉军军力最衰弱的时刻,不攻则已,攻,必克。

    “没想到汉军在平城居然是这样的部署,真是……有意思。”

    “沛公啊,这回他是真的不妙。”

    韩信冷冰冰地说,有刘如意摆布的军势,战场态势再清楚也没有。